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
對于身後之事,往往會非常重視,他們竭盡所能,想要帶走生前擁有的東西,以謀求在另外一個世界依然可以風生水起。
隻是他們不知道科學,也不會想着生前的東西是帶不走的,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想要帶走的那些東西,到今天已經成為了正兒八經的文物,成為了我們研究曆史的憑證。
而往往地位越高的人,想帶走的東西也越多,而他們生前所修建的陵墓也越大,隻是他們沒有想到,若幹年後,他們墓中的寶貝,會成為盜墓賊觊觎的珍寶,從而讓他們無法享受身後的甯靜。
封建帝制時期,皇帝至高無上,他們的陵墓中自然也是珍寶無數,而為了彰顯生前的功德,還往往會在陵墓前樹立高大的墓碑,上面遍布着各種優美和贊美的詞句。
但是封建帝制時期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她似乎是個例外,因為她的墓碑上空空如也,沒有任何字詞,後人将之稱為“無字碑”。
無字碑位于位于陝西鹹陽市乾縣城北6公裡梁山上的乾陵中,此地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陵前矗立着兩塊巨大的石碑。
西側是唐高宗的述聖碑,上面有武則天親自為他撰寫長達五千多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十分有氣勢。
東側便是武則天的無字碑,碑側镌龍鳳形,但前後兩面卻沒有刻下任何字詞。
可以說自秦漢以來,帝王甚至是将相都希望在死後能樹碑立傳,以歌頌德行,連帶着得以流芳百世,但作為唯一的正統女皇,武則天的石碑卻空無一字。
千年來無人能解其中謎團,沒成想,卻被一位老農無意間破解,此事說來話來,還得從那位不起眼的農民說起。
武瞾金簡被發現1982年5月,河南省登封縣。
家住嵩山附近的農民屈西懷和往常一樣背着竹籃登上嵩山去采藥,饒是經常登山的他,也無法來去自如,每次他登上山頂的時候,總會坐在石頭上休息休息。
或許由于上山太累,屈西懷坐在石頭上總感覺不是滋味,于是他便走來走去,想要尋找到一處舒适的落腳點,正在這時,他發現巨石的縫隙中有黃色的東西晃了他一下。
經過他仔細觀察,他發現了石縫中原來是一張黃色的“紙”,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終于把它給摳了出來。
當屈西懷拿到手中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判斷錯了,這并不是一張紙,而是一個刻着字的“銅片”。
屈西懷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對于上面的文字自然也無法解讀,于是他便帶着“銅片”下了山,并拿着它給表叔看。
屈西懷的表叔有些文化和見識,當他看到銅片的時候,也沒能看懂上面的文字,但是他卻十分肯定地告訴屈西懷,這不是銅片,而是價值不菲的“純金片”。
屈西懷欣喜萬分,趕忙将金片給藏了起來,準備将來賣個好價錢,可是還沒等屈西懷去找買家,卻有神秘的買家找上了門。
當屈西懷詢問對方願意出多少錢購買的時候,他們看過金片之後,直接說出了一個令屈西懷差點吓傻的報價:
五萬元。
要知道當時是八十年代初,萬元戶還寥寥無已,屈西懷面對這樣一個天文數字,他心動了,但也猶豫了,畢竟這數字太大,讓他不敢相信,更不敢去賣。
武瞾金簡的内容想了幾天之後,屈西懷又找到了表叔,表叔聽聞買家的報價之後,立即意識到,這塊金片一定不簡單,說不定是重大文物,他便建議屈西懷将之後金片上交給國家。
屈西懷雖然不舍,但當他聽表叔說販賣國家文物是要被判刑的之後,立即做出決定,将金片交給了當地的文物部門。
經過專家鑒定之後,他們弄懂了這塊金片的來曆,它屬于武則天,是武則天嵩山封禅時向上天遞交的除罪金簡。
由于武則天的陵墓尚未打開,這金簡時至今日依然是武則天的唯一一件文物,其價值已經不是金錢能衡量的,為了獎勵屈西懷的主動上交,縣裡還獎勵了他1500元。
這個金簡長36.2厘米,寬8厘米,重223.5克,上刻雙鈎楷書63字,原文是:
大周圀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嶽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歲庚子七月庚子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奏。
大意是說,武則天虔誠信奉道教,投金簡乞求諸位神仙,希望能夠除去她身上背負的罪責。
無字碑之謎這塊金簡為我們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武則天,同時也為人們道出了她之所以會樹立無字碑的秘密。
武則天雖然當了皇帝,但還是一個女人,尤其是在她的晚年,愈發開始為年輕時做過的錯事而自省和悔悟,所以她特意登上了嵩山,進行了封禅大典,以求免罪和心安。
或許有小夥伴們會有疑問,帝王封禅都是在泰山,為何武則天要選擇嵩山?
這是因為武則天曾跟着唐高宗去過了泰山封禅,如果她再去泰山,或許上天不僅不會保佑她,還會責罰她,畢竟她在搶奪天下的路上,殺了太多的人,甚至包括那個尚在襁褓中的親女兒,所以武則天不敢去泰山。
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被迫退位,留下遺囑:
去帝号,稱則天大聖皇後。
結合遺囑和金簡的内容,我們便能推測出武則天立無字碑蘊藏的秘密,她之所以這麼做,并不是覺得石碑寫不完她的功德,也不是覺得她的功過任本該由後人評說,更不是她對生前的所作所為後悔了,而是被逼無奈。
實際上武則天是打算在這塊石碑上寫字的,畢竟在陽面上已經打好了刻字需要的方格線,但她沒有想到臣子們會趁她生病發動政變,所以碑文并未來及的刻上,她就被趕下了台。
這樣一來,為武則天刻碑文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武則天的兒子唐中宗李顯的頭上,李顯對母親的感情是複雜的,他本該頌德,可是曾經武則天差點要了他的命,但如果述惡,又會讓他的母親遺臭萬年,這與傳統孝道不符,思索再三,還是空白比較好。
所以,武則天的陵前,最終樹立起了一塊無字碑。
除罪金簡也好,無字碑也罷,其實都是訴說了武則天的無奈,她雖當上了皇帝,但這條路她走得太累,太累……
參考資料:《舊唐書》、《武則天金簡》等。
(圖網,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