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超前往基地投食
父子倆的養蝦基地
“他在村裡養蝦已經出了名,是村裡少有的養殖大戶。”進入東興區楊家鎮熊家村村口後,提起付超的名字,沿路不少村民向記者這樣稱贊他。
在外打拼十年後,付超在父親的勸說下回到家鄉,做起了小龍蝦養殖。這三年多來,付超父子倆每天起早貪黑,不斷學結小龍蝦養殖技術經驗,養殖規模從數畝發展到現在的六十餘畝。
曆經波折,嘗到了小龍蝦養殖的甜頭,付超父子在不斷擴大規模的同時,将養殖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同村村民,相繼帶動6戶村民發展起小龍蝦養殖——
在外創業,
屢屢受挫仍堅持不懈
5月10日下午,天氣有些陰沉,楊家鎮熊家村12組公路邊,數十畝池塘連成一片,這裡就是付超的小龍蝦養殖基地。池塘裡長滿水草,微風拂過,水面泛起陣陣漣漪。田坎上,不時有白鶴落下歇腳。站在池塘邊駐足觀察會發現,有水草在輕輕浮動,這是藏身其中的小龍蝦在遊動。
在池塘邊緣,一些小龍蝦浮出水面透氣。付超的父親付大中抓起一隻,滿臉笑意:“今年的小龍蝦長得特别好,從過年開始就有人來基地考察、購買,好幾次都賣斷了貨。”
如今的景象,是付大中不曾想到的。他對兒子付超當初的決定,也從懷疑到全力支持。
記者第一次與付超見面,是在今年1月16日,他個頭不高,身材有些消瘦,說話時不緊不慢,當時,他正穿着捕魚衣在池塘裡“巡蝦”。今年的小龍蝦市場行情好,付超又将迎來豐收。
“年輕時總想着往外面跑,沒發現在家鄉也能有所作為。”2006年,付超從内江醫科學校畢業,抱着對大城市生活的向往,他隻身來到浙江,并來到一家五金廠上班。
“在工廠上班時,每天很早就得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才下班,有時還要加班到半夜。”辛苦且工資低,很快,付超就辭去工作到了一個工地上班。同樣的原因,他選擇了再次離開。來到貴州的付超,決定創業“給自己打工”,他用積攢的工錢批發了一些玩具,開始在路邊擺攤。
擺地攤時正值寒冬臘月,天氣異常寒冷,手腳經常凍得沒有知覺,但付超還是每天早早就出門擺攤,直到深夜人群散去才回到住處休息。
經過一個冬天的起早貪黑,付超賺到了1萬多元,這也堅定了他的創業夢想——再苦再難也要堅持。
此後,付超輾轉開過冷飲店、擺過地攤、打過工,之後又開起火鍋店,創業路起起伏伏,付超走得甚是艱難。
2012年的一天,父親付大中在家看電視時,留意到一則關于回鄉創業的報道。報道中,主人公的創業故事讓付大中受到了啟發,他随即給付超打去電話,讓他回鄉創業。
“到城市打拼,就是想在大城市成家立業。”付剛一口回絕了父親。
話雖這麼說,但付超心裡其實也想回家,“孤身一人在外打拼,嘗盡各種艱辛,隻是一時不知道回家幹什麼”。
“政策這麼好,農村的發展速度這麼快,回鄉發展有前途。”付大中鐵了心想讓付超回來,于是一有空就給他打電話,有時電話打得“勤”了,父子倆還會起争執。
抵不過父親的勸說。2015年春節後,時年33歲的付超轉讓了火鍋店,回到家鄉。
付超展示養殖的小龍蝦
付大中查看小龍蝦的生長情況
市場探訪,
父子倆嘗試養殖小龍蝦
在外打拼期間,付超很少回家。回到原點,付超重新審視熊家村近十年的變化發現,道路兩旁增添了許多新磚房,村裡的路通到了家門口,農戶發展起了各種産業——肉鴿養殖、黑豬養殖、水産養殖……村民的創業熱情,讓付超看到了緻富希望。
由于父親之前養過魚,付超建議把原有的魚塘擴大繼續做水産養殖。不過養什麼,父子倆産生了不同意見,父親建議繼續養魚,因為有養魚經驗,也清楚目前的市場需求,但付超不這麼認為,“有很多人都在做這一行,如果自己再去大規模養魚,風險很大。”
為了找到好的養殖項目,付超對我市的部分農貿市場進行了走訪觀察。幾個星期後,付超發現,小龍蝦在衆多水産品裡算是“大牌明星”,因為它生長周期短,一般3至6個月即可從幼蝦變為成蝦,一年就能出三批蝦,而且小龍蝦對食物要求不高,很容易成活,市場價格也很可觀。
綜合種種情況,付超和父親商量決定,先養幾畝小龍蝦進行試驗。
2015年初春時節,付超向先前的幾畝魚塘投放了第一批蝦苗,這批蝦苗承載了付超的希望,他指望着這批蝦能夠帶來好的收益,從而證明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為了保證小龍蝦能夠正常生長,付超格外細心,每天早上天沒亮就起來到魚塘查看小龍蝦生長情況。到了晚上10點還要和父親一起到魚塘去“巡蝦”,經常忙到晚上12點才能休息,“害怕出一點差錯”。
初次養蝦,父子倆都沒有經驗。為此,付超開始到各地拜師學技術,在别人的養蝦基地學習觀察,有時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回到家,簡單吃幾口飯,他又忙活着翻閱養蝦資料。睡前,他仍要拿着手機上網查找養蝦資料。付超說,那段時間,他瘦了好幾斤。。
經過努力,付超漸漸入了門,4個月後,父子倆養殖的第一批小龍蝦上市銷售,賺了近兩萬元。看到養蝦帶來的利潤,付超決定擴大小龍蝦養殖規模。這次,原本持懷疑态度的父親也決定助兒子一臂之力。
2016年,付超向親友借了10萬元,把家裡所有的水田都建成小龍蝦養殖基地,另外還承包了五十多畝田土做養殖基地,承包費每年2萬多元。經過父子倆的努力,2017年3月,一個面積共計六十餘畝的養殖基地順利建成。
付超向池塘投放小龍蝦
大展拳腳,
父子倆帶動周圍村民養蝦
前兩年的成功,給了付超很大的信心。新基地建成後,他立即投放了一批蝦苗。
本以為按照之前的管理模式,蝦苗會順利成長帶來更多利潤。出乎意料的是,随着氣溫升高,新修的池塘裡水草不足,池水出現嚴重缺氧,父子倆投放的蝦苗即将上市時,在短短幾天裡死了1500公斤左右,損失超過10萬元。看着成批死亡的小龍蝦,付超幾晚沒睡。
“摸着石頭過河,遇到困難是難免的。”雖然損失巨大,付超依然看好小龍蝦養殖的前景,他又向親友借來2萬元購買了一批蝦苗投進池塘。
這次,付超吸取教訓,經常給池塘添水草,小龍蝦得以順利成活。2018年春節前,付超養殖的小龍蝦趕在了外地小龍蝦大量進入内江前上市,總共賺了4萬多元。
截至今年清明節,付超總共售出近1500公斤小龍蝦,主要銷往成都、重慶以及内江周邊城市,銷售額近10萬元。除去成本,賺了近6萬元。今年6月,基地還将售出近1500公斤小龍蝦。
付大中告訴記者,六十多畝小龍蝦養殖基地基本上是他和付超在管理,他們每天很早就要起床,給蝦喂食、添水草,給池塘消毒、清理,到了晚上10點左右還要去巡視池塘。
看見付超賺了錢,同村人陸續發展起小龍蝦養殖,遇到問題,村民多會來找付超幫忙,而他也會毫不保留地将養殖技術傳授給村民。
村民庹雲江原本是在養殖肉鴿,在付超的影響下,他也建起了十餘畝小龍蝦養殖基地,“付超很熱心,不僅教大家技術,還幫着我們找銷路。”
村主任熊勇傑告訴記者,截至目前,付超的小龍蝦養殖已經發展成為村裡最大的産業,而且還帶動了6戶村民發展小龍蝦養殖。
熊家村地理位置偏僻,距離楊家鎮有8公裡,村裡隻有一條水泥路,因此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務工,付超屬于為數不多的返鄉創業者,“他不僅回鄉做起了養殖,還帶動村民一起發展,為村民增收緻富做出了貢獻。”
下一步,付超還将繼續擴大規模帶動更多村民一起發展小龍蝦養殖。付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養殖順利,到2019年,基地每畝的利潤能夠達到5000元左右,一年的利潤能達到30萬元左右。
END
來源:全媒體 記者:袁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