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散文集每一本都是經典,每一本都那麼好看,純真的三毛,大胡子荷西,浪漫美好的愛情,有趣的靈魂……
樓高日盡,望斷天涯路,來時陌上初熏,有情風萬裡卷潮來!三毛唯一的一部劇本,也是她的最後一部作品,以張愛玲和胡蘭成的亂世愛情為藍本。演繹了一出戰争年代女作家與賣國者的愛情悲劇。
三毛之選擇了以另一種文學形式來創作,主要動力仍出自對電影一生一世的摯愛,誠如一般而言:人的首部作品,往往不經意地流露出自身靈魂的告白,在劇中人的性格中,驚見自己的影子。
由劇本來看,三毛在創作中傾注了巨大心血。作品每章都以詩詞開篇,所選詩詞又都恰到好處體現了篇章主題,人物語言、場景設置,又無不緊湊明了地支撐起作品主題。
張愛玲遇到胡蘭成,本不是同一個世界裡的人,然而,誰又能把這時光的鐘錯撥,遇見了也便遇見了,沒奈何。就像卓文君遇到了司馬相如,就像白娘子遇到了許官人,就像三毛遇見了荷西,就像韶華遇到了能才,就像這紅塵中的諸多男女一樣,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了人間無數。當一顆心遇到另一顆心,那些曾經的不可能,或許也都成為了可能。當一個人自以為遇到了對的那個人,又怎會去計較這是否是對的光陰。
劇中人沈韶華一生的追尋,不過兩件事情:一、情感的歸依,二、自我生命的展現。為了這份愛,她不惜飛蛾撲火,燃燒靈魂。沈韶華如是,三毛又何嘗不是如此?
到頭來,韶華未逝,斯人已末路,那些曾開在心頭的花,也随着心的關閉萎謝了。不是不愛了。而是不能再愛了。故山猶負平生約,天涯同是傷淪落。韶華終究是離了能才,一如愛玲決然地離開,孑然的背影裡是骨子裡僅剩的驕傲。“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相愛時,為愛可以低到卑微,如若心死了,也就不再愛了。
韶華與能才的愛貴在理解,但又透露着幾分可悲,能才的一句感歎:“韶華,你沒有披肩,我沒有靈魂。”
韶華比張愛玲幸福,因為能才比胡蘭成更愛她。能才為了吃飯可以當漢奸,為了有個藏身之處可以和寡婦卿卿我我,施展男性魅力,可他内心一定還是愛着一個不像生活中的女人—-韶華的,作品與現實可以大相徑庭,可以滿足所有女人對愛情的想象,不是嗎,故事中韶華總是甘願犧牲自己對能才給予成全,能才再壞再渣仍對韶華一生不忘。多年以後尋尋覓覓,能才得到的不過是個悲怆的消息——韶華已逝,一段情空留餘恨。
滾滾紅塵,悠悠歲月,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愛與恨,都已塵封在時光的記憶裡,一切都成為了傳說。
沈韶華要的是無條件的愛,她的生命中,愛情最大,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計。這種愛,章能才沒有勇氣給,在他心裡,韶華的愛情,隻配得上得意時坐汽車的他。落魄的他,覺得自己配不上韶華,然而又忘不掉。最後,他用餘生思念韶華,卻再也不敢擁有她。
三毛在序中說:“人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不經意地流露出自身靈魂的告白”。在讀本書以及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們能看到三毛和荷西,能看到張愛玲和胡蘭成,也能看到林青霞和秦漢,書外的愛情故事更加凄美而讓人震撼。無論是在書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在愛情中受傷的總是女人,然而最執着最堅強最勇敢的,也是女人。
三毛陪伴了我們整個青春,我們不時地懷念着她,也回憶着年少懵懂、擁有夢想和遠方的我們。
每個女孩的心裡都住着一個三毛。三毛的文字熨貼着很多人的靈魂。
三毛與荷西,張愛玲與胡蘭成,沈韶華與章能才,每一對都曾真心實意地愛過彼此,卻沒有一對走到最後。
有情有義,你侬我侬,也抵不過細水長流,抵不過亂世動蕩,更抵不過生離死别。
滾滾紅塵,你來我往。隻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