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西四大梆子的代表人物

山西四大梆子的代表人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7 20:36:40
《論山西三大梆子音樂的共性與個性 》劉建昌

南路梆子(蒲劇),中路梆子(晉劇)與北路梆是三晉大地的主要劇種。而這三大梆子戲,是出一源而不同流變的戲劇。因此,三者之間既許多共性,又有各自的個性。

山西四大梆子的代表人物(論山西三大梆子音樂的共性與個性)1

一、共性:

我國的戲劇史早已說明,凡是曆史上留下的傳統劇種,由于它們都是在較古老的宋、元雜劇、南戲、傳奇,特别是昆曲的基礎上脫胎而來,因此,各個劇種,在劇目、劇本、舞台布置、服裝、化妝、道具以及表演程式等方面,都有許多共性,但區分劇種的主要标志是唱腔的不同和器樂的不同。其唱腔的不同和器樂的不同,就決定了劇種的不同。我國現有四百餘個地方劇種,這四百餘個劇種,就音樂而言,大部分都是在昆腔、高腔、弋陽腔、皮黃腔、梆子腔、弦索腔等不同的地方聲腔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語言音調和民間音樂演變而來的。這四百餘個劇種在音樂上都有自己的個性,因為沒有個性,就不能成其為劇種,也不能生存。但,凡是同一聲腔,特别是同出一源的劇種,在唱腔與音樂上,就必然會帶來許多共性。下面我首先談這三大梆子戲在音樂上的共性:

(一)如溯本逐源,元曲散亡以後,其遺音流傳在晉、陝地帶,與當地民間音樂結合,至明初、明中葉,受其他音樂因素的影響,形成了“西調”,也稱“亂彈”。其後到清康乾年間,又發展成為“山陝梆子”。所謂“山陝梆子”,即泛指山西的“蒲州梆子”和陝西的“同州梆子”。到清中葉以後,“山陝梆子”流傳到晉中和晉北地區,又和當地的民間音樂結合,又形成了“中路梆子”和“北路梆子”。因此,中路梆子自古就有“請蒲師”、“收蒲伶”、“道蒲白”的傳統;北路梆子的老藝人則說,他們學的是“陝西梆子蒲州調”。這都表明,這三大梆子,既是同根,又是同源。

(二)正由于這三大劇種是同出一源的梆子聲腔演變而來,故“梆子”在掌握其唱腔和音樂的序進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藝人們常說“過不了梆子就唱不成戲”。

(三)從樂隊組合來看,這三大劇種都分“文場”和“武場”兩個部分。文場都是由不同的絲竹樂器組成,武場是由不同的打擊樂器組成,而文武場又有分有合。同時,都有為表演服務的各種絲弦曲牌和唢呐曲牌與鑼鼓經等,從曲目和曲牌結構看,有的基本相同,有的大同小異。

(四)從唱腔結構來看,都屬于闆腔體音樂結構。故都有散、慢、中、快等各種闆式。并都具有上、下句結構和眼起闆落等特點。同時,除基本唱腔外,又都具有不同闆式的花腔。各種闆式的唱腔,從音樂的曲體結構上看,都基本相同。從旋律走向上看,也有一些共同之處,但又各領風騷,各具特色。

(五)這三大梆子的主要伴奏樂器通稱為“胡胡”,實質上是不同規格的闆胡。其定弦均為“la-mi”。

(六)從調式角度看,盡管這三大梆子的唱腔,特别是曲牌中,使用了宮、商、羽、徵等多種調式,但就這三大劇種音樂的總體而言,它們的基本調式,都是以“sol”為主音的徵調式。特别是标志劇種特色的唱腔音樂,徵調式占有絕對統治的地位。

以上談的就是這三大梆子在音樂上的主要共性,之所以有這些共性,就是因為它們原來是一個劇種,是一個劇種演變後的必然後果,也可以說是遺傳基因的必然反映。

二、個性:

下面我要重點論述的是這三大梆子戲在音樂上的個性,凡人都有個性。所謂個性,也就是有别于他人的獨特性或特殊性。戲曲劇種也一樣,前面已講過,決定是何劇種的主要因素是音樂,每個劇種的音樂,都有它特殊的或獨特的個性。否則,就不可能自成一種,也就不可能生存。那麼,蒲劇、晉劇、北路梆子這三大劇種,在音樂上又有什麼獨特的個性呢?通過多年來的探索和研究,我認為主要有下列兩大方面:

(一)研究其劇種音樂的個性,首先必須看它的唱腔音樂是如何構成的?它和其他姐妹劇種的音樂構成又有什麼不同?這裡我先論蒲劇唱腔音樂是如何構成的?它的特點是什麼?

為了說明問題,下面我先引用一點蒲劇的中闆唱腔的譜例,并從中找出它構成唱腔的基本音調和體現其不同風格的特色音:

〔蒲劇〕·二性(中闆)《百花亭》小旦唱:

這是蒲劇二性之上句的帽子腔。我所以要用中闆的帽子腔為例,就是因為在闆腔體音樂裡,各劇種的中闆唱腔,都是該劇種的基礎唱腔。其慢闆和快闆唱腔,都是在中闆唱腔的基礎上,用拉長和縮短的編曲手法演變而來的。而帽子腔則是整個唱腔音樂的呈示性樂句,它起着整個唱腔音樂的主導作用。僅從這一短短的樂句我們就可以看出,它的基本音調由高而低是“sol-fa-ro-↓si-sol”,而其中fa和閏si兩音的運用,在整個蒲劇的唱腔音樂中體現的格外突出,并構成了其唱腔音樂的獨特風格。因此,fa、↓si兩音,就是體現它個性的特色音。再從調式角度看,主音是sol,顯然是徵調式。但其基本音列中出現了閏si,而這個閏↓si,基本上是降si,故它不是清樂音階徵調式,而是燕樂音階徵調式。這就是說:以“sol-fa-re-↓si-sol”作為蒲劇唱腔的基本音調,并在其中格外突出fa和閏si兩個構成其風格的特色音,從而基本上納入了燕樂音階徵調式,這就是蒲劇音樂在唱腔旋法上的主要個性。

蒲劇如此,晉劇又如何呢?這裡我們也以晉劇中闆唱腔的帽子腔為例,來進行分析:

〔晉劇〕·夾闆(中闆)《反徐州》須生唱:

僅從這一呈示性的帽子腔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它的基本音調是:“sol-mi-re-do-sol”,同時,翻開晉劇唱腔音樂的樂譜看,其中除主音外,re和do兩音,在整個唱腔音樂中,運用的比較突出,并是構成其風格的重要音,因此,re和do兩音就是體現其風格的特色音。從調式角度看,顯然是清樂音階徵調式。這就是說:“以sol-mi-re-do-sol”作為晉劇唱腔音樂的基本音調,并在其中較突出的運用re和do兩個體現其風格的特色音,使其納入清樂音階徵調式。這正是晉劇音樂在唱腔旋法上有别于蒲劇的主要個性。

以上談的是蒲劇和晉劇在唱腔旋法上的主要個性。那麼,北路梆子又如何呢?下面我們也以北路梆子的中闆帽子腔為例來進行分析:

〔北路梆子〕·夾闆(中闆)《劈殿》須生唱:

很明顯,僅從這一呈示性的帽子腔中,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的基本音調是“mi-re-do-la-sol”,同時,如翻開北路梆子唱腔音樂的樂譜看,其中除主音外,mi和la兩音在整個北路梆子唱腔音樂中,運用的格外突出。也是構成其風格的重要音,因此,mi和la兩音,就是體現其不同風格的特色音,盡管從調式角度看,它也是清樂音階徵調式,但與晉劇不同的是,在同一調式内,晉劇突出的是re和do兩個特色音,而北路梆子突出的是mi和la兩個特色音。正因為有此不同,故形成了它們各自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個性。

此外,蒲劇唱腔,還分“苦音”和“歡音”兩種,前面說的是苦音唱腔,歡音唱腔的基本音調和北路梆子一樣,也是“mi-re-do-la- sol”,但由于二者之間的旋律走向不同,吐字和咬詞的音韻不同,演唱方法的不同,伴奏樂器的不同,就構成了各自不同的個性與風韻。這兩種不同唱腔的交替使用,緻使蒲劇唱腔呈現了格外豐富多采的局面。但就體現蒲劇風格和個性而言,主要的還是苦音唱腔。之所以要兼用歡音唱腔,就是為了在唱腔的情緒上造成強烈對比,在唱腔的旋律上造成不同色彩的交替。

那麼,為什麼它們會形成如此的個性呢?因為,不同地區,由于自然風貌的不同,人文地理的不同,生活習俗的不同,欣賞習慣的不同,特别是語言音調的不同,就會支生出不同的具有當地特色的民間音樂。凡外來的劇種和音樂,流行到當地之後,為了讓它們能在當地紮根,就必須适應當地人民的欣賞習慣。因此,也就必然要和具有當地特色的民間音樂相結合,我認為三大梆子的唱腔音樂,在其旋法上,之所以能形成上述個性,正好是當地民間音樂之特色的反映,是和當地民間音樂相結合的必然結果。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熟悉各地民間音樂的人都知道,晉南的不少民歌,特别是大量的眉戶曲調,都是以“sol-fa-re- si-sol”作為其基本音調;而晉中的不少民歌,如《交城山》等,特别是晉中秧歌,左權小花戲以及左權開花調中, 有不少曲調,都是以“sol-mi-re-do-sol-”,作為其基本音調;同時,晉北道的不少民族,特别是河曲山曲,晉北二人台,晉北道情以及晉北吹打樂中有大量曲調,都是以“mi-re-do-la-sol”作為其基本音調。這就是說,這三種不同的基本音調,正好是反映本地區之音樂特色的代表性的音調。

戲曲的流變是如此,而民歌的流變也同樣如此,為了更加說明問題,這裡我再以大家所熟悉的民歌《五哥放羊》的流變為例,請大家看看它是如何演變的。

《五哥放羊》是在我國北方頗為流行的一首民歌。這首民歌流行到晉中地區以後,其曲調是:

可以看出,它的基本音調也是“sol-mi-re-do-sol”。同時,re和do兩音,也是構成其風格的重要音,而這首民歌流行到晉南以後,其曲調變成了:

很清楚,其基本音調仍是晉南的“so-fa-re-↓si-sol”。而fa 和閏si兩音,也是其特色音。再看它流行到晉北地區以後的演變狀況:

顯然,這首曲調,也基本上是以晉北的基本音調“mi-re-do-la-sol”作為基礎的。其中mi和la兩音,也是構成其風格的重要音。但為了加強原民歌的抒情性,在這裡采用了戲曲音樂中慣用的中闆變慢闆的手法,把原民歌的節奏拉長了一倍,也就是說把一小節的音樂,變成了兩小節。

從以上譜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戲曲音樂的演變和民歌的演變,其結果是相同的。這就更清楚地證明了這三種基本音調,确實是這三個不同音樂色彩區的代表性音調。凡外來的戲曲和民歌,要在本地區紮根,就必須使它變調。所謂變調,就是改變其基本音調。通過變調,使它納入本地區音樂特色的軌道。這樣當地人就會更愛聽,更愛唱,這正是通過多年實踐,在民間逐步形成的,具有傳統性的作曲法。

此外,音樂色彩區的形成,是分片的,而不是以省或地區為界。因為,省或地區的劃分,都是人為的,而音樂色彩區則是自然形成的,它絕不受人的左右。因為,“隔山隔水不隔音”。也正因為如此,晉南這片色彩區,不僅包括臨汾和運城地區,而且也包括陝西的關中地區以及靠近關中的甘肅與河南的一些縣。事實也正說明,由于這一片地區的自然風貌,人文地理,生活習俗,特别是語言音調等,基本上相近。因此,他們的欣賞習慣和其民間音樂也基本上是相近的。如關中民歌和秦腔與晉南民歌和蒲劇相比,其風格相似,其共性多于個性;而晉北這片色彩區,也不僅隻包括忻州和雁北兩個地區,而且也包括内蒙古的東部區和陝北地區以及河北的張家口地區。其原因同上。唯晉中地區的民間音樂比較獨特,是山西特有的。因此,才把中路梆子稱為晉劇。同時,許多作曲家要寫山西風味的音樂,大都是采用晉中民歌,(晉中秧歌)和晉劇音樂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素材的“醋味”最濃。如《人說山西好風光》一曲就是一例。

以上我們談了什麼是這三大梆子音樂在唱腔上的個性,以及為什麼會形成如此的個性。同時,随着問題的展開,為了進行比較研究,也談到了民歌演變的實況和音樂色彩區的分布概況。下面我要論述的是構成其劇種個性和風格的其他要素和手段。

山西四大梆子的代表人物(論山西三大梆子音樂的共性與個性)2

(二)在劇種唱腔音樂的範圍内,旋律走向的不同,音域的不同,使用調性的不同,演唱方法的不同和伴奏樂器的不同,都是構成其個性和風格的要素和手段。那麼,這三大劇種,在這些方面又有什麼區别和不同呢?這就是我想在下面要論述的又一個課題。

這裡也先從蒲劇入手。喜聽蒲劇的人都知道,蒲劇唱腔的特點是:“腔高闆急,慷慨激越”。這是晉南人敢鬥敢闖,頑強拼搏之強悍精神在唱腔音樂中的體現。所以能形成如此的特點,其要素是:1.音域寬廣,其整個音域超過了三個八度。2.調性偏高。過去用的是[b]B調,現在用[#]C或A調,也仍偏高。3.從旋律走向上看,具有少級進,多跳進的特點。八度跳進很平常,還常出現十一度以上的大跳。這三種要素的結合,就構成了它“腔高闆急,慷慨激越”的唱腔風格和行腔特點。從其演唱方法看,正由于其唱腔的音域很廣,而且跳越性很強,因此,在演唱方法上,男演員多用真假聲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演唱,而女演員多善用鼻腔,從而就構成了蒲劇唱腔的特殊風格。如著名演員闫逢春、王存才、堯廟紅等。也有少數人是用真聲唱的,但本人的聲帶必須相當寬厚,如著名演員張慶奎等。再從伴奏樂器看蒲劇的主要伴奏樂器是中音闆胡,其定弦為“la-mi”,這種闆胡音域寬廣,音色清脆嘹亮。演奏時,可上下倒把,因而,是顯示蒲劇特色和個性的極好樂器。用這樣的樂器,再加上清脆的笛子,中音三弦,中音二胡和特制的高音二股弦,來加以烘托,這就更加豐滿地體現了蒲劇唱腔的個性和風韻。

以上談的是蒲劇。下面再談晉劇:熟悉晉劇的人都知道,晉劇唱腔的特點是:“抒情婉轉、平穩流暢,且具有平川風和田園味”。形成其特點的要素是:1.音域适度。過去的音域一般為十三度,近年來一般為兩個八度,很适合人聲演唱。2.調性适中。過去常用的是F調,藝人們稱為“平三眼”,現在用的是G調,藝人們稱為三眼調。這使演唱更為自如。3.從旋律走向上看,多于級進,而很少有跳進,而且上行下行頗為自然。這三個要素結合在一起,就構了它“抒情婉轉、平穩流暢,且具有平川風和田園味”的唱腔風格和行腔特點。從其演唱方法看,正由于其唱腔的音域适度,調性适中,而且在旋律走向上多于級進音程,因此,在晉劇的演唱方法上,它特别強調“字正腔圓”的演唱法,因而就構成了晉劇唱腔的演唱特色。再從其伴奏樂曲上看,晉劇的主要伴奏樂器是大闆胡,通稱“胡呼”,也叫“胡蘆子”。實質上是中音闆胡。這種樂器音域不寬。音色柔和而厚亮。演奏時穩坐穩拉,從不倒把。因此,它确是顯示晉劇特色和風格的極好樂器。用這樣的樂器,再加上特制的頗有特色的高音樂器二股弦,中音小三弦和獨特的高音彈撥樂器四股弦。這四大件樂器,組合到一起,伴奏時各抒所長,你來我往,配合的十分默契,确實為晉劇唱腔既添了色,也加了彩。它是形成晉劇特色和風格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

最後再談談北路梆子。聽過北路梆子的人,可能都有同感,北路梆子的唱腔特點是:“高亢嘹亮,華麗舒展,且具有高原風和山野味”。而形成這種特點要素是:1.和蒲劇比,其音域雖不算太寬(十三度,至兩個八度),但在高音區的行腔比較頻繁。2.所使用的調性較高。通常都用[b]B調。3.從旋律走向上看,起伏性大,加花多,且随着唱詞音韻的變化,常出現不少裝飾音和上下滑音。這三個要素相結合,就構成了它“高亢嘹亮,華麗舒展,且具有高原風和山野味”的唱腔特點。從演唱方法上看,正由于它的調性高,而高音區的行腔多,所以男演員在行腔時多用真假聲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演唱,這種假聲,藝人們稱為“背股音”,要唱的剛勁有力。同時,在演唱上還要求要巧唱活唱。特别是加了花并加上了許多“咳咳……哈哈”等襯詞的拖腔,要唱的巧妙,要唱的自如。因此,不少人把北路梆子稱為“咳咳腔”。這都是體現其風格和特點的重要一環。再從其伴奏樂器看,北路梆子的主要伴奏樂器,雖然也稱為“胡胡”,但實質上它是殼子較小的高音小闆胡,這種小闆胡,音色格外柔美脆亮,演奏時,它不僅可十分靈活的上下倒把,而且為了烘托唱腔,它可用各種打音、墊音、大滑音、小滑音、上滑音、下滑音等來模仿人聲,突顯唱腔的風味。好的樂手,模仿的格外巧妙,十分相似。因此,廣大聽衆,有時專為樂手叫好。著名樂手田金貴就是一例。有這樣好的樂器,再配上和晉劇相似的二股弦,四股弦以及能倒三個把位的小三弦,它們組合在一起,配合的十分巧妙,從而在塑造北路梆子的唱腔個性,體現其獨特風韻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作用。

山西四大梆子的代表人物(論山西三大梆子音樂的共性與個性)3

以上我分兩個大的方面,論述了這三大梆子在唱腔音樂上的個性,前者講的是構成其個性在音樂上的内因;後者講的是構成其個性在音樂上的外因。其内因和外因相結合,就格外鮮明地構成了這三大劇種,在唱腔音樂上的不同風格和不同個性。

我所以要這樣作,一是想探索戲曲音樂和民歌演變的奧秘;二是想弄清戲曲音樂和各地的民間音樂到底是如何結合的。并通過探索,奉獻給音樂界的同行,特别是我省的戲曲音樂工作者,來進行思考和研究。同時,引發大家認真地想一想,如何來進行戲曲音樂的改革?我認為,要改革戲曲音樂,首先必須學習和研究戲曲音樂,并通過學習和研究,較深入而準确地認識戲曲音樂。否則,我們的改革,則是盲目的,即使改的好,也是碰對了。我所以要從劇種音樂的個性入手,來進行研究,就是因為劇種音樂的個性,就是劇種的生命。那麼,就劇種音樂的改革而言,我認為隻有調動一切音樂手段,努力發展劇種音樂的個性,豐富劇種音樂的個性,美化劇種音樂的個性,才能延長各個劇種的生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