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派僧人
1.活佛轉世的依據活佛一詞,為漢語稱謂。
在藏語中被稱為朱古,意為幻化之身,活佛轉世,為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方式。
佛教教義中,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
法身是指人人本具的佛性,衆生因妄想執着,迷惑颠倒而緻法身不能顯現。
報身是指經過艱苦修行,證得佛的智慧與功德而成佛,行态圓滿福态,報身時隐時現。
化身是指應衆生機緣而變化的佛身,佛以人體的形式顯現世間,教化衆生。
另外,佛教教義中,還認為人的形體會消亡,但靈魂可以永存,一切生靈都在六道輪回之中,因緣往複。
藏傳佛教認為,那些對佛學有悟且能指引他人覺悟的僧人,既是轉世來到人間的佛。
活佛根據意願,不斷地在人間轉世,投胎轉生為另一具肉體,重返人間,繼續普度衆生。
即為活佛圓寂後,通過按程序尋訪靈童,加以考察認定、坐床等儀式,完成活佛轉世程序。
最早的活佛轉世,便是以上述佛學教義為理論依據,憐憫世人的佛觀則是活佛轉世的根本。
2.活佛轉世的産生藏傳佛教早期在活佛轉世制度未出現之前,各大派系的傳承類别衆多。
有家族世襲制、師徒制等,這些傳承制度容易引起内部争鬥,存在諸多弊端,權力長期掌控在家族手中,不利于教派長期穩固的發展。
因此,活佛轉世制度得以興起與發展。
噶舉派(白教)作為藏傳佛教衆多教派中,支派最多的一個教派,大緻可以分為兩大流派:
一是為瑪爾巴傳承下來的達布噶舉派(一般視為噶舉派正統),二是瓊波南覺傳承下來的香巴噶舉派,香巴噶舉派在後來逐漸衰落,而達布噶舉派則在後來發展為四大支派八小支派。
藏傳佛教中最早确立活佛轉世制度的,便是塔波噶舉派(為達布噶舉分支)四大支派之一的噶瑪噶舉派。
▲一世噶瑪巴都松欽巴
1110年,宋大觀四年,噶瑪噶舉派創始人都松欽巴誕生于西康哲雪地方(今四川甘孜州新龍縣境内),自幼随父母學習佛法。
都松欽巴,“都松”意為三世,“欽巴”意為知者,結合為“知道三世: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個名字,與後來出現的活佛轉世制度有着很大的因果關系。
16歲時于噶查寺阿阇黎(佛教術語,意為導師)恰僧格紮座前出家,取法名卻吉紮巴。
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為了拓寬佛法,都松欽巴前往西藏學法,先後拜噶當派高僧為師,受比丘戒,逐漸在顯教方面學有所成。
十一年後,30歲的都松欽巴在達拉崗布寺,見到了塔波噶舉派的創始人塔波拉傑,被塔波拉傑的佛學理論折服,拜其為師,改入噶舉派。
塔波拉傑是達布噶舉派第二代祖師米拉日巴大師的得意徒弟,他将噶當派的道次第與噶舉派的大手印相結合,加以自己的理解,撰寫新的教義,從而創立塔波噶舉派。
在塔波拉傑的教誨下,都松欽巴刻苦修行,在一衆師兄弟當中,脫穎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塔波拉傑諸多弟子中,除了都松欽巴,還有另外三個著名弟子,他們弟子四人分别在西藏各地傳法建寺,廣收教徒。
逐漸形成為塔波噶舉的四大支系:噶瑪噶舉、帕竹噶舉、拔戎噶舉和蔡巴噶舉。
塔波噶舉,也可以理解為噶舉派,因此在西藏地區發展壯大,成為藏傳佛教中首屈一指的派系,世俗地位同樣聲名顯赫,直到後來被薩迦派、格魯派(達賴、班禅這一派系)所取代。
▲噶舉派支系一覽圖
為了避免讀者造成思維混亂,筆者做了一張支系圖,本文主要講述最早确立活佛轉世制度的噶瑪噶舉這一支派,其他可隻稍作了解。
言歸正題,1147年,宋紹興十七年,都松欽巴在西藏潛心學習佛法已近三十年,對各派的顯密教法已融會貫通。
于是辭别塔波拉傑等上師,向東去了康區。
同年到達康區類烏齊附近的噶瑪地方(今昌都縣),建立噶瑪丹薩寺,其後在康區廣施善緣,到各地傳經講法,信徒達千餘人。
噶瑪丹薩寺同時也是噶瑪噶舉派名稱的由來。
當時藏區世俗、教派之間為了争奪權力,經常發生械鬥,都松欽巴為改變這一現狀,經常奔波于康區、衛藏各地調停糾紛。
也因此在藏傳佛教各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晚年更是不顧身體抱恙,趕到前藏烏斯地方,勸解向蔡巴要與人為善,不要再與人争鬥。
向蔡巴,師從塔波拉傑的侄子次成甯布,蔡巴噶舉派的創始人,按輩分都松欽巴是他師叔。
▲楚布寺
1187年,宋淳熙十四年,都松欽巴在拉薩西北的堆龍地方建立楚布寺,并任住持,此後楚布寺取代噶瑪丹薩寺,成為噶瑪噶舉派主寺。
1193年,宋紹熙四年,都松欽巴于楚布寺圓寂,在臨終前,他對弟子談起過,關于他将會在某地轉生“再回來”的預言。
但是當時藏傳佛教中還沒有出現過活佛轉世的例子,大家都還沒有任何經驗。
所以在都松欽巴圓寂後,楚布寺沒有考慮過為他尋找轉世的問題,而是采用當時通行的師徒傳承制度,楚布寺住持由他的弟子繼任。
十一年後,康區的止龍丹巴卻秋地方(今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哉波務家族出生一名男嬰,在家中排行第三,名叫噶瑪拔希。
噶瑪拔希從小聰明伶俐,十一歲時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人,也可以說是對活佛轉世制度的建立,起到關鍵作用的人。
這人便是都松欽巴的再傳弟子崩紮巴。
崩紮巴當時正雲遊到康區傳法,第一次見到噶瑪拔希時,雖然兩人此前素未謀面,但是崩紮巴一眼就認出了噶瑪拔希。
崩紮巴産生了噶瑪拔希是自己師祖都松欽巴轉世的想法,但由于當時他在楚布寺沒有話事權,所以沒有回報寺院,以及對外公布。
噶瑪拔希師從崩紮巴出家,受沙彌戒,取法名卻吉喇嘛,崩紮巴一直伴在噶瑪拔希身邊,把他當作是都松欽巴的轉世來培養,直到圓寂。
自此,一老一少兩名僧人,拉開了莊嚴而又神秘的活佛轉世制度的序幕。
在20歲時,噶瑪拔希到楚布寺,先後拜主寺喀脫巴等高僧為師,受比丘戒,學習密法廣作聞思修,學成之後,返回康區傳經弘法,廣收信徒,在佛界名聲也逐漸顯揚。
後來由于楚布寺的幾任住持管理不善,導緻楚布寺在教派的競争中落于下風,寺院佛堂年久失修,僧人陸續離寺出走,寺院日漸衰落。
▲二世噶瑪巴噶瑪拔希
噶瑪拔希在這種情況下,重返楚布寺,由于他當時的聲望已經很高了,而楚布寺餘下的僧人迫切需要一個有能力的領袖人物,重振寺院。
所以噶瑪拔希順利地接過楚布寺住持一職,在往後的六年時間裡,完成了對寺院的修繕,楚布寺在藏地寺院中地位也逐步提升了起來。
1240年,南宋嘉熙四年,蒙古軍隊抵達西藏,在拉薩北部打敗了以噶當派為首的抵抗力量,随後蒙古皇子闊瑞召集藏傳佛教中的領袖人物,前往涼州商談西藏歸附蒙古汗國的事宜。
當時噶瑪拔希身在康區,因此未受到邀約,薩迦派的薩迦班智達帶着他的侄子八思巴,去了涼州,完成了西藏地區對蒙古汗國的歸附。
1253年,南宋寶佑元年,忽必烈對噶瑪拔希的學識很賞識,邀請他跟在自己身邊從事,噶瑪拔希考慮到自己教派寺院多在蒙哥汗的弟弟阿裡不哥的封地内,婉言回拒。
四年後,噶瑪拔希受蒙哥汗的邀約前往漠北,蒙哥汗冊封他為國師,賜予一枚金印,以及一頂金邊黑色僧帽。
這頂金邊黑色僧帽,後來成為噶瑪噶舉派黑帽系活佛轉世體系的傳承信物。
1259年,南宋開慶元年,蒙哥汗病逝,忽必烈與阿裡不哥爆發權位之争,最終忽必烈繼位,而噶瑪拔希則受牽連,被忽必烈押解流放。
考慮到噶瑪拔希在西藏的地位,不久又将其釋放,噶瑪拔希曆時八年終于回到楚布寺。
▲忽必烈會見八思巴
1260年,忽必烈任命與其親近的薩迦派八思巴為國師,授其玉印,讓八思巴統領天下佛教。
薩迦派一躍成為藏傳佛教中第一大派,噶瑪噶舉派受到打壓,勢力再次日漸衰落。
噶瑪拔希在晚年時,考慮到當時各大教派之間鬥争的形勢,他認為如果要保持噶瑪噶舉派的地位與發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有威望有能力的宗派領袖人物。
再三考慮過之後,認為上師崩紮巴所踐行的活佛轉世,是噶瑪噶舉派最終要走的正确道路。
為了順利推行這一辦法,噶瑪拔希提前做出了安排,他在圓寂前一年,收了一位名叫邬堅巴的弟子,當時邬堅巴已經53歲,早年主要學習主巴噶舉派教法。
1283年,噶瑪拔希在楚布寺圓寂,他在臨終前對弟子說會在拉堆地方轉世,并将楚布寺住持轉交給邬堅巴,托付其尋找自己的轉世靈童。
次年,拉堆地方一個貧苦家庭出生了一名男嬰,名叫攘迥多吉。
他出生時拉堆地方出現多種奇異征兆,很小就對一切教法一學即通,極為聰明。
邬堅巴按噶瑪拔希生前指示,在拉堆地方尋訪到已五歲的攘迥多吉,派人将其接到楚布寺。
初到楚布寺,見到邬堅巴,攘迥多吉也不膽怯,搖着金剛鈴自己就坐到了法座上。
為了驗證他靈童身份的真僞,邬堅巴笑問他是誰,他回答自己是噶瑪拔希。
邬堅巴又問他過去師徒二人的隐秘事迹,他都能準确回答,邬堅巴接着問他曾給過自己什麼東西?他答道黑帽和經書。
邬堅巴于是拿經書給他讀,他念得很順利。
邬堅巴說你的生辰和我的上師圓寂的日期,中間怎麼隻有五個月?他回答事先已經把靈識投到了已孕有四個月的胎兒身上。
最後,邬堅巴問他還有沒有其他前世的記憶,他想了想說了一件事情,邬堅巴命人去核實這件事情的真假,結果真實。
▲三世噶瑪巴攘迥多吉
邬堅巴十分欣喜,認定攘迥多吉是噶瑪拔希的轉世靈童,授予其居士戒,修習密教之教法。
但沒有讓他馬上登上噶瑪拔希的法座,也沒有讓他在楚布寺住下。
兩年後,在噶瑪拔希的弟子慢慢對攘迥多吉轉世靈童的身份,消除質疑後,邬堅巴再次将他迎回楚布寺。
攘迥多吉随堪布衮丹喜饒出家,受了沙彌戒。
攘迥多吉成為藏傳佛教曆史上,被認定為活佛轉世靈童而繼承前世地位和事業的第一人。
雖然作為轉世活佛,攘迥多吉依然向普通人一樣需要按部就班地出家,拜師學習教規佛法,這也成為後來轉世活佛的通用例規。
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攘迥多吉出任楚布寺住持,尊為三世噶瑪巴,其前世噶瑪拔希被追認為第二世,噶瑪噶舉派創始人都松欽巴則被追認為第一世。
攘迥多吉有個弟子紮巴僧格,後來被元朝政府冊封為“灌頂國師”,賜予一頂紅色金邊僧帽,标志着噶瑪噶舉派,另一個活佛轉世體系,紅帽系活佛轉世随之建立。
最終,在噶瑪拔希的安排下,通過邬堅巴的努力,完成了認定攘迥多吉為噶瑪拔希轉世靈童的任務,噶瑪噶舉派開創了活佛轉世的先河。
▲“大寶法王”玉印
1407年,明永樂五年,明朝永樂皇帝冊封黑帽系第五世噶瑪巴活佛得銀協巴為“大寶法王”,賜予玉印,這個封号此後被一直延用到今天的第十七世。
而紅帽系第十世活佛曲朱嘉措,六世班禅貝丹益西同母異父的哥哥。因前往紮什倫布寺索要六世班禅的财物,遭到寺院總管仲巴呼圖克圖(曲朱嘉措的另一位哥哥,他們家可謂是活佛世家)拒絕。
曲朱嘉措因此懷恨在心,出走廓爾喀國,挑撥對方多次出兵侵擾西藏,被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禁止轉世。
所以,噶瑪噶舉派的紅帽系在傳承到了第十世之後,從此斷絕。
▲左:一世班禅克珠傑,右:一世達賴根敦朱巴
此後,活佛轉世制度被藏傳佛教的其他各派借鑒,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曆史,其中格魯派影響力最為深遠,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達賴、班禅這兩大著名的轉世制度。
筆者之前曾寫過一篇,關于達賴與班禅的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見主頁置頂閱讀。
3.認定轉世靈童的依據活佛轉世制度自确立以來,各教派對轉世靈童的認定程序,不斷地加以完善。
作為尋訪轉世靈童的依據,具體内容如下:
1.活佛遺囑,顧名思義是前世活佛在圓寂前,會對弟子留下遺囑或預言,以此為線索尋訪認定,如噶瑪噶舉派黑帽系十七世噶瑪巴活佛便是按遺囑尋訪。
2.降神谕示,護法神是指專門護衛佛法的神靈,通過顯靈附體在專門的僧人身上,傳達神的旨意,告知轉世靈童的方位和家庭信息,格魯派在尋訪靈童時常用此方式。
▲牦牛角做的占蔔工具之一
3.高僧占蔔,通過寺院高僧占蔔,來确立出轉世靈童出生的方向,占蔔的結果一般同降神所得出的信息相互印證。
4.征兆,是指在前世活佛圓寂後,法體的面向方位,葬化時煙霧飄散的方向,以及留下的遺物所出現的征兆,以此為依據去尋訪認定。
▲拉姆拉錯湖
5.觀湖幻景,在西藏南部有個拉姆拉錯湖,早年由二世達賴根敦嘉措開光,被認為是神湖,通過觀察湖面顯現出的景象,來判定轉世靈童的方向,此方法格魯派較為常用。
6.秘密尋訪,推選中聲望顯赫的高僧、堪布,或者活佛生前的近侍弟子,喬裝成普通人的身份,前往各地尋訪轉世靈童。
通過以上幾種非掣簽方式,基本上确立出轉世靈童的所在的方位,這是作為尋訪過程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尋訪認定。
對轉世靈童的認定一般要經過多輪程序,而且需報備批準,具體認定的内容如下:
第一.觀察轉世靈童的體貌特征,找出與前世活佛存有聯系的線索,通過舉止言談,觀察其是否異于常人,是否表現出超凡脫俗的氣質。
比如前文中寫到的邬堅巴考察攘迥多吉的過程,又如七世達賴格桑嘉措,幼年時别人問他是誰、去哪兒,他回答是自己佛的化身,準備去寺院,别人又問他寺院在哪裡,他向西指了指,說是在西方,也就是拉薩。
第二.藏傳佛教認為轉世靈童繼承了前世活佛的靈性,能夠記憶前世的一切事物。
所以在尋訪認定的過程中,負責尋訪的僧人通常會攜帶一些前世活佛的遺物,以及一些不是遺物的物品,将這些真假遺物交由轉世靈童的辨認,如果辨認正确,則被認定為轉世靈童。
比如在尋訪六世班禅的轉世靈童時,最先有四位候選靈童,負責尋訪工作的紮什倫布寺僧人,拿出六世班禅生前所用的念珠、茶具等物品,加上仿效的物品,讓四位候選靈童挑選,結果隻有白朗宗的靈童拿的物品全部正确。
于是他們認定這個孩子就是六世班禅的轉世靈童,而這個孩子便是七世班禅丹白尼瑪。
第三.藏傳佛教還認為,在活佛出生時,一定會伴随着一些異常的景觀出現,所以在尋訪過程中,一般要向轉世靈童的家人和附近的人,詢問該靈童出生的前後是否出現異常的征兆。
4.金瓶掣簽制度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平定廓爾喀之役後,乾隆皇帝發現六世班禅羅桑華丹益希、紅帽系十世活佛曲朱嘉措和紮什倫布寺總管仲巴呼圖克圖,這三人都出自一家。
這其中可能存在人為幹擾因素。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乾隆皇帝決定對活佛轉世制度進行完善,他命人與藏地宗派、世俗中的領袖人物,議定出《二十九條欽定章程》。
▲金瓶掣簽
章程的第一條,便是金瓶掣簽制度,規定在之後尋訪轉世靈童時,由四大護法降神,将候選靈童的名字和生辰,寫于簽牌上,放入金瓶。
再由德高望重的高僧,誦經祈禱七日。
邀請各大活佛和世俗官員參與,由駐藏大臣掣出一簽,選出認定轉世靈童。
如候選靈童隻有一名,需将一個空白的簽牌與寫有名字的簽牌,一同放入金瓶掣簽,若是抽出的是空白的,那麼需要重新尋訪靈童。
掣簽确認的轉世靈童,經朝廷冊封批準後,方可舉行坐床典禮。
▲大昭寺
金瓶掣簽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5.結語青藏高原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藏傳佛教便是其一。
藏傳佛教自誕生以來,在這裡代代相傳,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
活佛轉世為藏傳佛教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活佛通過轉世制度生生不息地延續,世世相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