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教師資格教育教學與能力科目的考試當中,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知識點一直是我們考試當中的考察重點,其考點内容一般會涉及到規律内涵的定義反選或者是改編成案例的方式、古語反選的方式以及給教學啟示反選規律的方式來考察。所以,今天就教給大家一個簡潔清晰的思路,來幫助大家深度剖析這些規律,以便快速定位答案。
一、知識回顧與深度解讀
1.順序性
核心内涵: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是指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通俗釋義:在這裡,老師給大家舉一個最通俗的例子,比如我們上學是先上幼兒園,然後是小學,再上初中、高中,最後再到大學。我們很少有人上學從小學直接跳到高中或者大學的,或者我們也不可能從大學上完,我們在返回來學小學課程。所以,順序性規律強調個體的身心發展的是具有方向性和不可逆性、不可跳躍的。
教學啟示:順序性規律啟示着我們的教育者要按照學生的身心發展順序去循序漸進施教,不可“拔苗助長”、“淩節而施”。
2.階段性
核心内涵: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着不同的發展任務。
通俗釋義:比如,我們的媽媽在小學的時候主要關注我們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到了初高中,媽媽開始關注我們的情感世界,告誡我們切勿早戀,專心學習,努力考上一所好大學。然後,等我們上了大學,媽媽又開始勸說我們早日找個“潛力股”,争取畢業就能把自己終身大事解決。最後等我們畢業了,除了學校、媽媽又開始關注我們的工作、關注我們的家庭等等。所以,在不同的階段,我們媽媽對我們的關注的點也是不一樣,會根據我們每個階段的特點,給與我們針對性的建議。這就是階段性教學的體現。
教學啟示:階段性規律決定教育工作者必須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分階段進行,不能搞“一刀切”。現在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就是違背了我們的階段性規律。
3.不平衡性
核心内涵:一是,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發展時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已經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較為成熟的水平。
通俗釋義:比如,就個體身高來說,身高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是不均衡的,身高存在兩個生長高峰,那就是嬰兒期青春期。在這兩個時期,身高發展最為迅速。再如,就生理和心裡來說,個體是生理成熟在先、心裡成熟在後。所以,我們經常在初中會跟班級中個子較高的男生開玩笑,稱其為“傻大個”,因為他們雖然個子高高的,生理接近成人水平,但是心智還是較為幼稚的。
教學啟示:所以,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就啟示着我們要适時而教,即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或最佳期及時的進行教育。
4.互補性
核心内涵:一方面是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即身體-身體;另一方面,互補性也存在于心理機能和生理機能之間,即身體-心理。
通俗釋義:比如,盲人,眼睛視覺功能喪失,但是耳朵聽覺功能靈敏。這就是所謂的身-身互補。再如,張海迪、海倫凱勒等人,他們雖然身體殘疾,但是由于堅強的意志同樣能獲得成功,被世人所知曉。這便是身心互補
教學啟示:所以,互補性要求教育應結合學生實際,揚長避短,注重發現學生的自身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5.個别差異性
核心内涵:個别差異性在不同層次上存在。從群體的角度看,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别的差異;不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異,還包括由性别帶來的生理機能和社會地位、角色、交往群體的差别。其次,個别差異表現在身心的所有構成方面,其中有些是發展水平的差異,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現方式上的差異。
通俗釋義:比如,在思維方面,男生更擅長抽象邏輯思維,擅長理科。女生更擅長形象思維,擅長文科。這就是群體中男女性别差異的具體體現。在個體方面,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需要、興趣愛好也各不相同等。
教學啟示: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因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的發展。
以上,便是對本部分知識的深度解讀,為了方便大家識記,下面老師為大家呈現一個簡介識記的表格。在學習的時候,大家要結合本部分的内容解讀和表格當中核心關鍵詞,結合識記效果更佳。表格如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