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農事介紹

農事介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05:29:57

夏收前的兩場大風雨,讓老家成片成片的小麥伏地出芽,這對莊稼人來說已是歉收了。我是在雨過天晴開鐮收麥時,才匆匆趕回去的。大學畢業後,雖已常年在西安過活,但每當看到戶口簿上,我那職業标注着農民時,心底是能生出一種安然歸宿感的,這是曾長期生長在農村,終生割舍不掉的鄉裡情結。其實,無論你身在何處,幹多大的事業,容貌、口音、習性、眼界以至于胸懷如何變化,也不管你是否承認,那生養過你的水土氣息,一直在微妙地伴随着你,且會随着日子越久,與你的靈魂相融地越發真切。

農事介紹(那些年走過的農事)1

以傳統勞作方式參加收小麥,已是十

多年前的事了。那時,人們用鐮刀割麥,碌碡碾場,木鍁揚場,曬場曬麥,裝袋到入倉的整個過程,沒有十天半個月是完不了工的。在龍口奪食的緊迫期間,時常能看到外鄉人,那是趕場的麥客,一頂草帽,一把鐮刀,三人一夥五人成群,黑紅是陽光為他們生計而塗抹的生活色調,鄰縣外省烈日下的金黃麥田,便是他們鐮刀揮動的方向。學校會給學生放十天忙假,大一點的孩子們,幫大人幹些拉麥捆、拾麥穗、送午飯、推麥稭、撐口袋,力所能及的零碎活,為家裡大人們打下手。期間,也少不了逮螞蚱、打黃杏、夾蜜蜂、摘甜桃、捉蝴蝶、在麥草堆裡打洞的樂趣。那時的夏收是漫長的,太陽是毒辣的,農事兒是莊重的。夏收結束後,村委會的大喇叭會經常催着繳公糧,學生也要帶幾斤麥子去學校交作業。學校對學生從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要為國家的四個現代化做貢獻。後來,聯合收割機開進田間地頭,與鐮刀一起收割小麥,不僅提高了收割速度,也省去了攤場、脫粒的工序,可極大縮短夏收周期。往往是,缺乏田裡勞動鍛煉、觀念超前的青壯年,讓轟鳴的收割機開進地裡,半晌就割完麥子;也有老年人,守着揮汗如雨一揮一鐮割小麥,望着機器開過的空地,也不忘罵罵咧咧。言外之意,作為農民不下一番苦力,就是對莊稼的不重視,對腳下這片土地的不誠敬。

農事介紹(那些年走過的農事)2

但凡一家老少,有一個城市戶口或吃公家糧的人,全家在街道、村裡似乎能高人一等,是令人刮目相看的。鄰家的伯母曾說,展開自己的手掌,五個指頭長短都不齊整,家家戶戶的貧富情況咋能完全相同呢?不過是這家的前兩代人發了家、底子厚,那家後輩人多吃苦再趕上,世事就是你追我攆着往前過日子罷了。雖然田地早已劃分到戶,農村勞力得到解放,但大多數人依然是閑不下來的,青壯年在附近城裡打工稱為搞副業,或在鄉村賣苦力做基建;年輕的老人則拉土翻糞,割草養牛,點瓜收菜;農田裡一年到頭也是忙忙碌碌;除了小麥、玉米主産糧以外,油菜、谷子、苜蓿、果木、各類豆類等作物次第花開,香飄着原野。放眼望去,曠遠的田裡是很少能見到裸露着的黃地塊,房前屋後也栽種着花椒、菜蔬,以供日常生活需要。農村政策寬松了,溫飽不再是困擾農民的問題,常能在門楣上看到耕讀傳家、勤儉持家、和氣生财、祥和人家的字樣,以傳家教化後人鄉鄰。與此同時,也孳生了那些遊手好閑,翻牆爬樹,偷雞牽羊的賊娃子,那好吃懶做的習性卻不是長久之計,晝伏夜出鬼鬼祟祟的行徑,連自己安身立命都朝不保夕,養家糊口更是天方夜譚。随着海風漫上黃土台原,受東南沿海時尚的衣服、發飾、流行歌曲及電子電器等生活用品逐漸影響,傳統的婚喪嫁娶,趕集看戲,煙熏火燎,哭天喊地的生活方式在潛移默化着。深處内陸的農民,仍然少有人下海淘金,故土難離的觀念依舊牽絆着緻富的生活步伐,一切看似沒有變化,又似乎時時刻刻在發生着變化。熱鬧又吵雜的村莊,隻不過在一個個日頭中微妙地發生着改變,就像那一棵棵樹、一頭頭家畜、一張張臉龐,一條條街道。其實,時間要帶走的東西,那是如何也挽留不住的。農,是延續了千年士農工商的社會秩序,那些學而優則仕的人,是要以天下為己任。範仲淹就說,讀書人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相較士大夫而言,從事農業、工業、商業活動的人,隻是專攻一門職業,是要受讀書人管理的。現在回望落定的塵埃,不管九品中正制也好,後來的科舉考試也罷,不少讀書人進了廟堂以後,到了卻背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和道德敗壞的罵名。而農業始終在土地裡産生,賦稅從初稅畝、租調、租庸、兩稅、方田到地丁銀一直演變着,參與并見證着春秋更叠和時代變遷。直到新世紀後,在我讀大學時,國家取消了上千年的農業稅,引起了億萬人的聲聲贊譽;國家連年下發的一号文件,也往往是圍繞着“三農”為主題。且不說消逝在曆史煙塵中的士大夫,融入泥土的躬耕布衣,恐怕連那個廿年前,一鐮一鐮割麥子,罵罵咧咧的老漢也不會想到,農民可以種不納稅的土地,種地還有農業補貼,作物受災享受國家保險的政策。即使踩了一輩子腳下這片漢唐皇土,他也沒聽過在盛世年間,哪個皇帝老兒為農民辦過這等好事,用孟浩然的話說,就是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農事介紹(那些年走過的農事)3

機械化、科技化幾乎已全部參與到當下的農田耕作中了。從農林院的優種培育,機械犁、耙、播種、收割,到科技化的複合肥、除草、殺蟲;農村告别了滿地人群,面朝黃土、背朝天式的勞作,務農人再也不用出太大力氣了。随着鄉村廠房、公路、住宅、電力、水氣、網絡、文化等基礎設施的完善,農居環境和人的思想觀念,在幾十年間發生了改天換地的變化。靠近城區、景點、公路的土地集體對外承包,用作苗木、菜蔬經濟作物規模化種植基地。随着中青年遷往城市,僅剩一兩畝田地沒有勞力的人家,幹脆将土地進行租轉,幫有能力者做到耕者有其田;畢竟,平整的土地常年荒廢長草,于情于理是說不過去的。随着市場經濟及機械化進入農業,家庭經濟收入占比的變化,小農作業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副業,再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常年守着幾畝土地倒騰糞土,隻在地裡打盤算;大多地裡一年隻種一料小麥,其他農作物由于費時費力,不再成片種植了;人在省力的同時,土地也得到歇息以增厚肥力。往年,十畝八畝小麥,畝産千餘斤,售價一塊二、三毛錢,除了留足口糧外,剩餘全部賣出,可換得萬把塊錢,還不及在城裡送外賣、跑銷售那些高收入者的月工資,與做生意賺的滿盆缽體,那更是有着天壤之别。當然,也并不是大城市裡所有生計比農村好,街道一位叔叔的兩個兒子,念書不多學曆不高,但有做生意的頭腦,承包基建工程,倒騰菜蔬,一年收入幾十萬,蓋房買車開商店;兄弟兩做大生意,父母經營商店做小生意,各有各的職事。用那位叔的話說,“在農村掙的錢不是錢嗎?”簡短而真實,有一語驚醒夢中人的意味。是的,多少遷入城市的青年攜老帶小,掙幾千元的月工資,房貸、車貸、養老、育小,看似脫離故土成為城裡人,在共享着都市資源的同時;也為生計終日忙碌着,實為擠着腦袋生存,哪裡能談得上生活?

農事介紹(那些年走過的農事)4

我們這幾輩人,是生在了一個好時代。晨起後,在雞鳴狗吠聲中,能看見街道耄耋、鲐背之年的老者,弄花侍草或悠然地散步;夕陽下,爺爺奶奶去接散學的孫兒,一種其樂融融的場景。農民參加醫療、養老,還有高齡補貼,實現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小車,自來水,空調電器,天然氣進家入戶;連别墅、暖氣已出現在農村中。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能發展成這樣确實不容易。藍天下燕子款款而飛,茂林修竹裡鳥兒清唱,果木菜地間蜂忙蝶舞,還有那寵物狗閉眼養神、羊娃在黃的、藍的野花地裡啃着青草,一切都顯得舒适而恬淡。人人往來寒暄有禮,各自過着怡然自得的日子,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這不就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嗎!我們再放眼世界,在這兩年的疫情之下,西方國家采取了集體防疫,種族、階層暴力不斷;鄰國印度已是人間煉獄,焚燒屍體的木材都嚴重不足,燒了一半的屍體被野狗叼走。其實,人間悲劇時時刻刻都在上演着,而我們過着沒有戰亂饑民,全民免費注射疫苗,能安然地工作生活,這不得不說,确實是共産黨的好!我想,當普通老百姓,在閑談的話語裡這樣說,那該是最真實的心聲,和最好的評價了。與父親說話,家裡的話題是少不了的。我說,傳統儒家講修齊治平,作為普通人,沒有遠大的志向和能力,卻可以做到修身、齊家。一家大小,我們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小家才能好,小家好了我們這個大家庭也會好!作為父輩總是為兒孫有操不完的心,他說,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大。我說,作為中青年,既得顧老也得管小,一個也不能少;對于我們來說,有老有小何嘗不是幸福的!

農事介紹(那些年走過的農事)5

千年的農事兒,就是在一個個春去秋來中,孕育收獲着天地間的精靈和多彩的畫卷。在告别老家時,我給兒子帶了一把金黃的麥穗兒,這是來自田園風光的禮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