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專科汽車智能技術前景

專科汽車智能技術前景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4-21 21:31:22

專科汽車智能技術前景?“當前,世界汽車産業正在發生一場巨變,出現了‘新四化’的現象,即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但在‘新四化’下,我國汽車行業面臨專業人才不足、優秀人才‘一将難求’等問題,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相偏離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8月12日,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主辦的第二屆汽車行業人才培養院長論壇上,江蘇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顔曉紅說,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專科汽車智能技術前景?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專科汽車智能技術前景(智能汽車提速校企聯合培養人才亟須打通)1

專科汽車智能技術前景

“當前,世界汽車産業正在發生一場巨變,出現了‘新四化’的現象,即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但在‘新四化’下,我國汽車行業面臨專業人才不足、優秀人才‘一将難求’等問題,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相偏離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8月12日,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主辦的第二屆汽車行業人才培養院長論壇上,江蘇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顔曉紅說。

當天,在江蘇鎮江,從天南地北趕來的學院院長、車企負責人,就汽車行業如何打通校企合作,培養一代卓越的工程師開展頭腦風暴。

一組數據引起了所有人的關注。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項昌樂透露,2025年“懂汽車 懂IT”的複合型人才缺口預計将達到約3.7萬人。當下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部分專業人才需要進入企業後“二次培養”,才能補足知識的短闆。

“傳統的汽車人才需求量在降低,而智能汽車崗位需要同時具備車輛、人工智能、自動化等知識體系的新型複合型人才。”他強調,車輛工程專業的創新與改革,“非常急迫”。

在企業當過10年的副所長、10年的董事長,後來受聘于湖南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榮軍成了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院長。他曾觀察到一個現象,以前每年學院都有200多名學生來申請轉專業,希望轉到自動化、電氣等學院。他曾跟學生們展開了深入地溝通,也對學校的課程展開了系統化的分析。

“在專業課上,大學學習的内容比企業落後至少5年。”在論壇上,丁榮軍直言。他舉了個例子,以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的學生課程體系來說,目前課堂教學的C語言、C 語言等已經無法滿足智能交通工具實際需求。高鐵的工程師已經在使用圖形塊語言,中國的工程師自己研發的計算機系統,能夠自動将圖形塊語言生成計算機可識别的控制語言。

若要在汽車行業培養出卓越的工程師,教育面臨的“真問題”是什麼?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教授奚立峰給出了如下的分析。“工程教育模式固守傳統專業領域,未能緊随社會經濟發展步伐。”他提到,全國有2305個專業點,但人才培養目标非常同質化,甚至很多教學類實踐課都是“參觀式”學習,沒有接觸到企業的“真問題”,即企業在現實運轉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工程難題。

他在論壇上打了個比方,就像在駕校訓練場上完成了考試,拿到了駕照,但缺少“真問題”訓練,到了公路上,很難去應對更加複雜的社會工程問題。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人才培養和企業人才需求之間是脫節的,還沒有形成整合,校企融合不夠緊密。”

讓合肥工業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副院長盧劍偉擔心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今,部分大學老師的人生曆程是從校門再到校門,沒有經過工程訓練,在實踐上本就經驗不足。在論壇上,一位企業負責人至今還記得,某所高校汽車學院院長曾專門請他們給學生制作汽車模型。這位院長隐晦地說,學校的部分老師沒有汽車行業的從業經驗,在課堂上無法給學生畫出一個完整的汽車模型圖。

對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楊世春也深有感觸。目前汽車行業的發展速度跟學校人才培養的轉型速度出現了“脫節”現象。部分學校在授課上圍繞汽車零部件原理、汽車設計與發動機設計來展開,但部分學生就業後,常常發現課堂知識點用不上,往往還要工作一兩年之後,才能真正地為企業服務。

“那麼企業的需求是什麼,課程應該如何設置,在高校中應該建立什麼樣的實驗環境條件,學科内容的叠代工作如何推進。”楊世春強調,這些問題都是在産教協同的命題下需要逐步細化的。

作為一家車企的負責人,也曾是一名大學生創業者,昆易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奇對學界和業界的需求頗有感觸。他向在場的院長們坦誠地提出了訴求,“我們更希望招聘到‘軟化的人才’。”傳統的汽車行業人才技能偏向機械類,但在未來智能汽車的發展之中,企業更需要有硬件思維的軟性人才。如今,汽車的運轉逐漸形成以軟件為核心的控制系統,那麼能夠操控軟件,實現AI和軟件結合的人才會助力車企行業的發展。

要打通企業需求和高校的培養,奚立峰結合上海交通大學的探索給出了思考路徑:由企業給出一個開放式“真問題”,在學院裡20多個同學組成一個小分隊,展開校企聯合畢業設計。而在這一堂校企公開課程上,學生們的目标并不是完成一篇課程論文,而是在階段性的答辯之中,幫助企業工程師解決當下的問題。經過幾年的探索,2022年,學校和約93個企業合作了147個項目,覆蓋了416名學生。其中,2020屆本科生蔡易林等完成了新型旋轉微針系統設計與開發,成果在《Research》上發表。

“企業提供真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選題難;在項目的破解中,讓學生可以多動手,多思考,與企業的不同人員交流,以此解決動手難、創新難的問題。”奚立峰說。

在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依托蘇州研究院為核心,以業内頂級創新車企為支撐,建立起專業碩士基地。“要避免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的‘簡單化處理’,讓優秀的學生能夠冒出來。”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院長王志提到,在科創項目上,學院推動了多個項目的産業轉化,如新型電動輪設計及其整車應用獲得2019年全國挑戰杯特等獎,面向軍工産業成果轉化;近15年來,車輛學院校友創辦超過30家的行業領軍企業。如今,小鵬汽車、億華通等科技企業已經成功上市。

在奇瑞汽車,2300名大學生進入奇瑞大學校企合作項目。“對于部分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來說,我們采用‘入職即入學’,讓學生提前适應企業文化;而對于全日制研究生,企業會分配導師展開研究。”奇瑞汽車校企合作高級經理程婷婷提到,經過嘗試,部分學生留了下來,也給企業注入了人才活水。

在國外任教多年,也曾在國内自主創業的哈爾濱理工大學頭雁教授、俄羅斯工程院院士蔡蔚,更多考慮到了工程師的思維能力培養的問題。他發現,在國外,學校會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的學習不是為了謀生而謀業”。他認為要成為一個真正卓越的工程師,要從文化、環境各個層次的底層邏輯教育抓起,要允許充分讨論,摒棄導師給材料、給課題的做法,讓未來的工程師們可以自主發現問題,了解行業需求,才能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