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春晚,有一首叫《時間都去哪了》的歌出圈兒,樸實無華的歌詞令無數人潸然淚下。
“門前老樹長新芽,院裡枯木又開花,半生存了好多話,藏進了滿頭白發……”人性之愛的觸動引起共鳴過後,讓人同樣也會問這樣的問題:時間都去哪了?
感歎父輩們的辛苦半生,匆匆老去之餘,有沒有思考,我們這一生是否也要這樣度過,在垂垂老矣時,聽着孩子們唱着這樣煽情的歌,回首自己稀裡糊塗過完的這一生,無限感傷又不知所措嗎?
人生易老天難老。時間的刻度,平衡地劃過每一個人的生命空間,不會給誰多一分,也不會給誰少一分。一年也就365天,一天也就24小時,一小時也就60分鐘,一分鐘也就60秒。沒有誰能夠改變,沒有誰能夠左右,沒有誰能夠逃避掉。
但身在這個時空裡,我們不免要被時間衡量。
有人會問你,已經四十多歲了,為什麼一事無成?也有的人會問你,年紀輕輕整天混吃等死,有什麼意義?也有人會佩服你,年紀不大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也有人會嫉妒你,看上去不起眼的人能擁有那麼多。在時間的刻度裡,不同的人展現出的不同的命運安排。
有的人,早早經曆,早早劃過了一生;有的人,按部就班,如常的活着老去。
關于老去,在時間面前,是個躲不開的話題。
人的壽命有多長?逝去就像早晨的霜露一樣快。過去的時間不會返回,已經開過的花在一年裡也不會再開。
現代人怕老,也諱言“老”, 越老越怕、越怕越老。
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周圍也有一些長者,很難說得準他究竟多大年紀。看上去白發蒼蒼,分明耆耋。但再仔細一看,卻又不然;他們雙眼所及的這個世界,處處興味盎然;他們的眼神,明朗澄淨,宛如赤子;他們行事,神采奕奕,鮮亮照人。
金剛經有個詞叫“無壽者相”。我想,這應該是一個人彷佛沒有年紀,既年長,又年輕,沒有老或不老的糾結,甚而沒有死或不死的問題。
佛光禅師門下弟子大智,出外參學二十年歸來,向佛光禅師述說在外參學的種種見聞。佛光禅師以慰勉的笑容傾聽着,最後大智問道:“老師!這二十年來,您老一個人還好嗎?”“好!很好!講學、說法、著作、寫經,每天在法海裡泛遊,世上沒有比這更欣悅的生活,每天,我忙得好快樂。”
大智關心地說:“老師,你應該多一些時間休息!”夜深了,佛光禅師對大智說道:“你休息吧!有話我們以後慢慢談。”
清晨,還在睡夢中,大智隐隐聽到佛光禅師禅房傳出陣陣誦經的木魚聲。白天,佛光禅師不厭其煩地對一批批來禮佛的信衆開示,講說佛法;夜晚禅師不是批閱學僧心得報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每天總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師有了點兒空,大智争取這一空當,搶着問佛光禅師道:“老師!分别這二十年來,您每天的生活仍然這麼忙,怎麼都不覺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師道:“我沒有時間覺得老呀!”
沒有時間老呀!這句話醍醐灌頂。要做的事情太多,哪有精力去思考衰老這件讓人煩惱的事情。不受煩惱左右,許多外在的束縛就會自然而然地消除。
沒有時間老,其實是心中沒有老的觀念。如果生命隻是感受到快樂、充實、欣悅,充滿這些快樂的體驗,又怎麼會有時間去管自己老還是不老呢!
決定人生興衰的,絕不是年齡,過得充實快樂的人,永遠沒有時間老去!
年齡隻是一串數字,代表人生的不同階段。真正決定年紀的,是你的心态;真正決定生活的,是你對生活的态度。
人如果被年齡囿于困境,總做着那些跟自己年齡相符的事,那就虧大了!
梁實秋先生說過:“中年的妙趣,在于相當地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能做的事,享受自己能享受的生活。”人生下半場,你更了解自己,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更肯定自己能做什麼。那就去做吧,沒有太晚的重來,隻缺出發的勇氣。
看看孔子當年吧!那人早已耄耋,卻仍意興揚揚,“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要老,也該老得這麼漂亮!
作者:子汀
出版散文集:《時光煮雨我煮粥》
可搜索公衆号【汀心随記】觀看更多随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