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學英語過程中,可能都遇到過一首流傳很廣的英文歌,“倫敦大橋倒下來,倒下來”,也有的地方換了中文歌詞,唱的是“有隻雀仔跌落水”。
總之,這是一首堪稱爛大街的英語兒歌。
不過到了近幾年,如果還有誰提起這首歌的歌詞,多多少少就有些微妙的味兒了。
因為從媒體曆年的不斷爆料來看,在英國官方為女王逝世準備的應對預案中,“倫敦橋倒了(London Bridge is down)”正是伊麗莎白二世過世的約定“暗号”。
那麼,為處理女王死後一切後事而制訂的整套計劃,它的代号也就是“倫敦橋行動”。
這個計劃最初被披露到普通人眼前,還得從2017年英國《衛報》旗下的一篇深度專欄報導說起。
這篇文章強調,提到王室中人的死亡和葬禮,一般不能直接描述,需要使用某座橋的名字來進行指代。
這在英國官方的行為模式中早已成為傳統,例如去年4月,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去世了,官方随即啟動了“福斯橋行動”來處理親王的身後事宜。
以此類推,女王的長子、王儲查爾斯萬一不行了,就會啟動“梅奈橋行動”。而女王本人大概因為地位最高最超然,直接用了和首都同名的“倫敦橋”作為代号。
王室重要人物去世,到底有多少事情需要處理,居然還用得着提前那麼多年做計劃?
按照媒體已經披露的信息來看,一旦女王過世,她的私人秘書會首先将約定好的暗号“倫敦橋倒了”通報給首相,然後再由首相轉達代表女王協調工作的樞密院事務局,接下來才會給各部大臣發郵件。
到下午六點,由首相主持全國範圍内的默哀活動,然後去見新國王(計劃中提到的“春潮行動”指王儲查爾斯)。
在消息宣布後的10分鐘内,必要的相關部門需要完成降半旗操作,随後一切議會事務都必須暫停10天。
女王的遺體和棺木将在議會大廈内安放3天,官方估計,這3天内将有數十萬人湧入倫敦吊唁女王。
作為女王人生旅途的終點象征,下葬儀式必須在她去世後的10天内完成。
以上這些隻是大脈絡層面的規劃,其中還涉及到各種普通人未必想得到、但卻确确實實會造成困難的細節。
自從今年4月《鏡報》透露關于“倫敦橋行動”最新細節之後,“消音皮革”的需求幾乎在一夜之間原地暴漲,上萬家教堂幾乎同一時間發出訂單,弄得有能力制造的廠家應接不暇。
倫敦橋倒不倒跟皮革的消音作用有什麼關系?
這還得從英國人的生活習俗說起。
由于宗教和文化的因素,教堂在英國人的生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每座教堂必有鐘樓,每當傳統節日或者重大事件發生,周圍的人都能通過教堂鐘聲得到對應的訊息。
即使到了現代,教堂鐘聲傳遞訊息的作用不再那麼重要,但藉此傳達的儀式感卻仍然受到大衆重視,是一件馬虎不得的大事。
而在英國傳統慣例裡,代表君主逝世的鐘聲必須與常規鐘聲截然不同——例如日常鐘聲是低沉而響亮的咚咚聲,那麼當君主去世時,傳出的鐘聲必須是一種更為莊重肅穆的嗡嗡聲。
為了達到這一目标,在那一天敲鐘之前,必須确保教堂的鐘都被裹上特制的消音皮革。
換句話說,消音皮革這玩意,隻有在國王去世的時候才會用到。而英國上一次送走逝世的國王是在1952年,到現在已經整整七十年過去。
一般的皮革制品根本撐不到七十年,因此大部分教堂鐘樓的消音皮革都已經腐朽失效了,急需趕着更換上新的配件。
據統計,全英國有超過16000座教堂,而假設一座教堂擁有6口鐘,那麼就需要12個新的消音皮革,每一個的價格在45英鎊左右。
這麼一看,工廠被短時間内爆發的大量訂單淹沒,也就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自從2017年媒體首次披露“倫敦橋行動”以來,關于該計劃的爆料時有出現。但到了近兩年,不但爆料的頻率越來越頻繁,方式也逐漸匪夷所思。
最離譜的事發生在今年4月11日,巴西的一家大報《聖保羅頁報》官網上出現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訃告。
這篇訃告用了上千字的篇幅來描述女王的偉大、世界失去她是個多麼巨大的損失,并強調“她将作為在位時間最長的英國君主被載入史冊”。
這場面就很尴尬了。
這家報社在中午時分發現了這個大簍子,立刻撤文并公開道歉,但在道歉文字中它也不失時機地為自己辯解——媒體通常都需要為可能發生的重大事件提前準備好對應文稿,但這篇是由于“技術故障”而錯誤地被發布了出來。
雖然是個烏龍,至少證明一件事,即使在外國巴西,“英女王很可能時日無多”也不算是什麼秘密。
4月14日,按慣例和計劃,英國女王會出席在溫莎聖喬治教堂舉行的複活節儀式。
但是今年卻出現了例外,女王提前宣稱自己今年不會去了,由威爾士親王查爾斯及卡米拉作為她的代表出面亮相。
這也是查爾斯王儲第一次代替女王參加濯足日教堂禮拜。
接近六月,英國上下都在為了女王的白金禧年慶典奔忙準備,或者至少心懷期待。
70年的君主在位時間,這不但是英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就算放到世界上也算是稀有的事。為了表達足夠的紀念和慶祝,白金禧年的慶祝計劃十分隆重,據說熱鬧莊嚴的程度堪比女王當年登基。
官方早早宣布,從6月2日起至5日,英國将舉行連續四天的“白金禧年”慶祝活動,可以說是萬衆期待。
女王已經高壽96歲,并在位70周年,這些信息合到一起,自然獲得了更大的重視和關注。
然而這一切的主角伊麗莎白女王,卻隻在6月2日于白金漢宮的陽台匆匆亮相一次,就似乎出現了身體不适、體力不支的情況。
原本安排6月3日仍有不少重頭慶祝活動,但女王本人自從2日露了一面之後卻再也沒有出席,不能不讓人對她的健康狀況感到憂慮和提心吊膽。
于是不少人都認為,女王畢竟年事已高,身體機能已經不可能再與年輕時相比,更何況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她還被确診過新冠肺炎,也難怪在這樣重大的紀念場合都支撐不住。
不論王室有多麼諱莫如深、不願提及,女王健康狀況不佳已經成了半公開的秘密。
而在現代英國的大背景下,王室雖然看上去已經成為精神象征和吉祥物,但這也并不意味着這個老太太對英國來說無足輕重。
一旦失去這個老太太,英國将要面臨怎樣的改變和挑戰?
《地鐵報》在近年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其結論顯示,認為“查爾斯王子應該把自己在王位繼承順位上的優先級讓給威廉王子”。
會有這樣的想法,一方面是因為查爾斯現在也已經年紀不小,上台也未必就能拿出多麼優異的表現。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此前他的種種個人事件被曝光出來,拉低了公衆對他的好感度。
但是不管查爾斯是否能夠順利上位,還是成為短暫的中轉站、很快就把位子傳遞給劍橋公爵威廉王子,伊麗莎白二世的兒孫輩中并無人能與她的影響力相提并論,這早已是不争的事實。
有傳言聲稱,當查爾斯王子出訪一些英聯邦國家時,曾經不止一次聽到“一旦英女王去世,将不再留在英聯邦之内”的暗示。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倫敦橋究竟還能挺多久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