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蔬菜可以預防癌症嗎?來源:科技日報雲南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教授,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吃蔬菜可以預防癌症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來源:科技日報
雲南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教授
李凡
昔日半盈半虧種菜,如今踏實擴産增收。
以番茄、辣椒等茄果類蔬菜為主的蔬菜産業,是雲南省重點扶持的希望産業,也是促進區域鄉村振興、助力農民朋友脫貧緻富奔小康的朝陽産業。
但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困擾雲南蔬菜産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許多菜農因肆虐的蔬菜病毒病而血本無歸,因此“病毒病”也被稱為蔬菜的“癌症”。記者近日從雲南省紅河州彌勒市和楚雄州元謀縣農業和科技部門了解到,國家大宗蔬菜産業技術體系病毒病防控崗位科學家、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劉勇率領團隊,常年駐守雲南,服務菜農,目前在當地蔬菜病毒病防治中取得了顯著成果,實現當地蔬菜産業增收和“菜籃子”充盈的雙保障。
菜地病毒病肆虐,菜農淚水往肚裡咽
一直以來,雲南省紅河州番茄病毒病為害嚴重。
矮化發黃的番茄“樹”上,剛結滿綠果,就出現斑點條紋,甚至爛果,一切令人猝不及防。
育苗定植時,滿懷豐收的期待;數月辛勞,換來的是幾乎顆粒無收。一車車綠果堆在棚外的田埂上,彌勒市朋普鎮黃連田村番茄種植戶白傑欲哭無淚:“2015年以前,我種植的番茄、辣椒病毒病發病非常重,病毒病發生以後,番茄、辣椒成品又小又醜,滿是斑點瑕疵,商品性幾乎為零。”
與白傑同村的蔬菜種植大戶仕析生介紹,蔬菜病毒病的發生,與品種、病毒、昆蟲和雜草有關,采取單一的防控措施,根本沒有辦法,他們隻能眼睜睜望着一壟壟番茄日漸萎蔫。
“蔬菜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是種子傳播和昆蟲傳播,其中超過90%是蟲傳病毒。種子傳播病毒可以通過種子消毒處理殺滅,而蟲傳蔬菜病毒防治的難度就大得多。”劉勇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蟲傳蔬菜病毒,往往先在菜地周圍的闊葉雜草上擴散,感染病毒的雜草會釋放出新植二烯等化學物質,吸引煙粉虱、薊馬、蚜蟲等昆蟲取食,此時也是病毒數量積累達到峰值之時。數量龐大的昆蟲取食帶毒雜草後,又遷飛到周邊的蔬菜基地,就會把病毒傳播到健康的蔬菜植株上。
“如果蔬菜品種對病毒病沒有抗性,則病毒可以順利侵染并為害。因此,病毒病是否暴發成災,除了病毒本身外,往往與攜帶病毒的闊葉雜草、傳毒昆蟲種類跟數量以及蔬菜品種是否抗該病毒等密切相關。”雲南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教授李凡介紹說。
是放任病害肆虐?還是積極主動防治?這時,劉勇和李凡都關注到了雲南菜農的“囧”況。
劉勇率領團隊通過25年攻關,在對全國580多個重點蔬菜主産縣的3500餘個鄉鎮蔬菜病毒病進行長期系統研究和監測的基礎上,研發了以“清毒源、選品種、抑種傳、阻傳播、增抗性”為核心的蔬菜病毒病綜合防控技術體系,打出了“防癌”“治癌”組合拳。
“一物降一物”,生物防治技術應對狡詐病毒
為害雲南蔬菜的病毒種類約有30種,常年給番茄、辣椒等蔬菜造成損失達一半以上,嚴重的甚至造成絕産、絕收。
“生産實際再次告訴我們,由于蔬菜病毒病複雜多變,依靠采用抗病毒病品種等單一方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防治蔬菜病毒病必須采取綜合防控措施。”李凡說。
面對蔬菜病毒,團隊齊心合力,在多方面運用多套技術分層次的幫助農戶成功大面積抵禦了蔬菜“癌症”。
光合細菌,是一類能以光作為能源環境中的小分子化合物為底物來合成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的細菌。光合細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體系的原核生物,主要有綠硫細菌、紫硫細菌、綠色非硫細菌、紫色非硫細菌,約120種。“利用好光合細菌,對防治蔬菜‘癌症’十分關鍵。”劉勇表示。
劉勇團隊從大範圍樣本開始研究,他們共從5萬多個光合細菌分離物中篩選到調控寄主植物抵抗病毒病的嗜硫小紅卵菌菌劑,其發酵後産生的含3個氨基酸的短肽可滲透到種子内部,從而鈍化種皮和種胚傳帶的黃瓜綠斑駁病毒等,使幼苗帶病毒率幾乎為0;他們還分離獲得了1種可以大量産生抑制和鈍化病毒的Rhp-PSP蛋白的沼澤紅假單胞菌(光合細菌中的一種),室内接種及田間大面積應用均表明,含有Rhp-PSP蛋白的沼澤紅假單胞菌發酵液可以完全抑制當前大部分病毒對番茄和辣椒的侵染,防效高達90%以上。
而針對如何阻斷昆蟲傳播病毒的途徑,劉勇團隊還發明了基于納米材料的殺蟲劑,施于番茄等作物的根部後有效期長達30—45天,将防治昆蟲用藥次數由7—9次減少為1次,待番茄成熟時這種農藥的殘留幾乎為0,大大減少了農藥對環境和農産品的污染;根據他們多年的經驗,病毒初次侵染時,90%以上病毒來源于菜田周圍的10種闊葉雜草,因此鏟除這些雜草可以大大減少病毒的量。為了便于農民掌握應用上述技術,劉勇和他的團隊成員将其簡化為“明白紙”,簡化為一張簡圖。“明白紙”目前已經在多個省進行了大面積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态效益。
周運斌是廣西環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雲南市場負責人。他告訴記者,通過推廣劉勇團隊選育的“鑽紅5424”“米勒218”番茄抗病毒病品種以及“明白紙”,解決了部分番茄品種轉色慢、轉色差、産量低的問題,商品性、貨架期與國外品種相比毫不遜色,适應性更是遠勝洋品牌,把大宗蔬菜的種子牢牢攥在了自己手裡。
信科學用科學,菜農擴産增收回饋真金白銀
李凡團隊與劉勇團隊自合作以來,對雲南主要蔬菜産區的病毒病開展了系統研究,探明了這些蔬菜作物的病毒種類、發生流行規律等,并将蔬菜病毒病綜合防控技術體系引入雲南,在昆明、紅河、楚雄等地開展試驗示範和大面積推廣應用,在蔬菜播種定植前及時清除菜地周圍的闊葉雜草,根據所在鄉鎮病毒病種類選擇抗相關病毒病品種,用微生物農藥消殺種子傳帶的病毒及提高植株對病毒病抗病力,再巧施納米顆粒化農藥殺滅傳毒昆蟲等。
農戶仕析生在科研人員指導下,按照簡明的“明白紙”說明書操作,采用劉勇團隊研發的番茄品種和微生物農藥及納米化殺蟲劑,“不僅幾乎完全防治了病毒病,農藥也由以前的一季施用15次,減少到3次就可以了。”仕析生說,由于殺蟲劑施藥方法改噴施為根灌,也沒有空氣污染,每畝番茄收入增加都超過了1.5萬元。
與仕析生一樣,白傑也是新技術、新成果的受益者。“如今番茄和辣椒病毒病基本上沒有問題了,這套技術的優點是易學易懂,容易掌握。”白傑說,前幾年,他隻敢種五六畝番茄,如今逐漸掌握了綜合防治新技術,今年他家的種植面積增加到了13畝。今年開春一季度,大棚裡一串串果子又大又實,幾乎沒有病果爛果,市場情況最好時能賣到每公斤7元的好價錢。幾年來,雲南多地的蔬菜企業和種植大戶已向信科學、用科技轉變,已經把國外品牌番茄品種擠出了雲南蔬菜主産區。僅2021年,就在紅河州推廣應用3萬餘畝,按每畝增加1.5萬元保守估計,一年可以為當地農民增收4.5億元以上。同時,在元謀縣,這幾年通過應用病毒病綜合防控技術,番茄種植面積也很快恢複到8萬餘畝。
植物病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認為,劉勇團隊研發的蔬菜病毒病綜合防治技術整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抗病毒病微生物農藥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部分技術被農業農村部列入主推技術,同時也受到了蔬菜種植者的廣泛歡迎,在全國主要蔬菜産區獲得了大面積推廣應用。
目前,這項技術已在雲南省昆明市晉甯區和尋甸縣、楚雄市元謀縣、紅河州彌勒市、保山市隆陽區等蔬菜主産區大面積推廣應用,累計年推廣面積150萬畝以上,每年為雲南菜農增收50億元以上。
相關鍊接
生物制劑對蔬菜安全有效
為害蔬菜的病毒病種類繁多,目前為害我國蔬菜的病毒約有70種,但是在生産上造成大面積危害的主要有煙草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番茄褪綠病毒、蠶豆萎蔫病毒、番茄黃化曲葉病毒、蕪菁花葉病毒、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等8種病毒,其中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是種子傳播的病毒,其它7種病毒主要是昆蟲傳播,有的種皮能夠傳帶但是不會造成緻害。
針對如此多的病毒病,生物制劑對抗它們比較安全有效。例如,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能夠侵染種胚,因此該病毒的防治關鍵是将種胚上所傳帶的病毒殺滅,常用方法有高溫(75℃左右)處理種子、化學藥劑浸種、生物制劑拌種,但其中高溫處理容易傷害種子,農民不易掌握,而化學藥劑處理又容易造成對生态環境的污染,所以相對來說,無上述缺點的生物制劑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