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是微單相機發明者,但是從M43到全畫幅用了有十年時間,從G系列到S系列,松下從拍照到視頻,又從視頻到拍照。松下作為微單發展史上的先行者,有着衆多産品機型,産品線也發生了多次變化。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松下相機的發展史,并且看一下相機曆史上松下有名的相機型号。
2008年9月份,北京奧運會正在火熱進行中,相機行業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松下推出了Lumix G1這台相機。當時,還沒有無反相機,微單相機這種通俗的叫法,國内很多人也把G1叫做單電相機,但實際上,這就是第一台真正發布的微單相機。
早在2007年,43畫幅銷量受阻,松下和奧林巴斯就已經公布了M43協議,隻是第一台相機等到了一年後才正式發布。在2008年,尼康D700和佳能5D2的競争吸引了絕大多數的關注度,而索尼A900也是很多人追捧的機型。松下G1看起來,隻是一台性能還不錯,便攜性比較突出的小相機。
2008年,那個D700和5D2競争的年代,松下發布了G1,當時并沒有引起太大波瀾
2009年松下推出了兩台很有意義的相機,一台是旗艦機型GH1,這台相機的性能本身并沒有太多亮點,但是可以通過破解後拍攝1920×1080 24P的高清視頻,在那個年代,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畢竟當時除了GH1之外,剩下的對手也隻有售價高昂的佳能5D2了。
2009年,松下GH1的視頻性能,在那個時代算得上強大
2009年如果說GH1雖然有影響力,但是在大衆消費圈并沒掀起什麼波瀾的話,松下2009年發布的GF1可以說是一款重要的裡程碑産品。松下GF1是松下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入門相機,GF名稱被網友親切成為女友相機。GF1采用了1210萬像素的M43畫幅傳感器,因為小巧的體積,和出色的性價比,當時受到了衆多消費者的追捧。
松下GF1是一台親民的小微單,有視頻能轉接,在當時很受歡迎
2010年11月,松下乘勝追擊推出GF2。GF2在參數上升級并不算太多,但是大大縮小了相機體積和重量,而且外觀設計更加好看,因此獲得了比GF1更好的口碑和銷量。GF系列還有一個重要之處,當時的相機大多為單反設計,轉接難度相對很大,而GF系列可以轉接各類鏡頭,特别是很多老鏡頭,一時間成為很多鏡頭玩主的轉接之選。
瘦身成功的GF2,在2010年大受歡迎,成為了男女都愛的熱門機器
2010年,松下還有一款非常重要的産品,就是松下GH2。2010年10月,松下推出了1605萬像素的松下GH2,1600萬像素也讓個松下一直沿用到2017年。GH2最大的優勢在于視頻拍攝,機身本身可以錄制1920×1080 30p,或者60i的視頻,而且經過破解,碼流最高可以超過200Mbps。高碼流對于視頻拍攝非常重要,松下GH2不僅有全高清視頻,而且拍攝高碼流,一時間成為衆多工作室追捧的視頻相機。
GH2靠着破解後的高碼流一戰成名,也打下了GH系列的視頻基礎
從GH2開始,松下的視頻性能成為了相機發展的一個核心功能。但是從GH2到GH4,随着APS-C畫幅微單的快速發展,松下以M43作為畫幅,在這些年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2011年,松下發布GX1,這款相機定位在GF于G系列中間。由于松下G系列一直不溫不火,松下需要一款定位更高,但是價格相對親民的相機産品,1600萬像素的GX1孕育而生。GX系列相比于GF系列有着更出色的機身操控,對焦性能也更加出色,當時受到了不少用戶的喜愛,筆者曾經也夠買過一台GX1相機,不過那是很早很早之前的事情了。
2011年的松下GX1,筆者也曾經買過一台
松下GX1的畫質表現還說的過去,而且轉接很方便,對焦也不錯
不過GX系列松下并沒有真正做大做強,GX1之後,GX定位逐漸被升高,2013年松下推出GX7,後面又推出過GX8、GX85、GX9等型号。其中GX8是GX系列上定位最高的一款,但也是銷售失敗的産品。GX8首次采用了2000萬像素的M43傳感器,并且加入了4K視頻,後又加入了後對焦技術,但是GX8體積較大,在銷售中表現不佳。
松下GX8是松下GX中定位最高的一代,但是也是銷售失敗的一代
經曆了GX8的失敗,松下快速推出了GX85,再日本叫做GX7 Mark II。這台相機重新采用了1600萬像素的M43傳感器,GX系列回顧到高階入門定位。如今松下最新一代GX系列為GX9,定位為進階入門相機,主打拍照功能。
如今GX系列主打進階用戶,主打便攜性,定位介于GF與G之間
在松下GF2之後,松下推出了多款GF系列,但是在沒有創造出GF2的輝煌戰績。于是2013年,松下推出了全新的GM系列,第一款相機就是GM1。GM系列相比于GF系列,最大的特點是小巧,GM1堪稱是最小的M43相機。但是GM系列發展并不順利,GM系列發布時,M43面臨大尺寸相機的嚴峻挑檐,松下相機由于畫質表現不如APS-C微單,而且轉接和體積優勢也變得非常微小,因此不論相機銷量還是相機價格,都遭遇了連續下跌。
簡單幹淨的GM1,機身設計是非常成功的,奈何GM系列生不逢時,兩代之後便停産
GM這一系列并沒有持續太久,後面更新一代GM5後便匆匆停産。實際上從2014到2017年,松下的入門機型經曆了多次變化。GF/GM/GX與G系列的定位出現了反複變換,在G7之後,松下推出了視頻功能頗為不錯的G85,但是随後很快更新為拍照旗艦G9。
入門松下G系列旗艦為G9,G系列重回旗艦定位
從G9開始,松下G系列重回旗艦定位,松下相機僅剩下GF/GX/G/GH四個系列,而且每個定位都有了統一定位,沒有再出現同一系列的定位分歧。而GF系列也作為入門産品,重新主打時尚和輕量化,從GF9開始,松下GF銷量重獲新生,成為女生們選擇相機的重要機型。
從GF9開始,GF系列重回輕便理念,而且注重機身色彩,主打女生市場
松下在相機的拍照功能上,走了很多彎路,也進行了多種相機定位的不斷摸索。但是在視頻發展上,松下可以說一路順風順水,成為了相機領域的視頻佼佼者。剛才我們聊到,2013年-2017年,松下相機發展經曆了迷茫期,因此同期M43畫幅不論在便攜性,還是圖像畫質都處于劣勢。但是這一期間,松下GH系列一直沒受到影響。
2014年,GH4成為首台4K視頻相機,這一次GH4可謂大放異彩
2014年,GH系列的轉折點出現,那就是松下GH4。如果說之前GH系列隻是視頻強而已,那麼GH4是真正把視頻作為核心功能的相機型号。2014年發布的GH4,是第一台具備4K拍攝性能的數碼相機,而且GH4的視頻功能相當強大。GH4不僅有4K,而且具備96fps的高幀率視頻拍攝模式,這在當時的相機中是非常少有的。
GH4将視頻功能作為核心功能大獲成功,随後松下發布了GH5這樣一款視頻相機。GH5的功能不用多說,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GH5不僅将4K視頻升級到了4K 60P,而且可以通過固件升級為10bit視頻,具備最高400Mbps的高碼流,而且可以使用V-LOG曲線。除了視頻之外,松下GH5的優秀防抖,出色的對焦,都讓這台相機如虎添翼。松下GH5上市時套機售價接近2萬元,但是仍然大獲成功,銷量遠超預期,甚至于幫助松下在很多國家取得了微單相機的銷量冠軍。
GH5可以說是5D2後最成功的視頻相機
如今,松下已經沒有了紛繁的相機型号,經過長期努力,松下G系列微單相機已經最終定型。目前松下M43畫幅分為兩條主線:
拍照系列:最入門型号為GF10,主打女生用戶;GX為進階拍照系列,主打高操控與便攜性,面向男生或者有更高操控需求用戶;G9為專業系列,主打高速度,面向專業用戶
視頻系列:GH5是旗艦機型,兼顧拍照,主打視頻功能;GH5S為專業視頻相機,像素隻有1020萬,高感優秀,視頻格式與功能更加豐富
10年間,松下将M43系統變成了最強的視頻機型,但是M43在圖像拍攝上的競争力也越來越弱。而且如今4K快速普及,為了未來的8K,松下迫切需要全畫幅相機。早在2018年初,松下在回答8K視頻時,就表示M43畫幅不足以支撐8K視頻的分辨率,當時大家就紛紛猜測松下将會在未來推出全畫幅,隻是沒想到,一切來的這麼迅速。
2018年9月,松下正式發布S系列微單,這時距離松下發布G1正好過去了十年時間。
2018年9月份,松下帶來S系列,S系列一開始的型号叫做S1/S1R,可以說緻敬了G1
在2月1号,松下S系列微單正式發布,首批帶來了S1/S1R兩台相機,至于這兩台相機,如今确實算得上同級别微單中的最強配置。如果您想要了解這兩台相機的具體性能,可以參考我們的文章:
如今,松下正是兩條腿走路,S系列主打性能,大家可以看到S系列并沒有什麼所謂的便攜性,便攜性和入門相機交給G系列相機去做,S系列就是要提供最好的畫質表現。視頻與圖像是松下的兩大法寶,過去松下M43系統,視頻強拍照弱,如今有了全畫幅,畫質表現再也不是松下的瓶頸。
如今S系列全畫幅微單,讓松下在畫質上再也不懼怕任何對手
從G1到S1,實際上十年間松下錯失了很多機遇,索尼靠着A7系列大放異彩,如今松下終于也有了對抗索尼的十足信心。S系列微單,也将在2月25日在中國正式發布,筆者對于這個系列,也充滿了期待。
文章最後,今天是大年初一,在這裡祝大家新年快樂,中關村在線數碼影像頻道,給您拜年!
APP商店搜索中關村在線,看2018年最新手機、筆記本評價排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