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嫁歌是土家族在中國衆多少數民族中所特有的一種風俗,是十分豐富的口頭文學方式,主要存在于湖南、湖北、重慶、四川、貴州等地方土家族地區。尤其以湘西永順、龍山、保靖等縣為最。
《哭嫁歌》,縣裡土家族姑娘出閨,于嫁前有哭嫁之俗,少者數日,多則在一個月以上。越臨近婚期哭聲越悲,往往通宵達旦。土家姑娘如果不會哭嫁,會被人恥笑。年代久遠,相沿成俗,哭嫁歌就是曆代姑娘們集體創作的文學珍品。哭嫁習俗的形成及哭嫁歌的積累是過去土家族中婚姻不自由和婦女悲慘命運的見證。解放後,政府實施了《婚姻法》,男女婚姻自由自在,但哭嫁的舊俗猶存,在邊遠的土家族聚居區,在婚喜的日子裡,新娘的媽媽、嫂嫂、姐妹們,總還要陪新娘哭幾次,不過,這種哭是沒有眼淚的,隻不過是禮節性的儀式而已。
哭嫁的内容,有“母女對哭”、“嫂妹對哭”、“姐妹對哭”及特殊情況的“哭離娘席”、“哭扯眉毛”、“哭梳頭”、“哭穿露水衣”、“
哭别祖宗”、“哭上轎”等等,還有罵媒人的哭嫁歌。哭嫁時,哭者、陪者都可以盡情的抒發感情,一字一淚,哭斷肝腸不可遏止。
歌中,新娘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難忘的兄嫂、姐妹的團聚之情,表達與親人難分難舍的痛苦。如“母女對哭”中,新娘哭道:
“在娘三年懷中滾,頭發白了多少根。
青布裙來白圍腰,背兒過了多少山坳坳。
布裙從長背到短,這山背到那山轉。
風也吹來雨也打,爹娘把我拉扯大。
爹背曬成糊鍋巴,我娘瘦得象個風筝架。
……
隻道父母團圓坐,誰知今日兩離分。
哭聲爹來刀割膽,哭聲娘來箭穿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