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無問西東對于我們的啟發

無問西東對于我們的啟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5 10:35:40

  掌櫃的說

  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觀影高潮處,對着大銀幕或熱淚盈眶,或痛哭失聲。

  這兩天我一直在想,當我們一個個為《無問西東》淚流滿面時,我們在哭什麼?

  哭世界如此美好,世道如此艱難?

  哭個體生命這般尊貴,卻終究一片片凋零在曆史風塵裡?

  哭一代文人風骨如此風光霁月?

  哭世家子弟為國捐軀,如此赤忱,如此敢勇?

  ……

  觸動每個人心緒的細節或許有些微不同,但有一點感受應該是能共通的——電影裡的那些清華學子,如此年輕,如此熱忱,如此勇敢。

  不管時代怎樣變遷。

  迷茫年代

  戰亂年代

  錯亂年代

  迷亂年代

  他們,終究用同樣的初心,找到了真實的自己:愛己所愛,行己所行,聽從己心,無問西東。

  梅贻琦是清華大學的“終身校長”,執校期間,奠定了清華大學的校格,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四大哲人。

  電影裡,由祖峰飾演。

  但他在片中,隻是串場。

  負責點醒迷惘的第一代清華學霸——吳嶺瀾(陳楚生 飾)。

  

  吳嶺瀾出場的時候,時值1923年。

  在那個國門乍開,西風猛烈的迷亂年代,少年吳嶺瀾雖是文科天才,中文、外文全都滿分,但也被當時社會上“崇尚西學”的主流思潮所幹擾,堅持修讀自己并不擅長的實科(理工科),以為:“最優秀的人才都讀實科”、“隻要把自己交給書本,即可獲得踏實。”

  是梅贻琦的一席話,讓他開始思索什麼是真實的自我,應該怎樣去尋求忠于真實自我的人生價值。

  後來的吳嶺瀾成了清華大學的教員。

  

  在課堂上用當初點醒自己的泰戈爾的詩“布道”,遇到了比自己更年輕的學子——沈光耀(王力宏 飾)。

  

  2、

  沈光耀/王力宏,真好看呀。

  他出場的第一個鏡頭,頭一擡,鬥笠下的那張臉轉過來,頓覺滿屏生香,仿佛有一種叫俊朗的光芒照亮了少女們荒蕪的心田。

  整個影廳裡的女孩子,被帥到整整齊齊地倒吸了一口氣。

  真帥!

  

  我不是故意在這裡發花癡。

  

  而是王力宏那明朗朗的少年貴氣,對成就沈光耀這個角色太重要。

  那是1938年,抗戰爆發不久,清華大學與北大、南開共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南遷至昆明。

  20出頭的少年郎,随校南遷。

  住茅舍,在鐵皮屋頂的簡陋教室裡讀書,在震耳欲聾的飛機轟炸聲裡靜坐聽雨。

  

  原本是衣食無憂的世家子弟,出身高貴,自身優秀,智商高,成績好,相貌佳,體格健……赤裸裸的完美(愛豆)人設。

  兩個“腦殘粉”同學見他第二面就把闆報上寫字的任務交給他,你的字好,你寫。沈光耀很詫異,你們怎麼知道我字好?

  因為你一看就是那種什麼事都能做好的人呀!

  

  是啊,一個什麼事都能做好的完美世家子弟。

  面對國難,他想棄筆從戎。

  慈母(米雪 飾)遠道而來勸阻,對他說,不求你升官發财,光耀門楣,因為該享的榮耀,你的父輩先祖都享受過,那隻是虛幻榮光。

  作為父母,我想讓你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比如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我怕你——還沒想好要怎麼過好這一生,命就沒了……

  

  演了大半輩子電視劇的米雪,這一段大銀幕表演,真好啊。

  世家夫人的優雅、慈愛和語重心長,在這腔軟軟的粵語裡,像涓涓溪水一樣,潺潺而下,動人心扉。

  面對慈母的勸阻,親情的牽絆,沈光耀從戎的心動搖了。

  隻是國難愈烈,民族生死存亡,華北之大早已容不下一張平靜的課桌,母親想讓他過的“小确幸”終究是難以實現。

  

  從軍,不是為封侯拜相,不是為名為利。

  隻是因為忠于自我。

  在那樣的年代,就像那位空軍招生軍官用蹩腳的中文所說的台詞: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底出發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于是,完美的少年,一身戎裝,一腔赤誠,奔赴戰場,如赴一場盛宴。

  

  3、

  電影其實是倒叙着來講故事的。

  一共有四個故事,四代人。

  吳嶺瀾和沈光耀出場的時間都比較晚。

  我把時間線重先撸一下,是為了讀者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達。

  最先出場的其實是當代的精英才俊張果果(張震 飾),他的故事,像我們大多數人過的日常一樣,戲劇性不大,但有點糟心。

  清華畢業,公司骨幹,但面對兩位上司的勾心鬥角,被視為“得力之才”的他一度迷惘。

  

  面對強者的互相傾軋,他如何站隊?

  面對弱者的無奈求助,他怎樣才能做到問心無愧?

  冷漠的都市裡,紛亂的人心,橫流的物欲,張果果是從哪裡找到的答案?

  ——父輩。

  他的父母,是李想犧牲了自己,救下的。

  李想,是陳鵬的情敵。

  陳鵬是第二個出場的清華學霸——當年在戰亂裡靠沈光耀從飛機上“喂投”一點吃食活下來的孩子。#所有的人都能串起來#

  由黃曉明出演。

  

  他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

  陳鵬和李想都愛着護士王敏佳(章子怡 飾),王敏佳最初心系李想,卻因為李想的一個私心、退縮,遭遇了那個年代裡最不幸的命運。

  

  是陳鵬的愛而無畏,為王敏佳不斷下墜的人生托底,給了她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

  這倆人的故事,留更多的空間給還沒看過電影的朋友去電影院品味。

  

  無問的“少年氣”其實是以上這些,每個年代每個故事裡的清華學子,通過他們對學業、對家國、對愛情、對事業的“堅守自我”來代代流傳、代代傳承的。

  電影通過倒叙的手法,追根溯源般地從當代走向了上世紀六十年代、走向了三十年代、再走向二十年代,然後你會在片尾的重量級彩蛋裡,被醍醐灌頂。

  真正明确作者要表達的主旨。

  那些龍套一樣出現在鏡頭裡的學生、老師,每一個亮出名字,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個舉足輕重的名字。

  

  文人風骨,少年熱血。

  不求聞達,隻為求真的清華之風,在彩蛋亮出來的那一刻炸裂。

  這部電影既可以是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獻禮之作,也可以是現代人在迷惘現實中叩問自我的精神慰藉。

  它所倡導的普世價值,對個體生命自我的探求和堅守、尊重和頌揚,讓這部片子顯得分外真誠、動人和尊貴。

  

  4、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愛這樣的片子。

  它太過于關照個體的内心;

  技法上也因為宏大的叙事,有點奢侈的節奏鋪陳,過多的時間線剪輯……十分考驗觀衆的耐心。

  但喜愛這部片子的人,會愛極而泣。

  

  (這是我中學老班大半夜在朋友圈發的貓眼評論,其從事行業和電影業無關)

  

  (這是讀者群裡看完後紛紛表示被戳中淚點的讀者聊天截圖)

  ……

  電影口碑兩極分化,幾乎是誕生之初就已注定的。#畢竟是一部強調追尋自我的電影啊#

  再加上惡劣的市場競争環境,上映第一天就按慣例收獲了不少“黑水”負評。

  

  (左為該片宣發工作負責人的朋友圈控訴,右為疑似“黑水”下單聊天截圖)

  豆瓣評分也從6.5,掉至6.2;貓眼評分從9.1掉至8.5,淘票票,從8.8掉至8.6……不過經過這個周末的口碑發酵,目前每個平台的口碑都在逆襲上行,豆瓣回到了7.4,貓眼生到了8.6,淘票票回到了8.7。

  

  我倒不覺得這些平台的差評低分能起到特别大的負面作用。

  因為技法型探讨對這種情緒飽滿到要溢出大銀幕的電影來說,顯得有些荒誕可笑。能get到那份“少年燃”“文人風骨”的人早已淚流滿面,怎麼會在乎技術派在那唠唠又叨叨?

  或許,用電影裡的那句台詞來評價它,最為中肯。

  “這個時代,不缺技巧完美的電影;但缺這種真誠地從心底出發的,真心、正義、無畏、靈魂高潔的電影。”

  

  如果可以,請你在這個農曆年末、陽曆新年的時節,帶上父母,帶上孩子,讓他們看看最美的中國人應該是什麼樣子,最美的青春應該是什麼樣子。

  無論哪個年代,無論世道多麼迷亂,找到自我,忠于自我的青春,就是最好的青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