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職業是民生之本,然而,現今大學生就業難依舊是大學畢業生最為關注的問題,解決就業問題關系到社會穩定和創新型國家建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高等學校擔負着培養大學生的重要職責,增強大學生觀念教育,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迫在眉睫。安徽省高職高專院校占安徽省高校的一半,解決高職高專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保證安徽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基礎,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向陽生涯據此結合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提出一些建議和思路。
1.引言
1.1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
職業生涯規劃即結合自身條件和現實環境,根據自身性格、興趣、能力、價值觀來确定自己的職業目标,同時結合自己的職業目标制定職業計劃,并按照自己的職業計劃采取具體行動以達到目标的過程。按照人生的不同階段,可将職業生涯分為五個階段:職業準備階段、查看組織階段、職業生涯初期、職業生涯中期、職業生涯後期;同時,職業生涯規劃也可分為短期規劃、中期規劃、長期規劃和人生規劃。應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的職業生涯階段進行合理規劃,便于随時根據現實的反饋進行修正和調整。
1.2研究目的
當今社會競争壓力大,如何在職業活動的競争中脫穎而出并立于不敗之地,如何在變革的時代中設計好并不斷修正和調整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至關重要。所以,我們應積極幫助大學生明确職業目标,選擇最佳的職業路徑,最終取得職業成功。
1.3研究意義
第一,職業生涯規劃深入挖掘自我潛能。通過對自己的綜合優勢和劣勢進行對比,科學制定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幫助挖掘自我潛能,正确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通過搜索和發現新的有潛力的職業機會,結合職業機會,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驟和措施,增強職業競争力,實現職業目标和理想。
第二,職業生涯規劃增強職業發展計劃性與目的性。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有計劃有目的地提升成功的機會,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規劃沒有做好。
第三,職業生涯規劃提升應對競争的能力。很多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他們單純的認為多跑幾家招聘單位,或者單靠成績、業績、關系就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不需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當今社會,到處都充滿着激烈的競争,隻有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掌握清晰的認識和明确的目标,同時将這些目标外化于實踐,才能磨刀不誤砍柴工,取得更好的效果。
1.4研究方法
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就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曆史和現狀,幫助确定研究課題。并能形成關于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課題的繼續開展。在獲得第一手資料中了解事物的全貌。分析綜合思維方法:思維方法對于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通過分析綜合将所有問題進行歸納,分析。
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運用歸納和演繹、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内在規律。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存在着不同層次的問題。
2.1缺乏就業意識,就業目标模糊
當今,高校已經對大學生就業開設相關課程,加強就業教育與就業幫扶,但是仍然有一大部分同學并沒有樹立職業規劃的意識,就業目标模糊。首先,大學生在進行自我職業生涯規劃時,應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興趣、價值觀,而不應該盲目的為追求城市和待遇而頻繁的更換工作。其次,當前大學生就業難,但是仍然有相當比例的大學生沒有認真地對未來的職業目标、職業定位進行明确的規劃,走一步算一步。第三,由于職業目标模糊,沒有明确的職業生涯規劃,很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補缺補差,沒有在學習和實踐中有針對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難以适應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
2.2自我評估不客觀準确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起步環節即自我評估,是否客觀、全面、合理地進行自我評估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前提。然而大學生要麼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期望值過高,要麼過于自卑,不能正确的認識自己的長處和優勢,這些都會導緻評估的結果是片面的、不客觀的,不能做到人盡其才。應當側重于自身的興趣、能力、性格、價值觀、自身的優缺點、接受挫折的能力等各方面進行一個客觀的、全面的、合理的評估。
2.3忽視對未來從事行業的考察
高中階段,同學們的而目标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學,進入大學期間,大家的目标就是獲得獎學金,考取各種職業資格證書、參加校内外的各項實踐活動或是外出實習,然而這些僅僅是為你之後的就業攢下就業資本,如何将你學習到的知識和實踐中獲得的能力與你今後的職業相結合更為重要。所以,高校畢業生應當加強對未來從事的行業進行考察,對行業發展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研究,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
2.4就業準備不充分
事實上,很多高校畢業生都是臨近畢業才開始臨時抱佛腳,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間緊,準備不充分,不能全面的掌握就業知識和就業技巧,對自身的優缺點不甚了解,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麼職業,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就業前景,是否長期從事該專業都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所以大學生應當及早對自己進行一個職業生涯規劃,提前進行自我評估,撰寫優秀求職簡曆,并且有針對性的進行就業信息的收集,積累面試經驗,最終獲得滿意的就業崗位。
3職業決策
3.1職業目标分解
目标可以分解為兩個大的目标:一是順利畢業;一是成功就業。對于第一個目标,首先應努力學習好專業課和選修課,修完必須的學分,順利畢業;對于第二個目标,我想說,成功就業,要從職業規劃開始。從自我認識,環境評估、職業定位、計劃執行以及評估反饋等環節都加以重視,客觀了解自我,做好人生職業規劃,成功就業。
3.2職業發展途徑
結合自身的優缺點、内外部環境及行業發展的前景,科學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确定本人的職業生涯規劃路徑即從基層做起,熟練的掌握基本技能,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具體的路徑是:在大學期間,就結合自我評估,科學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同時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活動中提升自己的領導及管理能力;積極參加實習,初步踏入職場,在實習中領會職場真谛,在實習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大學畢業後,從基層做起,結合自己的綜合能力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踏實工作,在工作中磨煉自己。當你擔任領導工作之後,繼續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發揮自己的領導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稱職的領導。
4職業計劃
4.1大學期間計劃
一年級:探索期。
剛剛踏入大學校門的學生,首先要适應大學生活,重新确立自己的學習目标和學習要求,多與高年級學生溝通交流,吸取他們的經驗,掌握現代職業者所應具備的最基本技能;其次,建立初步的職業思維,重點了解與本專業對口的相關職業以及職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建立初步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最後,在學習方面,鞏固紮實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現代職業者所應具備的最基本技能,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增強交流技巧。
二年級:準備期。
在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積極參加校園活動的同時,積極考取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提升就業能力,增加就業機會。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或者寒暑假,積極參加勤工助學或者校外實習,在職場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求職技能,了解搜索就業信息的渠道,學習寫簡曆、求職信等求職技巧,積極與同學們交流求職工作的心得體會。
三年級:沖刺就業。
調整自己的心态,适應社會的要求,敢于直面壓力和挑戰。利用學校提供的條件,預習和模拟面試,強化訓練,盡可能的多做準備。但是仍然要做好失敗的準備,不驕不躁,繼續向前、沖刺就業。
4.2大學畢業的五年
根據自身職業發展,及時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在大學畢業的五年,經過職業的洗禮,無論是學術上或是職位上,都會有一定的小成績,這時候應不驕不躁,繼續學習,在前人的基礎上有自己的想法,做到超越和創新,積累經驗并勤于思考,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
4.3長期計劃
在畢業後15年,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人脈,仍需要堅持學習,保持積極的人生态度,适應不斷變化的世界,努力朝着專家方向發展。
5.結論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解決就業難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要做好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從表象上看是大學生沒有做好充分而全面的自身職業規劃,而深層原因在于高校缺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系統性與長期性的工作。所以,強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從大學生個人與高校、社會多個層次進行改進,全面解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以促進當前大學生就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