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帶病工作是敬業還是對工作不負責

帶病工作是敬業還是對工作不負責

職場 更新时间:2024-12-25 22:54:36

  近期,社會上接連發生幾起因大巴司機帶病上班而導緻的安全事故。帶病上班之所以成為一個難題,是因為讨論這個話題常常會讓企業和員工間産生利益沖突,置于對立的位置。員工堅持帶病上班,是否真的降低了成本支出,這筆賬應該怎麼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管理學教授趙浩認為,比起回避問題或僅追求成本降低,企業更應該以長遠的目光拿出解決方案。

  帶病工作是敬業還是對工作不負責(帶病上班累倒方休)(1)

  2022年6月29日,上海一位公交車司機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突感不适,讓乘客全部下車後,他失去意識,車輛滑入河道。7月1日,湖北一位大巴車司機在高速公路上突發疾病,将車駛入應急車道後在乘客協助下方才停穩。7月4日,河南一位出租車司機突發疾病,失去對車輛的控制,車輛撞破護欄沖入高鐵站内部。

  三起事件接連發生,所幸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媒體對這三件事的态度以褒獎和慶幸為主,但我更關切的是這一系列事件背後,都是員工在有病的情況下繼續在崗,突然暴發健康問題,險些造成嚴重後果。

  員工帶病上班導緻出現突發事件的情況不僅發生于國内,國際上最著名的案例是2015年的德國之翼航班墜機事件:副機長受抑郁症和眼疾困擾,蓄意墜機,造成機上150人無一生還的慘劇。這起悲劇讓國外航空界注意到航空安全中的一大漏洞,各家航空公司紛紛對下屬飛行員的身心健康投以關注,并修改相應政策,完善應急措施。

  與上述三起事件一樣,這場空難的核心也指向帶病上班。然而,這一現象雖然存在已久,卻很少真正獲得關注和解決。

  “出勤主義”的核心 “帶病上班”的學術說法是“出勤主義”(Presenteeism),指員工因健康問題或其他相似困擾,雖然出現在工作場合,但是無法完全投入,所以生産力與正常情況相比有顯著下降。

  這一概念與缺勤主義是相反的,後者指員工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不去工作,或者在合理請假時間之外依舊缺勤。如果說企業抓缺勤是為了打擊“裝病”,那麼壓力太大就會出現出勤主義,也就是“裝健康”。

  西方學術界在近二十年才開始從管理學、醫學、組織行為學和心理學等角度研究出勤主義。因社會發展狀況和地理位置不同,學術界對出勤主義的研究角度也出現差異。

  歐洲的學者更關注失業和裁員的危機感對員工帶病上班頻率的影響;美國的學者更想知道怎樣通過改進醫療福利來減少出勤主義的負面作用。但如何解決員工生産力下降是各國學者一緻贊同的核心問題,大部分研究也都是圍繞它展開,比如大衛·阿德勒和黛布拉·勒納主張通過醫學手段克服病症和不适,降低生産力損失;保羅·漢普呼籲在采取任何措施前,先讓企業管理者對疾病導緻生産力損失這一邏輯建立起完善的認知;加裡·約翰遜則認為企業管理者需要首先明白出勤主義的意義、誘發因素和後果,才能與員工合作解決這一問題。

  我認為,解決員工帶病上班引發的生産力下降雖然重要,但要引起企業管理層的重視,必須先把經濟賬算清楚。

  帶病工作是敬業還是對工作不負責(帶病上班累倒方休)(2)

  隐患與顧慮 回到開頭提到的三起最新事件,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由于交通運輸行業的特殊性,類似的事件一旦發生就會很快登上新聞,獲得關注。媒體報道中經常贊揚他們的責任心、堅持到最後一刻的精神、優先考慮乘客安危的職業素養,導緻社會的整體态度是惋惜和敬佩,即便有質疑也會被很快淹沒。但輿論不能隻有正面的聲音,社會不能一味贊揚員工的堅守,基層員工所面臨的健康風險和休假需求需要被看見。

  公交司機工作的現狀是,既要确保安全行駛和停靠站點,又要觀察周圍路況和乘客上下車進程,同時還需要關注刷卡、投币。在今年各地疫情管控的背景下,司機還要監督乘客佩戴口罩,一些城市還要額外負責查驗乘客的健康碼或者監督其掃本車場所碼。上述職責額外賦予司機安全員、監督員等多重角色,在崗期間負責的工作内容實際超出了“司機”的範疇,也讓他們承受的心理壓力持續上升。

  除此之外,大部分交通行業從業者都面臨“倒班制”的問題,即他們每天的工作時間會根據公司的排班表變動,也就意味着他們沒有穩定的作息時間。休息質量無法确保的同時,不固定的工作時間和久坐、長期集中注意力的工作特性又造成額外的健康隐患。

  帶病上班不僅會傷害員工自身健康,還會給公司帶來不必要的财産損失,給社會帶來公共危機,所以于公于私,員工都應該更勇敢地提出休假需求,而公司則應該予以批準,尤其是公交司機、飛行員、保安、廚師等重要且壓力很大的崗位。

  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2021年12月,某地一名公交車司機在下夜班後猝死于車内。據悉,他曾在一段時間前被診出腰間盤突出,随後以健康問題為由向公司申請休年假,但并未獲批。

  對此,公司的解釋是,司機雖然自述腰疼,但公司無法據此判斷其患有重大疾病,而年假要根據工作情況、人員安排進行調整,不可能随提随休。除了必要手續之外,在此過程中,公司還要對其他員工重新排班,給予相應的調休補償、夜班費、加班費等,涉及時間成本和财務成本兩方面。也就是說,公司不批年假,歸根結底是成本問題。在請假流程上的種種勸退與為難,本質上都是為了避免員工請假帶來額外支出。

  帶病工作是敬業還是對工作不負責(帶病上班累倒方休)(3)

  帶病上班的經濟賬 公司不批員工假是為了節約成本,乍一看似乎邏輯清晰,但背後隐藏的一個問題是:員工堅持帶病上班,是否真的降低了成本支出,這筆賬應該怎麼算?

  第一,倘若員工在崗期間突發疾病,大概率會被認定為工傷,公司必須依法做出相應賠償。

  第二,如果員工因為拖延出現更嚴重的健康狀況,公司可能在賠償、補償之外,需要給予員工更長假期或者對工作内容做出調整,并且會波及其他員工。支出成本顯然更高。

  第三,即便員工到場上班且個人情況沒有惡化,員工也很可能因為狀态不佳出現專注力下降、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等情況,最終導緻生産力降低、産出減少。像是交通運輸業這種行業,幾秒鐘的走神就可能釀成大禍,企業在計算成本時必須考慮到類似的風險。

  第四,員工帶病上班可能會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比如影響到其他員工的情緒,或者因為帶病員工自身效率低而導緻同事的工作量上升。又比如餐飲行業,如果員工在工作中出現症狀,像是咳嗽或打噴嚏,在構成傳染風險的同時還會讓客人産生疑慮,最終得不償失。員工不單是一個個體,也會與周圍的人和環境進行交互。因此,企業需要以動态的眼光去評估員工帶病上班帶來的支出與損失。

  以上四條則意味着,員工帶病上班不僅未必能節省成本,反而有可能導緻公司付出更多,并且面臨對外聲譽下跌、對内領導力下降、卷入官司等後果,陷入“撿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尴尬局面。現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環境逐漸精細化、複雜化,員工承擔的壓力也與從前不同,企業不能延續慣性思維,而是要停下來重新算一算賬。

  帶病工作是敬業還是對工作不負責(帶病上班累倒方休)(4)

  企業措施 比起優化管理條例、完善福利等政策方面的舉動,企業更應該關注到健康教育這一空白區域。如果管理人員和員工的健康意識淡薄,對健康與工作間的因果關系認知不足,那麼無論企業後續采取怎樣的措施,恐怕在實際作用方面都會打折扣。因此,企業需要在健康教育方面加大投入,與改善健康福利的舉措相結合,最大限度上彌補員工帶病上班造成的生産力損失。

  第一,優化病假請假流程和提前做好替代排班方案。對于司機這樣的重要崗位,在正常休假之外,需要給予一些天數的無理由帶薪假期,隻要員工提出請假,企業就要批準和安排替代方案,而不是懷疑和刁難。即使員工沒有提出,管理人員發現員工身體或者情緒異常,也要強制安排休假。

  第二,企業要教育員工更好地進行健康管理,學會平衡工作與身心健康,減少加班,并且定期組織員工體檢,最大限度避免遲診、誤診、漏診。讓員工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主要依靠企業加大健康教育和健身項目方面的投入,但也需要管理人員進行督促和鼓勵,最終的目标是讓員工健康少出問題。

  第三,企業需要提供培訓,讓管理人員和員工雙方都充分意識到疾病會導緻生産力下降和重大損失,并且能結合自身的經曆感知到二者間的必然聯系。企業要提供保護機制,讓員工敢于報告自己可能會影響工作的健康問題。員工在遇到問題時及時告知管理人員,才能與企業合作對工作内容進行調整。

  帶病工作是敬業還是對工作不負責(帶病上班累倒方休)(5)

  第四,管理人員要系統盤點員工面臨的健康問題,并開始從健康角度審視員工團隊。比如,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易患心血管疾病,而女性比男性更易被确診抑郁症。如果一位員工出現嚴重職業病,類似崗位也可能患有這樣的職業病。根據這些信息,管理人員要衡量員工團隊的組成、評估風險,然後對特定人群進行有指向性的排查和健康輔導,及時發現和預測風險。

  以上四步的目的是通過在前期增大健康教育投入,争取在後期節省健康相關支出。從長期視角建立起關注健康的氛圍,在減少成本的同時保留最高的生産力水平,創造一個良性循環。

  鑒于大部分企業不會立即行動,所以率先嘗試投資的企業可以從中受益更多,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市場競争力,另一方面在這塊空白區域建立起最适合自己的員工健康管理體系。更何況,現在亞健康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人們比以前更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相較于在企業規章制度上做出改變,投資員工的健康可以照顧到從高層管理人員到基層員工的各個員工群體,是一個更切實可行,也更容易被接受、推廣的方案。

  帶病上班之所以成為一個難題,是因為讨論這個話題常常會讓企業和員工間産生利益沖突,被置于對立的位置。比起回避問題或僅追求成本降低,企業更應該以長遠的目光來看待各種解決方案。關注員工健康、協助進行健康教育和管理,不僅适用于交通、餐飲等面向公衆的行業,也可以根據企業情況與體檢、補充醫療保險等相結合,成為員工健康福利的一部分。企業與員工一同關注身心健康,在消除出勤主義的同時,可以讓企業在員工滿意度、雇主品牌等方面受益,最大限度實現雙赢。

  教授簡介

  趙浩教授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管理學教授,他的主要研究和教學興趣集中在人才與領導學、創業與創新和人工智能如何影響組織行為。他的論文多發表于頂尖的國際學術期刊,曾三次獲得Emerald出版社頒發的經濟管理類論文全球高影響力獎。他目前擔任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人際關系》(Human Relations)的聯合主編和《商業風險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的領域主編。

  文中創意圖片已獲視覺中國、海洛圖庫授權。

  編輯 | 江雁南

  責編 | 嶽頂軍

  想了解更多?戳下方中歐直通車,小歐在等你喔!

  中歐官網: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 | CEIBS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