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教育法5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施行,直面職業教育發展痛點——,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新職業教育法5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施行,直面職業教育發展痛點——
提升職業教育認可度
本報記者 史志鵬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7月04日 第 05 版)
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高素質的勞動者和高水平的技能技術,呼喚高質量的職業教育。今年5月1日起,1996年頒布施行後首次大修的職業教育法正式施行。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明确職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享有平等機會,着力提升職業教育認可度,職業教育發展迎來新的春天。
随着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的施行,在全國各地,靠技能成就人生的幸福故事越來越多。
認可度不高成最大困難
在人才培養的“蓄水池”中,職業教育至關重要。
“作為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北京師範大學國家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和震教授說,發展職業教育,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需要,如果沒有職業教育,就無法形成完整的産業鍊、創新鍊,其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會出現結構性斷裂和缺失。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不高。2021年《教育家》雜志發布的《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大型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受訪學生和家長在選擇“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最大困難”時,“社會認可度”位居前列。
這是為何?有專家指出,一方面,由于此前高中教育一直采取分流模式,某種程度上産生了“分層”的問題。職業教育往往被認為低普通教育一個層次,甚至有不少家長認為,甯願孩子讀差一點的普通高中,也不願去上職業中學。
另一方面,不少職校學生在升學、就業等方面遇到“隐形門檻”等不公平待遇,強化了人們對職業教育地位的認知偏差。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陳李翔指出,在升學上,接受職業教育的學曆最高是大專,與普通高等教育沒有連接通道,繼續深造的空間有限;在就業上,不少職校畢業生反映在考公務員、企事業單位招聘等過程中遭遇“學曆歧視”,即使入職後,在後續晉升中也或多或少面臨壁壘,包括“同工不同酬”的窘境。
“由于培養目标定位模糊,有的職業院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未能從學科教育中獨立出來,教育質量尚不能适應眼下技術發展和企業生産需要,緻使學生畢業後難以适應所從事的工作。”陳李翔說。
一位曾帶過畢業班的職校老師介紹,有一屆班級30多人,畢業2年後,幾乎所有人都有離職記錄,離職後仍從事本專業的僅有3人。在該老師看來,職校學生離職率高既與薪資、地位有關,也與很多學生找不到職業方向和意義相關。
投入影響産出,教育領域同樣如此。在很長一段時期内,人們認識上有誤區,覺得職業教育不太需要花錢。可事實上,由于需要更多的場地、設備和耗材,舉辦職業教育本身就是一項高投入事業。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職業教育辦學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
從這個意義上看,和震認為,國内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還不夠。據統計,中國高職的招生數占高等教育的55%以上,可高職所獲得的财政直接投入隻占整個高等教育的20%左右。
由“層次”到“類型”是重要轉變
今年5月1日起,新職業教育法施行,諸多規定直面發展中的問題。和震表示,新法的實施,标志着中國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技能型社會的新階段,同時也宣告了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形成。
新法首次明确,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由“層次”到“類型”,是重要轉變。陳李翔說,這有利于塑造社會共識,提升職業教育的認可度。
與此前“分流”不同,新法在對待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關系問題上,提出“協調發展”,還規定“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學習成果融通、互認”。“以往職業教育是‘二流教育’‘次等教育’的說法将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适合的教育’。”陳李翔表示。
出口暢方能進口旺。在升學上,新法打通了之前的“斷頭路”,專科不再是職業教育的“天花闆”。“法律規定在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在專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職校學生不僅能讀大專,還可以上本科。這從法律層面暢通了職校學生的發展通道,将大幅提高學生上中等職業學校的積極性。
新法實施前,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其實已在全國開展。在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就讀的小葉是“中職升本科”招生改革的受益者。“走職業教育這條路,我選對了!”回想起自己從中等職業學校一步步考上本科的經曆,小葉心情激動。
初中畢業的小葉,來到廣東省佛山市的勒流職業技術學校學習。當時的他内心很焦慮,感覺與大學生活無緣了。“在老師和家人的鼓勵下,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大學夢’。”小葉說。終于,憑借不懈努力,小葉通過職教高考成了一名大學生。
就業方面,如何破除“隐形門檻”?新法規定,用人單位不得設置妨礙職校畢業生平等就業、公平競争的報考、錄用、聘用條件。各地積極響應新法要求,不斷拓寬職校學生就業渠道。北京市日前印發《關于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将本市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納入公務員招考範圍的規定,引發社會關注與熱議。不少專家表示,此舉為職業教育發展帶了好頭,具有風向标意義。
在資金投入上,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曾天山認為,職業教育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應在學校的公益邏輯和企業的市場邏輯中尋求結合機制。新法對此也有回應,将優化教育經費支出結構,鼓勵多渠道依法籌集發展職業教育的資金,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對職業教育資助與捐贈。
增進校企之間的了解互信
目前,中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職業教育體系,共有職業學校1.12萬所,在校生超過2915萬人,但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僅30%左右。如何在發展職業教育中培育更多能工巧匠?
人才培養中,教學質量很重要,其根本在教師。一名職教老師透露,在當地,中職學校的師資來源主要是高校應屆畢業生,很難招到合适的專業教師。
“僅靠職校的教師隊伍還不夠,要建設‘學校雙師 企業培訓師’新型雙師型教師隊伍。”和震介紹,新法加強了對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建立健全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并鼓勵職校聘請技能大師、勞動模範、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等擔任專兼職教師、設立工作室。
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發展模式,更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實踐中,校企合作經常面臨淺表化、不深入的困境。重慶市龍門浩職業中學校摸索出自己的路子。在學校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的教室内,重慶機電增材制造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在給同學們講解3D打印技術和操作規範。該實訓基地由企業和學校共同打造,每年為上千名學生提供實訓機會。
除了“校中廠”,還有“廠中校”。在位于重慶市南岸區茶園新區的重慶盟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100餘名龍門浩職中實習學生分布在各個作業工段,由課長、組長、老技工等人員“一對一”指導。
“我們還開設了‘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班’,學校和企業共同拟定人才培養計劃方案、共同編寫教材、共同招生、共同培養。”龍門浩職中校長鐘代文深有體會,“隻有不斷培育、強化共赢點,增進校企之間的了解、互信,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走深走遠。”
“如何有效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一直是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難點。”陳李翔表示,新法進一步強調了企業的主體作用,比如,引導企業按一定比例設立學徒崗位,鼓勵和支持有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能力的企業與職校開展多形式合作,對參與産教融合的企業實施獎勵、稅費優惠等政策支持。
有需求,才會受歡迎。“産教融合、校企合作,要以産業需求為導向,避免與經濟社會發展脫節。”和震認為,這樣才能形成職業教育模式的差序格局,為行業門類齊全、産業形态不同、技術技能叠代的産業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各種技術技能人才。
“當前,還要不斷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為他們展示技能、切磋技藝提供平台,營造國家重視技能、社會崇尚技能、人人學習技能、人人擁有技能的社會氛圍,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别是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陳李翔說。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