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參與體育鍛煉的人也越來越多。正所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各種各樣奇葩的健身方法也應運而生。
現如今,公園裡的大爺大媽們也有了新的鍛煉方式:爬行健身!甚至還有一些人為爬行健身代言,坦言通過這樣的方式鍛煉後自身身體的健康問題有所改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爬行健身。
爬行健身 有淵源
爬行運動與赤腳走、倒步行、倒立等一樣屬于“返序運動”。起初是由德國醫生卡拉普提到的。他從貓爬的姿勢中獲得靈感,提出了四肢着地的爬行療法。
20世紀90年代巴西運動醫學博士莊爾望研究了爬行動物發現,爬行類動物很少患動脈硬化、冠心病、痔瘡、下肢靜脈曲張等疾病,于是提議人們進行爬行鍛煉。21世紀初巴西老年病治療專家查爾沃醫生創辦了“爬行俱樂部”以後,得到了當地老年人的廣泛追捧。而國内的爬行以北京的韓書鎖“五獸行”和廣州的李培良仿龜蛇爬行較多,且國内參與爬行的人越來越多。
爬行健身好處多
1、 緩解腰背疼痛
幾乎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曆腰背痛,從進化的角度來說,人類似乎從直立行走以來,腰背痛就随之出現,但在四肢行走的動物中卻未曾發現此病種。爬行過程中一方面腰背部受到的壓力降低,另一方面又可以很好地激活脊柱深層肌肉,對于預防和康複腰背疼痛,增加脊柱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對于長期站立、坐姿形成的脊柱變形得到糾正、修整,對腰椎病、腰肌勞損、頸椎病、肩周炎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預防、改善作用。
2、改善心腦血管疾病
直立姿勢使大腦處于人體最高位置,導緻大腦極易缺血缺氧。而爬行運動是一種“血管操”,爬行時身體呈水平狀态,血液流動從豎向轉成橫向,血液中的氧氣可以直接供應大腦,血液回流通暢也可以為心髒減負,有利于全身血液循環,增加心腦血管及頸部血液供應,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因此為了身體的健康,不妨給身體一個回到“原始”狀态的機會。
3、最原始的“核心訓練”
“每一個發育學姿勢都是一個訓練姿勢”,人類在會走之前,都是先學會翻滾和爬行,為了發展站立行走之前所需要的軀幹穩定肌肉。爬行運動時身體處于俯卧位,這是一個很利于呼吸的位置,尤其是可以很好地激活我們的腹肌。通過爬行運動能夠提高我們的握力、背力、上下肢的力量,并且能夠提高靜态穩定性和動态穩定性,增強核心穩定性。
爬行鍛煉方法推薦
1.嬰兒爬行
嬰兒爬行是最基礎的爬行練習,在爬行過程中要注意膝蓋在轉換的過程中需要緩慢落地,在爬行過程中脊柱需要保持中立位置。
2.膝離地爬行練習
這個動作可以作為嬰兒式爬行的進階訓練,需要膝蓋離地,同樣保持脊柱中立,保持肩胛骨貼緊胸壁。對于嬰兒式爬行沒有難度者可進階到這個動作。
3.側向爬行
側向爬行練習對于訓練者的手臂力量會稍高一些,同時手腳不同的交叉替換要求很高的協調性,除了可以對核心起到一定的訓練外,也是一個不錯的協調性訓練。
每次爬行20-30米(或5分鐘),俯在地上休息2-3分鐘,然後重複,連續3次為1組,共做3組。鍛煉時可以選擇多種爬行姿勢交替進行。每周至少鍛煉3次。爬行姿勢宜多變,方式要靈活多樣。可選用直線向前爬,也可慢速向後爬,或左右爬、曲線爬、環形爬等,以減少鍛煉時的枯燥感。
爬行健身注意事項
1、注意爬行前做好準備活動,徒手操或熱身跑5-8分鐘,步行40-50米;運動後要做整理活動,自我拉伸或放松練習3-5分鐘,慢走50米。
2、宜在空氣流通、有地毯的室内或平坦、有草坪的室外進行(沙灘也可)。在家裡爬則要當心家具等障礙物,也可在床上原地爬。練習者衣履要輕便,應佩戴必要的護具,如爬行場地在硬質地面上要注意佩戴護膝和手套。
3、運動量要因人而異,逐漸遞增。做好健身監護,練習前後應測試脈搏。以練習後5-10分鐘時的心率比平靜狀态增加10-20次/分鐘為宜。
4、爬行速度不宜過快,不要追求超出人體正常能力的動作,以動作規範為主。想站立時,切記不可馬上站起,要由爬式先改為坐式,慢慢站起,以免突然站起造成大腦瞬間缺氧暈倒。
5、患有嚴重心髒病、高血壓和眼部疾病者及手、足、膝部有炎症、壞疽,感染、化膿性疾病患者,不宜進行這項運動。
來源丨城市快報健康
投稿方式
郵 箱 :
聯系人 :
王俊蘇、李春泉、張然
天津醫大總醫院俯瞰全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