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打盹的下午茶
前段時間,在一處公墓墳場,一輛車的車窗上竟赫然寫着 “SOS”的求救字眼,有市民看到後報了警。
警察到場後,查明這字是一個小男孩寫的。
一問話,男孩立馬哭了。
原來,男孩成績不好,爸爸就給他報了班補習,可男孩卻抗拒去上課。
爸爸一着急,竟開車把他帶到奶奶的墳前,要他跟奶奶忏悔:
“你是奶奶帶大的,你這樣(不好好學習),對得起她嗎?!”

不料想,孩子内心難受、愈加抗拒,還在車上寫了SOS“求助”。
他帶着哭腔、激動地對爸爸吼道:“我以後就考不及格,你覺得滿意了吧?”

最後,經過警察叔叔的勸導,男孩勉強和爸爸“握手言和”。
孩子不愛學習,就讓他跪在逝去奶奶的墓前,讓他無比愧疚、羞慚,接着就會發奮讀書?
孩子不懂事,就訓導他:“我們那麼辛苦都是為了你,你不聽話,就是對不起爸媽!”
多少父母,都會有意無意地對孩子進行苦情式教育,企圖能讓孩子更加感恩、積極上進。
殊不知,多少孩子,會因此變得迷茫、惶恐,内心充斥着負罪感,煎熬不已。
正如思想家盧梭說,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在苦情式教育下長大的孩子,為了讓父母好過,孩子會選擇獨自難過。
01被内疚感困鎖的孩子,心裡有多苦? 此前,高考狀元楊仁榮,在大學畢業後,竟無故失聯數年。
家人牽腸挂肚、傷心欲絕。
後來,其母罹患癌症、求助媒體尋人,引發廣泛關注,楊仁榮終于現身。
好端端的,他為何9年都不與家人聯絡?
他的自述,讓人不勝唏噓。
打小,他學業優秀,被父母寄予厚望。
高考時,他是江西省撫州宜黃的“狀元”,他對父母說:“我非常對得起你們。”
但念了大學後,由于各種因素,他發展得不是很好,他覺得自己沒出息,辜負了父母之恩。
在失聯前,他曾跟父親見了一面。
那時,他正處于失業期,狀态不是很好,父親質問過他:“你對得起我們嗎?”
這讓楊仁榮更加愧疚不安。
不堪重負的他,最終選擇逃避。

很多孩子,聽多了父母的“苦情”教導,認為自己虧欠父母,遇到挫折時,就被厚重的愧疚感、羞恥感吞沒,無法面對現實、接納自己。
這個時候,他們很可能就會采取極端的方式,來應付這難以承受的一切。
02“苦情式”教育,會跑偏成一場親情“勒索” 知乎上,有位網友說:她父母總認為,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是欠他們的,所以必須無條件服從他們。
比如選文科還是理科,讀什麼大學,讀完研究生要不要回國工作,甚至是寒暑假回家,都會催她去做兼職……
她隻能順着父母,但凡有一點點異議,父母就會“向全世界”哭訴:
她是個“不孝順的女兒!”
她内心非常糾結、反感,都不願意和父母交流,也無法心安。
為了取悅“苦情式”的父母,孩子的自我認知和行為模式會嚴重扭曲。
這種傷害并不會止于童年,而是會延續到成年之後。
父母動辄用“苦情”來“感化”孩子,其實是在不自覺地控制着孩子。
而孩子,做什麼都是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而非出于内心的驅動力,在不斷地壓抑自我中,會逐漸變成一個沒主見、沒目标感的人。
長大後,他們還會患得患失、缺乏沖勁,活得壓抑、沉重而不快樂,沒法自如地舒展出内在的生命力。
03真正的愛和教育,是彼此的滋養 《少年說》的一期節目中,有一對母子,看哭了觀衆。

初三男孩李楚豪出生于農村,年幼時,爸媽離婚了。
當時,在城裡打工的媽媽,不顧全家反對,把他帶到城裡讀書。
一個單親媽媽,拖着個孩子,要在城市裡立足,何其艱難。
十年間,媽媽不知吃盡了多少苦頭:
在足浴城當過按摩師,在酒店做過服務員,經常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忙活。
也曾為了給孩子付學費而四處借錢,被生活逼到了崩潰的邊緣……
面對困境,媽媽咬咬牙都挺過來了,同時也沒有放棄自我,一路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兒子很心疼媽媽,在天台上熱淚盈眶地喊話:
讓媽媽不要對自己太吝啬了,要多補補身子,多買幾件好一點的衣服吧,他已長大成人,能照顧自己了。
而媽媽的回應,讓人感動又欽佩。

她流着淚說:
“外人認為我很辛苦,而我并不覺得辛苦。因為,我有了你,世界就變得豐富多彩!”
她希望,孩子能永遠記住這句話:“你是一隻快樂的小鳥,你不屬于我,你屬于藍天!”
心理學家李雪說過:
“當一個人發自内心地感受到幸福快樂時,會忍不住想要感恩人或者大自然,不需要任何人教育和要求他如此。愛不是付出,愛是彼此之間流動的滋養。”
這位媽媽深谙此道,才會養出一個如此溫暖有愛、心懷感恩的孩子。
無須喊苦叫累,無須訴苦抱怨,其實,我們的笑淚甘苦,孩子都默默看在眼裡、念在心裡。
不用強調,更不用施壓,我們全副身心地愛着孩子時,孩子也在無比純粹地愛着我們。
真正的愛,是彼此之間的相互滋養,而不是飽含深情的精神束縛。
為人父母,不要用“付出感”來牽制孩子,要讓孩子在充滿愛和信任的氛圍裡,安心地、笃定去追逐未來、活出自己,飛向屬于自己的天空。
作者:打盹的下午茶,愛茶愛花更愛娃,懷揣溫暖希冀,書寫五味生活。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