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遼甯的李大爺最近憂心忡忡,因為隔壁的李大爺告訴他敷設地闆下的地暖管道會殺精、緻癌、易患白血病,聽說後李大爺恨不得立馬把地暖拆掉,要知道這是李大爺年前剛安裝的,拆掉相當于幾萬塊錢白白打了水漂。
事實上,幾乎每年采暖季網絡上都會出現大量“地暖會輻射緻癌、引發白血病”等類似文章,甚至有人将其做成視頻在網上肆意傳播,導緻一部分人将地暖視為“洪水猛獸”,對其避而遠之。那麼真相究竟是什麼?
暖氣片、地暖、中央空調是目前3種主流供暖方式,其中地暖散熱由下至上最符合人體感官,因而體驗最佳,造價也比暖氣片高出一大截。地暖分管道和電纜線兩種,前者通過熱水循環供熱,後者是典型的電加熱。
地暖的散熱方式是引起“恐慌”的原因。熱量的傳遞方式有三種:熱傳導、熱輻射和熱對流,地暖是熱輻射。正是因為“熱輻射”這一詞,導緻一部分人“談虎色變”。
然而,地暖的熱輻射與稀有元素的電離輻射根本就是兩個東西。
電離輻射可以從原子、分子束縛狀态中放出一個或多個電子,比如α粒子、β粒子和X射線、γ射線等,這些粒子能穿透人體細胞組織引發癌變,這也是從事核電工作需要穿防輻射衣的原因。
而地暖中的熱輻射存在于自然界中任何物體中,隻要有溫度高于絕對溫度(-273℃)就會發生熱輻射,比如太陽光照射就是典型的熱輻射,對人體無任何危害。
有網友懷疑電地暖,因為電纜線加熱時不僅産生熱輻射,還産生電場、磁場,并引發電磁輻射。研究發現,敷設在地闆下的電纜線通電後産生的輻射波頻率約50赫茲,看似數值挺大、其實不然,因為電子産品可分分鐘秒殺它。比如電腦輻射波頻率為300兆赫、手機輻射波頻率更是高達900兆赫,如果電地暖會緻癌,那手機就沒人敢用了!
2007年央視在一期科普節目中也證實了這一點,檢測到32℃時地暖輻射為0.08微特斯拉,而同一環境下電視的電磁輻射為0.2微特斯拉、電磁爐為20微特斯拉,意味着電地暖輻射可忽略不計。
劉少亮是河北省建築科學研究院智能所高級工程師,據他介紹電纜線作為地暖供熱使用時,多為低頻電流,電纜被絕緣外殼包裹,上面還覆蓋着水泥、瓷磚,将進一步削弱電磁輻射,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另外有人擔心地暖會釋放藏匿在地闆裡的甲醛、氡氣等有害物質。地闆以複合闆材為主,生産過程中會加入一些具有防水防蛀作用的添加劑,但這些添加劑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甲醛、苯。此外地闆上色、拼裝時也會用到油漆和粘合劑,裡面或多或少含些有害物質。
不過,我國對複合型地闆的執行标準已達到了E1級别,該級别下甲醛釋放量小于或等于1.5毫克/升,對人體是無害的。地闆中的甲醛含量是一定的,地暖工作後與甲醛類似的無害物質反而更容易揮發。裝修公司常建議用戶第一年把通地暖“涼” 上一年就是這個原因。
需要承認的一點是高溫确實能給精子帶來毀滅性的破壞。研究表明,男性睾丸溫度集中在34℃-35.5℃之間,這個溫度下可産生健康、穩定的精子。
當周圍溫度超過36℃時,睾丸長時間在這個溫度下生精上皮細胞可能産生功能性衰退,造成精子成活率大幅降低,或質量不佳,甚至可能引發男子不育。
問題是地暖的供暖溫度遠沒有那麼誇張。按照國家《室内空氣質量标準》冬季室内溫度達到18℃即可,出于能源節約和經濟利益考慮,供暖公司沒有動力把溫度提高到22℃以上。當然,如果室内溫度真超過30℃,人恐怕也熱得跑掉了!所以說地暖“殺精”純屬造謠。
再舉個最明顯的例子,熱水器的熱水溫度一般在40-45℃之間,睾丸浸泡後也沒有發生意外。如果相信地暖殺精,那洗澡将成為危險的事兒。
現身生活中确實存在不少“僞科學”,打着科學的外衣卻講着似是而非的東西。比如說“蝦和維生素C不能同時食用”,理由是蝦體内的無機砷與維生素C發生反應生産砒霜,導緻人中毒。真實情況是,蝦的無機砷含量少得可憐,即便是與維生素生成了砒霜也可忽略不計。
再比如“WiFi輻射令人患病”。實際上,國際非電離性輻射委員會制定的人體安全輻射為10瓦/平方米,而路由器工作效率僅為30~500毫瓦,壓根不會對人體産生危害。
原創:博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