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民航飛行員半年一次的模拟機訓練

民航飛行員半年一次的模拟機訓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4 08:39:42

  來源:學習軍團·中國軍号 作者:陳典宏 許浩傑,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民航飛行員半年一次的模拟機訓練?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民航飛行員半年一次的模拟機訓練

  來源:學習軍團·中國軍号 作者:陳典宏 許浩傑

  編者按

  在2022年開訓動員令中強調,“緊盯科技之變、戰争之變、對手之變”。緊盯“三個之變”,确立了軍事訓練的鮮明導向,是今天練兵備戰、未來克敵制勝的重要遵循。

  科技引領戰争形态之變,也支撐戰術戰法之變。大力推進科技練兵,離不開對技術的創新運用和訓練探索。第74集團軍某旅緊盯武器改裝升級、科技含量提高的新變化,将更加精通技術的機務人員納入戰法創新團隊,以更加融合的姿态打造戰鬥力新的增長點,其做法值得借鑒。

  鐵翼飛旋,風起雲湧。

  第74集團軍某旅新年度首場飛行戰術演練,飛行員鮑雲羚巧用新“劍法”轉守為攻,扭轉戰局,取得佳績。

  走下戰機,他第一時間向“搭班”的機務人員表示感謝:正是基于機務人員對機載設備的深入研究,他才能在關鍵時刻妙招制勝。

  如今,該旅有多套顯威演兵場的新“劍法”,由飛行員和機務人員通力合作、聯手設計,成為戰鬥力新的增長點。

  “過去,大家認為飛行戰法創新是指揮員、飛行員的事兒。機務人員作為保障力量,往往插不上手。”該旅領導介紹,一段時間以來,旅裡訓練和保障相對獨立,飛行員苦練飛行動作、研究飛行戰術,機務人員等後勤保障官兵則負責維護、保養戰機。各負其責、分工明确的工作模式,似乎也劃出了戰法創新的“鴻溝”。

  改革調整以來,該旅直升機裝備經過改裝升級,科技含量更高,作戰潛能更大。機務人員乘勢而上、精研技術,在裝備修理維護等方面取得多項專利,多項保障技術成果獲得軍内獎項。

  與此同時,飛行員對裝備深層原理和前沿技術的研究掌握不夠精深,這漸漸成為戰法創新的瓶頸。一次,該旅多名飛行員從改變射擊隊形角度着手,設計了一項戰法,因忽略了技術支撐的可行性,構想成了“空想”,最終不了了之。

  “戰術層面的‘妙想’離不開技術層面的有力支撐。”該旅黨委敏銳地認識到,體系作戰環環相扣,不同專業交織共存,飛行員存在的技術短闆,恰好是機務人員的優長所在。

  空地一體,優勢互補。該旅将機務人員納入飛行戰法創新團隊,讓他們與飛行員攜手探索新“劍法”——飛行員不僅要精動作、懂謀略,更要向機務人員學習技術知識,深挖武器裝備潛能;機務人員不僅要當好裝備“良醫”,更要“擡頭看天”,為戰法創新提供技術思路和全新視角。

  聯手探索的“劍法”,招式更加淩厲。那一年,該旅參加陸軍比武競賽,飛行員與機務人員深研數據設備運用,改變目标分配方式,作業效率大增,取得佳績。

  去年,飛行員和機務人員一道攻關,創新一系列戰法訓法,有效提升了作戰半徑和火力打擊能力。今年開訓後,飛行員和機務人員深入研究儀表設備,解決了複雜氣象條件下的“視力”問題,戰鷹穿雨破霧得心應手。

  随着演訓任務越來越頻繁,作為一個參戰整體,飛行員和機務人員并肩戰鬥,對作戰問題探讨交流進一步加深。共赴戰場的經曆,也讓他們對訓練矛盾問題和制約戰鬥力生成的瓶頸,有了更默契更精準的把握。近年來,該旅飛行員和機務人員深研火控系統、導航系統、動力系統,對射擊、隐蔽、突防等方面進行戰法升級改造。事實證明,不同于以往單純的“謀略式”“動作式”創新,雙方聯手“砺劍”使得戰法更具前瞻性和技術優勢。

  舉一反三,該旅進一步擴充壯大飛行戰法創新團隊,推動各專業官兵和生産廠家技術人員從幕後走上前台,從不同角度為戰法創新貢獻良計,形成了“飛行員提出研究課題、技術人員解決關鍵難題”“技術人員取得研究成果,飛行員加以應用完善”等多種戰法創新路徑。

  (學習軍團·中國軍号出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