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獲批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

獲批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3-29 15:46:50

  新華網北京1月29日電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獲批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獲批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

  新華網北京1月29日電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

  近年來,在高校實施“學分制”“大類培養”等改革的背景下,“同班不同學”“同學不同班”成為常态,傳統的班級建制管理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學生社區日漸成為學生交流互動最經常最穩定的場所,成為課堂之外的重要教育陣地。在此背景下,2019年,教育部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工作,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治理體系下學生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實現途徑。

  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過程中,教育部指導各地各高校不斷強化“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治校理念,進一步提升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工作質量,在學生社區逐步探索形成一站式集成、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綜合管理模式,構築學生黨建前沿陣地、建設“三全育人”實踐園地、打造智慧服務創新基地、争創平安校園樣闆高地,将高校育人力量和資源整體下沉到學生社區,用最溫暖的關愛陪伴學生健康成長。

  構築學生黨建前沿陣地

  學生在哪裡,黨員在哪裡,高校黨的工作就推進到哪裡。

  教育部通過圖文解讀“一站式”學生社區的深刻内涵,組織召開試點工作經驗分享會,常态化開展“問·學”交流機制,以黨建工作為引領,不斷推動學生社區建設工作走深鋪開,探索“黨建 ”社區育人體系。

  雲南、湖北、遼甯、江蘇等省印發加快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導各高校通過構建“一核多方”組織管理體系,在制度規範、運行機制等方面提供良好的資源與條件配置。

  各高校在學生社區設立黨組織,建立樓宇黨支部,設置學院(專業)黨小組,挂牌黨員宿舍,安排學生社區黨組織與職能部門、學院系所、社區物業黨組織結對共建,深入開展政治理論學習、黨員教育發展、社區建設協調等工作。2022 年,1400餘所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内共成立黨組織2.1萬個,團組織近10萬個,實現黨團組織基本覆蓋,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基層黨建工作格局進一步鞏固拓展,學生社區逐步成長為學生黨建的前沿陣地。

  “一站式”學生社區既要“造形”,更重“鑄魂”。清華大學組織教工黨員深度參與社區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5個強基書院共有166名書院導師和144名校機關教師擔任學生入黨積極分子聯系人,截至2022年底,2020級和2021級“強基計劃”學生中有300餘名同學發展成為黨員或預備黨員。廈門大學發揮先進教師黨支部示範引領作用,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全國黨建工作樣闆支部等帶頭深入社區,280 餘名教師黨員擔任學生社區兼職輔導員。中南大學在學生社區打造體驗課堂,深入挖掘學科發展史,建設700平方米的粉末冶金陳列室,作為師生淬煉思想的主陣地,将黨的思想引領與專業學習有機結合,得到師生的認可。西安外事學院充分發揮黨建中心和黨員服務站的作用,形成“三級網格四級指導”工作機制,黨員理論教育、考評推優、活動開展、服務群衆等“四到社區”,把高質量黨建成效向學生社區延伸拓展。

  建設“三全育人”實踐園地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結合“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推進情況,教育部多次向各地發出工作提示,以“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指南為指導标準,進一步加強社區“三全育人”工作。

  福建、浙江等省發揮全國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區的優勢,推動“一站式”學生社區試點工作與“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深度融合,指導各高校通過選聘校院領導幹部、黨政人員、專業教師擔任學生社區樓長層長、兼職輔導員、學業導師等,督促多元主體踐行“一線規則”,以學生社區建設實效檢驗“三全育人”實際成果。

  以育人為目标,以學生為中心。各高校各支育人力量通過“書記校長下午茶”“百名教授進書院”“部處負責老師進社區”“訪企拓崗促就業”等工作機制,對學生進行全過程陪伴和全方位指導,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之惑、學業之困、就業之難。9.6萬名專兼職輔導員在學生社區辦公或住宿,8300餘名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入駐學生社區,與學生“同吃、同住、同生活”,24小時為學生“護航”,切實提高工作親和力、針對性、實效性。

  “學生晚上11點半還能在宿舍樓裡看見輔導員值班工作,臉上那種驚喜和信任是隐藏不住的”,天津大學輔導員謝舒很享受這種“紮根”在學生中的感覺。

  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校區的學生代表累計提出學校發展建議逾千項,每學期學生參與社區志願服務逾千人次,一種新型的校生、師生、生生關系正在形成。西安交通大學定期開展“百名教授進書院”“‘青交說’教授沙龍”等活動,邀請學院教師深入社區書院,指導學生的學業發展和職業規劃,聘請時代楷模、道德模範、國企骨幹、傑出校友、退役軍人等在社區擔任校外導師,舉辦師生交流活動。蘇州大學校院各級領導與馬院專家、抗戰老兵、行業專家、212名專職輔導員等組成“德政導師團”,選聘1235名專業教師、校外行業專家組成“學業導師團”,949名高年級學生組成“朋輩導師團”,全校專兼職輔導員、關工委老同志、社區管理人員組成“生活導師團”,四支隊伍進駐學生社區。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選拔100名陽光心理社成員和200名優秀心理委員組成社區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在社區内廣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同學提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養。

  打造智慧服務創新基地

  信息賦能教育,創新實現突破。

  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勇立時代潮頭,主動适應信息化發展趨勢,貫徹落實部黨組數字化發展戰略,以數字化賦能學生社區建設,充分利用數字信息、智能平台、現代設施,科學研判學生成長規律和發展需求,全時空開展智慧社區創新基地建設,打造集“價值引領—成長助力—資源整合—風險化解”于一體的數字化育人工作矩陣,以精準化服務更好滿足學生成長需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工部部長宋曉東說,學校秉持“把最好的資源給學生,用最好的條件建社區”這一理念,分類建成黨團活動室、二十大精神社區講堂、師生研讨室、“心靈氧吧”等19間社區活動室,學生深感在社區生活的舒适與便利,常說“除了去教室上課,一切都可以在社區解決”。

  各高校通過科技助力、管理協同、服務融合,營造良好的校園數字生态,助力師生共同成長,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保障學生全面發展。華中科技大學建設“一站式”師生服務中心,從分散式服務到集中式服務,從線下服務到線上線下一體服務,從單一的校内服務到“學校 社會”的綜合服務,入駐單位25 家,開設服務窗口28個,設立24小時自助服務區,自助服務設備21台,線上線下一體可辦理各類事項逾777項,為師生群衆辦理各類事項逾80萬件次,服務滿意率近100%。複旦大學在學生社區運用大數據、5G、人工智能、IoT等技術,做好人員匹配,梳理業務歸屬,全方位支撐學校構建教育管理體系,優化學生管理工作體系。貴州大學建成集教育、管理、服務于一體的“一站式”師生事務服務大廳,堅持“以學生為本”一個理念、構建“線上線下”兩個服務平台、建立受理、保障、監督三個機制、實現辦結率、辦事效率、服務質量、滿意度四個提升的服務模式,切實推進智慧社區内涵式建設,助力智慧服務建設走深走實。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通過“人臉識别 身份認證”技術,及時發現學生社區管理的潛在風險,提升社區管理人員工作效能,用智慧服務助力學生社區高質量建設。

  争創平安校園樣闆高地

  平安校園,師生共創,師生共享。

  教育部組織召開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工作研究課題組研讨會,在交流研讨中,各地各高校談到在“一站式”學生社區構建群防群治網絡的有效做法,多渠道、多方式維護師生安全和校園穩定,為進一步健全校園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提供了可靠保障。

  各高校學生社區積極與管理部門協同配合,将學生社區網格化日常管理模式高效率轉變為應急管理機制,将學校打造成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重要樣闆高地。

  2022年疫情期間,吉林大學、上海大學成立學生公寓臨時黨支部,劃分黨支部責任區,設立“黨員先鋒崗”,組建“黨員突擊隊”,校院領導幹部、思政工作隊伍、師生志願者入駐社區開展工作,吉林大學424名學生志願者遞交入黨申請書,首批10人在抗疫一線光榮入黨。浙江大學完善頂層設計,變“被動應戰”為“主動出戰”,開發安全預警平台,整合聯動多方資源,建立了校内“學校—學院—中心”會商和校外“家—校—醫”聯動機制,設置了“社區—宿舍—樓層—寝室”四級安全員隊伍,全員參與築牢學生社區安全防線。東南大學彙聚各職能部門及院系力量,以多方常态化聯動加強社區安全教育,建立“社區輔導員—宿管人員—保衛人員”社區工作組聯動機制,廣泛開展宿舍走訪、談心談話、文化建設及處理突發事件等工作。四川大學以勤工助學和志願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組建100餘人的“校園安全學生服務隊”,由學校保衛部黨員幹部擔任指導老師,對隊伍成員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和消防、應急救護、突發治安情況處置等實踐技能培訓,讓他們成為校園安全的“偵查員”“守護員”和“宣傳員”。上海杉達學院2名退役學生積極響應“學生社區學生管理”的理念,主動發起并号召了55名退役士兵組建“橄榄綠”社區平安志願者隊,開展社區夜間巡邏、消防安全檢查和演練,協助維護校園出入治安等工作,成為學校平安校園“人防”隊伍中的生力軍。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自2019年來,教育部通過抓細抓實政策指導、試點推進、過程管理、經驗推廣等基礎性工作,實現從10所高校率先試點到31所高校集成探索,再到1447所高校積極參與建設的“三步邁進”。在各地各校的共同努力下,“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成為推進高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陣地,成為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根本屬性和獨特優勢的有益探索。據悉,2023年,教育部将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培育新時代好青年,在全面總結三年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面向全國高校推廣“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其組織優勢、管理優勢,強化大數據賦能精準思政,深入探索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方法新路徑,努力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學生教育管理的新範式新經驗。

  來源: 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