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史癡,本名史忠;字端本(又作端木)、一字廷直;号癡癡道人;又說他姓徐;明代應天府江甯人,當時江甯、上元二縣合城而治,又說他是上元人。
直到十七歲,史忠才開口說話。他看起來木呆,其實聰慧。人多隻見其表而不識其裡,所以,皆用“癡”來稱呼他。不過,也有人明曉其呆後之慧,故而,也稱呼他作“癡仙”。
史忠的性格卓越超群、不願受到拘束。他豪俠不羁,鄙薄權貴。遇權貴人,若意趣不合,他便立刻離去,或直接用言辭進行責難,無所回顧;碰到意氣相投的朋友,他會流連忘懷,不會因身份貴賤而區别對待,全都親密無間。
明人張君寶(即張三豐)的《張三豐先生全集·隐鑒·金元玉》中提及史忠時,說他“性豪爽,不事權貴。”
史忠喜歡身披白布袍、頭戴方鬥笠、鬓邊插上花、坐于牛背之上、拍着手掌歌唱吟詠,旁若無人地往來于市井之間。
史忠的詩歌,以書寫自己的胸臆為快,不以鍛造琢磨字句為工。明人盛時泰曾将史忠與金琮的詩歌合編成集,名曰《江南二隐稿》。
關于《江南二隐稿》及史忠的詩歌,清人朱彜尊在《靜志居詩話》中說是:
“……即是而觀,翁正未嘗癡也。二隐稿,流傳絕少,題畫一絕,乃仿小米雲山書法,頗豪縱,曾觀于休甯吳玙于庭宅。”
朱彜尊所雲之“翁”,即史忠。觀史忠之畫,有自署曰“癡翁”者。史忠有“癡癡道人”之号,人或亦以此稱之為“癡翁”。
朱彜尊所編《明詩綜》卷三十,收有癡翁的題畫絕句一首。
《題畫》
史忠
雲光辣阘樹模糊,略彴笆籬路有無。
曾對南徐江上雨,會心隻有米于菟。
(注:“辣”,原字“左羊右束”,“辣阘”,意同“(羊束)阘”)
與癡翁合稱江南二隐的金琮,是怎樣的人物?
金琮(生年不詳~公元1501年),字元玉;自号赤松山農;明代應天府上元人。工詩善畫,與徐霖、陳铎等談藝于南都,不喜歡與王公大人們往來。
金琮也創作有與癡翁有關的詩歌。
《送别史癡翁分得塵字》
金琮
酌酒題詩送故人,卧癡樓上宴殘春。
誰能老去身無事,我愧年來鬓有銀。
楊柳風輕渾是夢,杏花雨細欲成塵。
行裝剩貯金壺墨,處處湖山為寫真。
金琮與癡翁既是同鄉,從其詩作看,他與癡翁也是友朋。
《江南二隐稿》的編者盛時泰,又是哪位先生?
盛時泰(公元1519~1578或1529~1589年),字仲交;号雲浦、大城山人;明代上元人;詩文家、史學家、畫家。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公元1522~1566年)朝進士,一說為貢生。以書畫、文章擅名一時,尤長于畫,為吳派名畫家;藏書甚多。著有《盛時泰借書錄》、《秣陵盛氏族譜》、《金陵人物志》、《金陵紀勝》、《牛首山志》、《栖霞小志》、《大城山志》、《金陵泉品》、《玄牍記》、《茶事彙輯》、《閱古編》、《遊吳雜記》、《大城山全集》等。
盛時泰曾為癡翁的畫作題詩。
《題史癡翁畫》
盛時泰
老樹丫牙鐵作柯,亂竹縱橫拂雲起。
誰知一段秣陵秋,寫在癡翁半邊紙。
癡翁癡翁蓬萊精,有時拈筆人皆驚。
想見卧癡樓上景,狂歌醉舞鳴秦筝。
我本大城山裡客,看君圖畫來君宅。
出門卻被強題詩,坐對疏棚豆花白。
盛時泰與癡翁為同鄉,就其詩作看,他與癡翁也曾過往交遊。
可惜的是,盛時泰所編輯的《江南二隐稿》還未及印行,就在火災中毀掉了。
後來,到了明熹宗(朱由校)天啟(公元1621~1627年)、明思宗(朱由檢)崇祯(公元1628~1644年)年間,癡翁的裔孫史志英另外編輯有《凝翁遺集》(按,或為《癡翁遺集》,凝與癡形似。)。這個集子,後來也未流傳于世。
癡翁喜歡畫山水、人物、花木、竹石。其畫作,有雲行水湧的妙趣;其意境,不是常規筆墨所能企及。
癡翁曾自題其畫作雲:
名畫法書無識者,良金美玉恍精神。
世間縱有空青賣,百斛難醫眼内塵。
有說,癡翁之畫,似元代方從義之作。
簡單看一下方從義。
方從義,字無隅;号方壺;道士;元代貴溪人。居住上清宮。工于詩文,擅長古隸章草。所畫山水,極為潇灑。
雲山圖乃癡翁所長,其所寫,多潇灑不群。癡翁之山水樹石,縱筆揮寫,不會拘泥于流派風格。
癡翁在樂府新聲方面很有才情,十分擅長這方面的創作。他每每興起,捉筆寫來,很少構思,凡一下筆,便是五六十曲、甚至百曲,一氣寫完,方才擱筆。
與癡翁同時的陳铎、徐霖皆以詞曲而為名家。這二位,也都非常佩服癡翁創作樂府新聲時的敏捷迅速。
簡要說一說陳铎、徐霖其人。
陳铎(公元1488~1507年),字大聲,号秋碧;明代淮安府邳州人,家居南京。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公元1506~1521年)中,世襲指揮一職。工詩善畫,尤善散曲,其山水畫作效仿沈周。創作有同名雜劇、傳奇《納錦郎》;又有散曲集《秋碧樂府》及《香月亭詩》。
徐霖(公元1462~1538年),字子仁,号九峰道人;明代蘇州府長洲人,徙居金陵。十四歲為諸生,督學禦史見其文章,稱之為奇才;性格任放,不合流俗,竟因此而遭到誣陷,遂被黜落。明武宗南巡,召見其于行宮,命他扈從至京,準備授以官職;不巧明武宗駕崩,因而還歸故鄉。博學工文,精解音律,善于填詞,能自己作曲;擅長書法,尤精篆書;善畫山水、花卉、松竹、蕉石。于城東建築快園,占地數十畝,極盡遊觀聲使之樂,被人稱之為“快園叟”;又因其須髯佳美,被呼作“髯仙”。有《快園詩文集》、《麗藻堂文集》、《中原音韻注釋》、《北行稿》、《皖遊錄》等。
癡翁酒量不大,沾唇辄醉;醉酒之後,他會吹笛;會創作新聲樂府;會按拍歌唱新詞,歌聲清亮、響遏行雲。
癡翁精通音律,他曾說是:
“自古至今,真正懂得音律的,不過數人而已。我年少之時,因為放浪形骸,得罪于儒門,未能盡心于仕途文章,反得力于樂曲聲律,因耳聞目睹、思索感悟,頗能窺其一斑。”
雪江湯寶,當日擔任邳州衛指揮一職,他雄健威武而有文藝之才,喜歡與騷人墨客交遊。
有一次,湯寶因事來到金陵,在聽聞癡翁的美名之後,晚間前往其家拜訪。當時,正值盛夏暑熱,癡翁蓬松着頭發、敞開着衣襟,邊幅不修地手持蒲葵扇悠閑而出,與湯寶握手緻問、歡笑言談。晤罷,癡翁沒有告知家人,便跟着湯寶一同登上舟船,前去邳州遊玩。其豪放豁達如此。
癡翁沒有子嗣,隻生得一女。
女兒成年待嫁,女婿家境貧寒,無法行迎娶之事。後癡翁與女婿暗自相約:
“元宵之夜,你可簡單準備些酒菜,我會過去小酌。”
到了正月十五晚上,癡翁哄騙妻子和女兒,說是:
“家家都在走橋,人人都在看燈,我們何不随俗而行,也出去走走如何?”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走橋”。
所謂“走橋”,就是“走百病”。
據清人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正月·走橋摸釘》載:
“元夕,婦女群遊,祈免災咎。前一人持香辟人,曰走百病。凡有橋處,三五相率以過,謂之度厄,俗傳曰走橋。”
癡翁有此一說,妻女自然不會拒絕,遂攜二人,來至女婿家中,說笑幾句,留下女兒,道别返還。
就這樣,癡翁将女兒嫁了出去。
後來,按照禮俗,癡翁又為女兒補辦了嫁妝。其所置辦之物,大半都是他平生所創作的詩畫。
癡翁的家世很好,家底原本富厚,所以,他從來不問生計之事,加之他又樂善好施,所以,晚年時期,他家中的用度困乏。當時,癡翁的妻弟亡故、妻弟之婦守寡。因無所依歸,妻弟之婦便帶着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從徐州來到金陵,在癡翁家中生活。盡管家用困乏,癡翁依舊欣然扶養。家中的書畫用具,都是癡翁平常所鐘愛而無法舍棄的,為了照顧妻弟婦孺生活,他全都賣掉,一點也不放在心上。因此,人們都非常敬重癡翁的義氣。
癡翁的妻子朱氏,号樂清道人,很是賢良淑德。
癡翁有愛姬姓何,名昙,一說名玉仙;号白雲,一說号白雲道人。其人聰明敏捷、通達事理;喜歡畫小幅山水風物,擅長小篆,為書畫史所記載;通曉音律。癡翁曾請兩京絕手琵琶張祿為何氏傳授技藝,何氏盡得張祿的琵琶之妙。癡翁每自創制作品一曲,便立即讓何氏演奏。
曾有詩紀其事雲:
忽雷曾說鄭中丞,不似女郎樓上聽。
此日白雲推卻處,癡翁清賞倚雲屏。
癡翁居于金陵冶城(也稱冶亭,在今江蘇南京市内朝天宮一帶;相傳為三國吳冶鑄處、一說為春秋時吳王夫差冶鑄處。),其居号曰“卧癡樓”。關于“卧癡樓”,上文已提及,見于金琮與盛時泰詩中。
卧癡樓距離卞忠烈廟大約百餘步。
據《江南通志》卷三十七《輿地志·壇廟(祠墓附)·江甯府》載:
“卞忠烈廟,在冶城西,祀晉卞壺及二子眕、盱。”
卧癡樓中的幾案、筆硯、圖書、彜鼎、香茗、飲食等,全都精良雅潔。
吳中楊循吉與癡翁有交往,曾為他作《卧癡樓記》。
誰為楊循吉?
楊循吉(公元1458~1546年),字君謙,明代蘇州府吳縣人。明憲宗(朱見深)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進士,授職禮部主事。喜好讀書,每領會書中意趣,辄手舞足蹈,不能自禁,人稱“颠主事”。因多病而緻仕,居于支硎山[位于蘇州市西郊,以東晉高士支遁(号支硎)得名,又名觀音山]下,課讀經史。性情狷介,常持人短長。明武宗南巡至南京,召其賦《打虎曲》,稱旨,令改為武人裝扮,随從于左右,常使其作樂府、小令,以俳優待之,恥而辭歸。晚年落寞,愈加堅癖自好。有《松籌堂集》及雜著多種。
《卧癡樓記》暫未尋得,未知是否還流傳于世間?
吳小仙畫有癡翁小像一幅。
吳小仙是誰?
吳小仙,即吳偉(公元1459~1508年),字次翁;号小仙,又号士英、魯天;明代湖廣江夏人。工畫,明憲宗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被征召至京,授予錦衣衛鎮撫。喜好飲酒,一日酒醉之中,奉命創作松泉圖,不小心将墨汁打翻,污染畫紙,即信手塗寫,成畫一幅,皇帝驚歎,呼為“仙筆”。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公元1488~1505年)年間,授職錦衣衛百戶,賜有“畫狀元”印章。後歸還金陵,病酒而卒。
沈石田曾就吳小仙的癡翁小像作畫贊雲:
眼角低垂,鼻孔仰露;旁若無人,高歌闊步。
玩世滑稽,風颠月癡;灑墨淋漓,水走山飛。
狂耶?怪耶?衆問翁而不答,但瞪目視于高天也。
沈石田,即沈周(公元1427~1509年);字啟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明代蘇州府長洲人。年少時,從學于陳孟賢,博覽群書。其文章得力于《左傳》,詩歌宗崇白居易、蘇轼、陸遊,書法仿效黃庭堅,繪畫取法宋元諸家,自成一體,為一代大師,與唐寅、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大家,而文、唐均是其後輩。終身未仕。每每興至,對客揮灑,煙雲盈紙。畫成之後,自行題詩或自作題記,亦多精采。其詩畫傳布天下。有《客坐新聞》、《石田集》、《江南春詞》、《石田詩鈔》、《石田雜記》等。
沈周的《石田詩選》中,有《贈史癡翁》詩。
《贈史癡翁》
沈周
我昔聞癡翁,已及三十年。
不知翁為人,名癡胡其然。
癡本性不慧,朦朣百不便。
今年阖闾城,握手在市廛。
角巾摺軟羅,腰帶敝帛纏。
短屦草獵獵,長袖雲翩翩。
溫慰未通語,辄歌沈醉篇。
拉翁黃公垆,買酒醉聖賢。
卻杯不事飲,莫與癡為緣。
我謂癡所發,必恃酒為權。
無酒癡不成,癡酒不可偏。
雲癡豈假酒,假酒癡不全。
我癡抱混沌,七竅莫我穿。
若謂酒使我,良馬亦俟鞭。
人以黠教我,我自信癡蟬。
人以嗤我畫,我畫師癡虔。
手探夾袋中,出具置我前。
水墨乃從事,慘澹開雲煙。
大幅及小幅,紙影彌山川。
圖成贅言句,草次亦及玄。
市上諸小兒,驚駭謂之仙。
清虛結簪衲,莺花亦留連。
要去不掉頭,急急箭脫弦。
無慕豪富門,腳版如鐵堅。
此翁所以癡,以故囊無錢。
于人有雌黃,常在口角邊。
于人有孝義,記注一大編。
此翁不癡者,人焉得知焉。
吳人多癡呆,翁豈吳人傳。
翁雲我吳産,此病知莫痊。
我生迨八旬,落魄如風颠。
不知人所毀,亦不求人憐。
種竹欲借地,買書常賣田。
蓬蓬被白發,咄咄書青天。
我颠與翁癡,癡颠相比肩。
約為老兄弟。逍遙覓彭錢。
因為此詩,癡翁非常高興,他說是:
“這是石田翁用他的真情實感為我所作的真實寫照。”
從詩中可以看出,沈周以癡翁之“癡”對應自己之“颠”,同為性情中人;二人還相約為“老兄弟”,更可見感情之笃厚。
那時,知心好友準備酒菜,邀請癡翁作畫。癡翁一邊喝酒一邊創作,似乎毫不費心、也不用力,頃刻之間,便能完成作品數幅。每每酒醉之後,癡翁創作的興緻就會更加豪邁雄壯,他的畫作就會更加揮灑縱橫,以至于他會像發狂一樣自得其樂地大叫。
據載,有一次,癡翁買了舟船,特意前往吳中,去拜訪沈周。
到了沈周家中,恰巧沈周外出,癡翁見堂中有幀好的白絹畫布,他便濡墨揮筆,寫成山水一幅,不題姓名,灑脫而去。
沈家的奴仆請癡翁留下姓名,癡翁笑着說到:
“你家主人看見畫作,便是我與他神魂之間的交流,又何必留下姓名?”
沈周回來之後,看到癡翁的畫作,說是:
“我看過的畫作很多。吳中之地,沒有人能畫出這樣的作品,若非金陵史癡,沒有人能成就此作。”
于是,沈周派人四處尋找癡翁,并邀請他回來。邀回之後,沈周一看,果然是癡翁。二人相互一笑,癡翁遂留在沈周家中,三月之後,他才返回金陵
後來,沈周每到金陵,大多時候,他都會客居于癡翁的卧癡樓中。
直到八十多歲時,癡翁仍然身體健康,他飲起酒來、行步之時,依然如同少壯人一般。
癡翁還曾為自己出過一次生殡。
其時,癡翁混雜在親友當中,伴着送葬歌曲,讓親友将“靈車”送出聚寶門(即中華門,明城牆十三座城門之一,位于南京市秦淮區中華路南端)外,其看透人生、不屑世事牽累,就是這般地放達。
據說,癡翁生前已預知自己的死期,他後來無疾而終。
《金陵瑣事》的作者、明人周晖說是,他收藏有癡翁的畫作一冊。在這本畫冊的結尾,癡翁親自書寫到:
“餘年六十矣,發白,精神尚健快。閑處終日,高卧癡樓,蒸香煮茗,四望皆遠山拱翠,飛鳥時鳴,不留繁雜之冗;靜觀自得,而與車塵馬足,了無所系于心。貧處如常,足以樂矣。日有詩人文士往來,以詩酒為談笑,以風月為戲谑。弄筆,作林木泉石;人以為債索,亦可笑也。吾妻樂清道人朱氏,亦年五十七矣。更索吾作戲墨,乃為圖此。若好奇博雅求古者見之,則可發一胡蘆耳。弘治丙辰十月十三日,癡書。”
弘治丙辰,為明孝宗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
由此推算:
癡翁當生于明英宗(朱祁鎮)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卒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以後。
癡翁之妻樂清道人朱氏當生于明英宗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
曾在明世宗(朱厚熜)嘉靖朝擔任内閣首輔的費宏曾為他人所收藏的癡翁畫作題詩。
《為三府安公題所藏史癡翁圖二首》
費宏
之一
雨收雲淡東風軟,疊疊林巒青似染。
翠藹晴岚撲面來,遊人選勝開春宴。
小小亭台載酒過,深深樓觀題詩遍。
芳樹交加百鳥鳴,清溪掩映千花豔。
誰摹此景筆頗奇,無限風光歸匹練。
使君胸次若藏春,愛此尋常舒複卷。
畫惟寫意不須工,境若會心非在遠。
陽和有腳望循行,寒谷吹噓待鄒衍。
之二
萬壑千崖堆玉塵,老松僵立霜皮皴。
行人飛鳥不見影,漁蓑揭揭趨江濱。
荒村酒薄魚可換,徑買一醉甯知貧。
詩人往往好畫此,不誇錦帳羅醲醇。
使君愛詩複愛畫,行吟坐對皆天真。
高堂六月苦炎熱,披圖便覺融心神。
清飙拂座送涼冷,寒岫照眼增嶙峋。
欲憑一問茅檐下,或有扃門高卧人。
十才子(李夢陽、何景明、徐祯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之一、前七子(李夢陽、何景明、徐祯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之一的李夢陽曾作《題史癡江山雪圖》:
“雪之天,黯霮,凡雲色異,獨雪同,詩曰,上天同雲,是已。雪之山,巅不骨,溪壑淺,蹊徑迷,雪甚,則樵不入。雪之水,雲同天一,有舟蓬白,而人蓑笠之,則水見矣。雪屋,檐直,或明其窗、柱,然不見茅與瓦。雪之驢,下視淩競,若臨窟蹈穴。雪之人,目曠而神斂,眩眩然,光奪之也。雪之木,枯則白其上皮,花葉,雪則皓其心。雪無風則勻,勻斯畫矣,即妙筆勿畫弗勻之雪,何也?勢使然也。畫之勢貴粗蕩、近詳遠略,情貴雅而包,意貴減而宛,氣貴豪而洶,色貴凜而潤,五者,雪之良者也。李子嘗論及畫事,田生曰,其惟史癡乎,江山一圖近之矣。是圖今落于吾家,李子取而觀之,曰,微癡,吾誰與言雪?”
李夢陽收藏有癡翁的《江山雪圖》,珍愛有加。
明人莊昶《定山集》中有《壽蔣母序》,其中提及癡翁雲:
“……乃以史癡壽圖,諸大方家壽軸,請予書其上,持以壽母,而母庶幾,其有言曰,仁義中正,而主靜者,雖吾婦人,亦不能無分也……”
明人唐順之《荊川集》中有《指揮佥事湯雪江墓碑銘》,言癡翁雲:
“……嘗以事之江東,聞史癡者,能詩畫,善诙諧,夜造其門,時盛暑,癡散發披襟而出,握手歡甚,绐之舟中,載至邳,數月而返,公本将家子,當其擐甲躍馬,須髯奮張,可謂雄勇,其興緻所至,乃絕與騷人逸士号為清狂者相類若……”
此事前文已及。
明代書畫著錄《鐵網珊瑚》載:
方登,字嘯門,建業人,自号樵成子,畫仿史癡翁。
《列朝詩集》言方登雲:
畫仿史癡翁,書摹雲麾,間為小詩以自适,一生不見貴人。
錢謙益《牧齋有學集》卷六《秋槐别集》中有詩,及癡翁。
《丙申春,就醫秦淮,寓丁家水閣,浃兩月,臨行作絕句三十首留别,留題不複論次》
錢謙益
之二十八
樸繪楊亭與盛丹,黃經古篆逼商盤。
史癡畫史徐霖筆,弘德風流尚未闌。
清人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中,列有關于癡翁的著作:
《史癡翁傳》(楊循吉作)。
世間奇人異士多矣,為世隐沒者不在少數。癡翁不孤,有沈周約為兄弟。癡翁放達,一笑嫁女,傳為佳話。偶然見有述及癡翁者,吾即仰慕其神仙之姿、通達之态,遂做成此文。
沈石田曰:此翁不癡者,人焉得知焉?
此翁不癡,石田翁知之。
此翁不癡,五百年之後,吾人亦知之。
————————————
主要參考資料:
1.明·周晖《金陵瑣事》
2.明·張君寶《張三豐先生全集》
3.明·曹學佺《石倉曆代詩選》
4.明·朱謀堙《畫史會要》
5.明·李夢陽《空同集》
6.明·唐順之《荊川集》
7.明·莊昶《定山集》
8.明·沈周《石田詩選》
9.明·賀複征《文章辨體彙選》
10.清·倪濤《六藝之一錄》
11.清·張英《禦定淵鑒類函》
12.清·孫嶽頒《禦定佩文齋書畫譜》
13.清·姚之骃《元明事類鈔》
14.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
15.清·趙田恩《江南通志》
16.清·錢謙益《牧齋有學集》
17.清·王士祯《香祖筆記》
18.清·朱彜尊《明詩綜》
19.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
20.清·聖祖玄烨《禦選宋金元明四朝詩》
21.清·陳邦彥《禦定曆代題畫詩類》
22.《中國曆代人名大辭典》
23.清·陳夢雷《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24.清·陳夢雷《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25.清·陳夢雷《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26.清·陳夢雷《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全文結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