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位導演拍攝了一部紀錄片,題目叫做《接屍人》,講述了一位不到40歲的殡儀車司機每天的工作日常。從業兩年多的時間,這位師傅已經接送了超過2000具遺體,他說自己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跟逝者說話”。
這位殡儀車司機姓王,是一個退伍軍人,從部隊出來後被安排進了殡儀館工作。最開始他是非常抵觸這個工作的,甚至一度想過放棄,但終究沒熬過現實,為了養家他硬着頭皮幹起了這份工作。
要說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王師傅說應該是剛入行的頭一晚上。畢竟剛接觸這個行業,再加上平時聽到的關于殡儀館裡的各種謠傳,王師傅壯着膽子把能打開的燈全部都開了,一個人瑟瑟發抖地蜷縮在床上,心裡一遍又一遍地祈禱着千萬别有任務!
可是怕什麼來什麼,深夜領導的一個電話吓得王師傅差點從床上跳起來,要去距殡儀館一個多小時車程的農村接一具遺體。去的時候還好,空車也不感到害怕。到了現場,王師傅幫忙把遺體擡上靈車後,問哪個家屬和他一起坐車走。不料,家屬都說自己開車走,讓王師傅在前面帶路。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又全是土路,王師傅說“感覺像是熬了幾十個小時”!
做這行久了,王師傅自己也主動去避諱一些事情,比如從不參加别人的婚壽喜宴、不去産房看望剛出生的新生兒、甚至不會邀請别人坐他的車。“畢竟每天在跟死人打交道,在大多數人看來身上沾了不幹淨的東西,覺得晦氣。”王師傅自己也挺無奈。
一個人接送遺體時,為了避免孤獨,他會試着跟躺在後面的逝者“講話”。當然,就是王師傅在自言自語。“感覺這就像一場心靈洗禮,跟他們對話時能感受到生命的短暫和可貴,就像跟自己和解,此時也不覺得他們可怕了,反而喜歡這種能認真講出心裡話的環境。”
以上的案例便是現實中殡儀車司機的真實生活,從一開始連自己都接受不了這份工作,到後來内心的堅定以及從工作中獲得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一路堅持下來的心酸估計隻有王師傅自己才最清楚。
其實,生活中人們對殡葬這個行業确實存在着很大的偏見,甚至當知道身邊有人在從事相關工作時,會找各種理由拒絕正面接觸。網上曾報道過一個90後的姑娘,因為從事的是入殓師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給去世的人化妝,家人來送她入職的第一天甚至都不願意下車,他們認為這種地方很“晦氣”。
殡儀車司機隻是負責接運遺體,比起入殓師和火化師的工作,司機的活兒看起來要輕松不少。可即便這樣,人們依舊對這份工作諱莫如深,對從事這個工作人也是避之不及。為何人們會認為當殡儀車司機很吓人呢?是哪些原因造成了人們對這個行業的誤解和偏見呢?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四方面來分析。
一、傳統觀念中對死亡很忌諱,人們的偏見會造成對這個職業的誤解。一提到殡儀館,腦海中立馬浮現的就是冷冰冰的遺體和家屬痛徹心扉的哭喊聲,陰森壓抑的環境會讓人們不自覺打起冷顫。死亡是人生旅途的終點,傳統觀念中人們對這個詞語很忌諱。
殡儀車司機因為從事的是專門接運遺體的工作,需要跟逝者近距離接觸,所以出于心理上的恐懼人們往往見到殡儀車會遠遠躲開。不光如此,很多做生意的人比較信奉一些傳統的東西,會誇大某些因素對自己生意帶來的影響。所以有些洗車店或維修店在看到殡儀車上門時,會拒絕為他們服務,這種觀念上的偏見直接導緻了人們對這個行業的誤解越來越深。
二、工作時間比較随機,尤其是深夜需要去偏僻的地方出任務會加重這份職業帶給人的緊張感。人去世的時間具有不确定性,有句話叫做“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說的就是生活中随時會遭受各種意外,而這些我們根本沒辦法提前預料。
人如果在白天去世,相對來說情緒并不會太緊張,畢竟到處車水馬龍、光線視野都很開闊,心理上不會有太大的壓迫感。
如果是在晚上去世,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夜晚本來光線就暗、環境也特别安靜,這種情況下人容易胡思亂想。特别是一些偏遠的郊區,路面颠簸不平,而且根本沒有路燈,兩眼一抹黑的環境下要做到淡定不緊張還真需要強大的勇氣。
就像前文介紹的王師傅,夜晚去農村接運遺體時不光要時刻關注颠簸的路面,還要時不時往車後看遺體會不會因為颠簸被摔出車廂。普通人如果沒有強大的内心,确實很難勝任這份工作。
三、人去世的原因各不相同,因為遭遇意外而不幸離世的遺體比較恐怖,需要工作人員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人如果是壽終正寝安然離世,其樣貌看起來可能并沒那麼恐怖,留給後人的印象也很安詳。如果是遭遇意外或其他原因不幸去世,其容貌或許會比較猙獰。
像那些遭遇嚴重車禍不幸喪生的人,可能遺體已經殘缺不全,空氣中也會到處彌漫着令人作嘔的血腥味兒。如果是心理素質不好的人,在看到這一幕後,可能早已吓得語無倫次甚至大腦空白了,更别說接下來還要将遺體搬到殡儀車上并運送至殡儀館冷藏。
王師傅在剛接觸這一行時,就遇到過因為車禍不幸身亡的人,“坐在駕駛座開車時眼睛甚至都不敢往後看,胃裡也一陣陣翻滾,好不容易到了殡儀館,趕緊停好車在路邊忍不住吐了出來。”隻能說做任何一行都不容易,都需要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艱辛與不解。
四、接送遺體的途中可能發生意外,普通人無法對這一現象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加大了對殡儀車司機的偏見。這種情況雖然很少見,但并不代表不會發生。
前文的王師傅就遇到過這種讓人驚悚的一幕,“逝者”在半路上不知為何突然坐了起來,家屬得知後喜不自勝,趕緊調轉車頭去往醫院。可作為司機的王師傅卻被吓得不行,畢竟這種情況确實很少見!
經驗豐富的司機知道這可能是“逝者”出現的一種假死現象,一路上因為車輛颠簸讓逝者又恢複了生命體征。可是普通人根本不了解這背後的科學原因,隻會憑個人的猜測和臆想給出錯誤的解釋,久而久之對這個行業的誤解就越來越深,偏見也越來越大。
從以上四方面的分析來看,真正可怕的并不是殡儀車司機這份工作,而是由于人們的不了解導緻心理上的偏見,讓這份職業看起來吓人。其實,任何一份工作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和敬畏,殡儀車司機同樣如此。
他們被稱為是“靈魂的擺渡者”,送逝者走完人世間的最後一程,理應得到我們的理解和尊重。而且這份工作并不單純是開車那麼簡單,也需要具備基本的工作能力。那當殡儀車司機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呢?
一、強大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身體素質,能夠從容應對工作中的各種偏見和意外情況。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從事這份工作需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能坦然面對因為各種原因去世的遺體,同時對身體素質要求也較高。
前文說過人去世的時間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這個崗位上需要随時保持在崗狀态。白天上班還好,畢竟人的作息規律就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但如果是晚上出任務就比較辛苦了,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還要克服内心的恐懼,如果膽小、體質弱是不建議從事這份工作的。
二、娴熟的駕駛技巧和基本的維修技能,以防車輛在行駛中意外出現故障給逝者家屬造成不便。因為人們存在偏見,所以工作中很多事情需要由殡儀車司機親自動手去完成,比如清洗車輛、簡單的檢測維修等等,很多汽車店是拒絕接收這樣的業務的。
當然,當司機的前提就是必須具備娴熟的駕駛技能,能夠從容應對各種情況的道路。同時,也要能簡單處理車輛的常見故障和毛病,經常對車輛進行各種檢測和維護保養,保持車輛一直處于良好的行駛狀态。這樣才能保證每一次的任務都能順利圓滿的完成,讓逝者在世間的最後一程走得安詳,家屬也能稍微平複悲痛的心情。
總結
任何一個行業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誤解和偏見對從事這個工作的人抱以歧視的眼光,他們也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付出着,他們是值得尊重和敬畏的。
雖然殡儀車司機面對的是去世的遺體,但在做這份工作時更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貴,體現出生命的價值。摒棄偏見、抱着尊重理解的态度來重新認識他們,我相信誤解會越來越少,而我們自身也會對他們充滿更多的敬畏和尊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