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山東專升本大學語文必背25篇全文

山東專升本大學語文必背25篇全文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4-20 06:53:15

  《秋水》常考點

  一、文學、文化常識

  1.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後世并稱老莊

  2.《莊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争鳴中反映道家學派思想的代表著作,由内篇,外篇和雜篇組成。唐代以後又稱《南華經》,《莊子》中有許多著名的寓言故事,如《螳臂當車》、《東施效颦》、《匠石運斤》、《庖丁解牛》等等。

  二、詞語解釋

  (1)實詞

  1兩(水邊)(水中的小塊陸地)(高岸)之間

  2不見水(盡頭)

  3河伯(才)(掉轉)其面目

  4(開始)吾(不)信

  5(現在)我(看到)(您)之難窮也

  6吾非至于子之門則(危險)矣

  7(限制)于(季節)也

  8(束縛)于教也

  9觀于大海,(才)知爾(鄙陋)

  10爾将可(參與)語大理矣

  11不知何時(停息)而不盈

  12不知何時(停止)而不(空,流盡)

  13水旱不(覺,影響)

  14此其(超過)江河之流

  15不可為量(計算)

  16而吾未嘗以此自(認為......多,誇耀)者

  17(好像)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18(正)(存念)乎見少

  19不似豪(末梢)之在于馬體乎?

  20不似爾(先前)之自多于水乎?

  21望(……的樣子)向若而歎曰

  22(直流的水)流之大

  (2)古今異義

  1百川灌 ( 特指黃河 )

  2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專通某種學問)

  3計中國之在海内(中原地區)

  (3)通假字

  1 不牛馬 (“辯”同 “辨”,辨識。)

  2拘于也 (“虛”通墟,所居之所)

  3人九州 (”卒”同”萃”,聚集。)

  4不似末之在于馬體乎 (”豪”同”毫”,動物身上的細毛。)

  (4)虛詞

  1于是(語氣詞,相當于“乎”,無義)

  2河伯欣(形容詞詞尾,……的樣子)自喜

  3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動詞,認為)

  4而吾未嘗此自多者(介詞,憑)

  5伯夷辭之為名(連詞,來)

  6以天下美為盡在己(助詞,的)

  7野語有曰(代詞,這樣的話)

  8我謂也(助詞,賓語前置标志)

  9今我睹子難窮也(助詞,取獨)

  10順流東行(連詞,表修飾)

  11少仲尼之聞輕伯夷之義者(連詞,表并列)

  12吾未嘗以此自多者(連詞,然而)

  13是焉(介詞,在)

  14至北海(介詞,到)

  15吾長見笑大方之家(介詞,表被動)

  16井蛙不可以語海者(介詞,介入對象,不譯)

  17莫大海(介詞,比)

  18今爾出崖涘(介詞,從)

  19方存見少(相當于“于”,介詞,在)

  20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語助詞,表反诘)

  三、詞類活用

  1秋水至 (名詞做狀語, 按時節)

  2順流而行 ( 名詞做狀語, 向東)

  3今我睹子之也 (形容詞做動詞,走到盡頭)

  4東面而視 ( 東, 名詞做狀語, 向東) ( 面,名詞作動詞, 面對)

  5仲尼之,而伯夷之義 (少、輕,意動用法,認為……少,認為……輕;聞,動詞用作名詞,見聞)

  6不可為數(名詞做狀語,用量器。)

  7而吾未嘗以此自者 (形容詞做動詞,以為多。)

  8以天下之為盡在己(形作名,美景)

  9此矣(形作動,終結)

  10不知何時止而不((形容詞做動詞,滿溢)

  四、 特殊句式與固定句式

  1、介詞結構後置

  ①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醜。

  如今你從河岸邊走出來,看到了大海,才知道自己的鄙陋。

  ②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天下的水,沒有哪個比還海更大的了。

  ③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

  (這是因為)我自認為從天地那裡承受了形體并且從陰陽那裡秉承到元氣。

  ④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不正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漲而自滿一樣嗎?

  2、賓語前置

  ①以為莫己若者

  認為天下沒有誰比得上自己

  ②我之謂也。

  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

  ③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

  正存念會被人看少,又憑什麼自滿呢?

  3、定語後置

  ①聞道百

  聽到了上百條(許多)的道理

  4、省略句

  ①百川灌河(省略介詞“于”)

  衆多河流的水注入黃河

  ②尾闾洩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省略主語“海水”)

  尾闾洩漏海水,永無停止的時候,但海水卻不會流盡。

  ③人卒九州(省略介詞“于”)

  人們遍布在九州

  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 ( 省略介詞的賓語 )

  伯夷辭讓天下以此來取得名聲,孔子談論天下以此獲得博學的美名

  (注:如果“以”解釋為連詞就不算省略句)

  5、被動句

  ①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我将永遠被有極高修養的人所譏笑

  ②方存乎見少

  正存念會被人看少

  2、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笃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井裡的青蛙不可以和他們談論海,是因為他們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對隻生存在夏天的昆蟲不可以和他談論冰雪的事,是由于他被生存的時令所限制;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所束縛。

  固定句式

  1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非……則”,表示假設,譯為:“如果不是……就……”)

  我如果不是來到您的門前,就危險了。

  2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且夫……”,再說,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層意思)

  而且我曾經聽說有人認為孔子的見聞少,伯夷的節義輕(不值得看重)的話

  五、包含成語

  望洋興歎: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歎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贻笑大方:指讓内行人笑話,含貶義。

  稊米大倉:比喻非常渺小。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隻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短淺,思路狹窄的人。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

  六、賞析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讨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全文可分成七個片斷,這裡選用的是第一個片斷,寫河神的小卻自以為大,對比海神的大卻自以為小,說明了認識事物的相對性觀點。進而說明了人類對于自身的認識是受到嚴重局限的,人應該清楚自身的渺小和認識的局限性。

  全文可分成兩個層次,第一,為了講清楚相對論的觀點,作者首先用河神和北海若作了一個小大之比,一小一大對比十分鮮明,然而,北海若卻不敢“自多”,因為他“比形于天地”,“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闡明了事物的相對性的觀點。第二,在此基礎之上,說明了人與外物相比,無論是從數量上和其所占據的空間上,都是非常渺小,認識因而十分有限,因此,不可以“自多”。

  作者虛構一個寓言故事,以此展開說理,深奧抽象的哲理得以準确生動的闡釋。另外,作者在寓言故事中又用連類設喻和多重對比的方式,使其說理既形象生動,容易明白,同時又邏輯嚴密,無懈可擊。寓言中幾乎所有的事物均被邏輯說理緊密地聯系為一體,互相關聯,從而構成了一個寓言的整體,非常奇妙。

  語言方面,景物描寫的運用襯托了河神前後不同的認知境界;大量的排比句和反诘句配合使用,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氣勢,強化了說理的力量。

  山東專升本大學語文必背25篇全文(山東專升本大學語文30篇必考文章之秋水常考知識點)(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