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黑龍江警方獲悉,黑龍江七台河市公安局近日接群衆舉報,發現一名疑似在逃人員李某,其謊稱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但言語間總夾雜着一句疑似山東話的口頭語。經兩地警方協作,最終查明這個李某實際上姓張,而且是一名潛逃28年的命案逃犯。
漏洞百出的“三無”人員引起民警注意
2021年1月,七台河市公安局金沙分局刑偵大隊在工作中根據群衆舉報,轄區一新到外來無戶籍人員李某,形迹可疑,疑似為在逃人員。
獲此線索後,金沙分局高度重視,立即組織精幹警力,開展工作。
經查,李某屬于無身份證、無戶籍信息、無親無友的“三無”人員,自稱生于黑龍江,父母雙亡、沒有戶口、一直在外流浪。2019年流浪至七台河,因為疫情暫時居住此地,且對民警和社區人員的走訪極為抗拒,行迹十分可疑。
一句口頭語方言讓命案逃犯露出馬腳
七台河警方将七台河市和黑龍江省30多年來負案在逃人員的信息進行了比對,并沒有發現線索。民警擴大偵查範圍将李某的圖像與全國各省市30多年來網絡逃犯進行了反複多次詳細比對,依然沒有發現任何有用線索。“難道他隻是個流浪漢?”
此時,已是農曆大年初一,民警得到消息,李某打算在過完年後,要再次外出流浪。
正在工作毫無進展之時,七台河市公安局金沙分局副局長王佩友主動放棄春節休假,憑借多年的刑偵經驗,反複梳理現有線索,李某說話時總不經意間夾帶一句口頭語,引起了王佩友的注意。
“這句口頭語不是東北話。”王佩友是刑偵戰線的老民警,早年去過山東地區辦案,感覺這個口頭語像山東口音特有的口頭語和口音。
王佩友雖然心裡犯難,但作為一名老刑偵,哪怕隻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于是他立即調整偵查方向與山東省公安部門聯系,請求幫忙辨認,經過多方辨認,确認這句口頭語高度疑似山東招遠地區特有方言。
兩地警方通力協作 逃了28年的命案逃犯終落網
得此線索後,王佩友立即與山東招遠警方聯系,請求協查曆年、特别是20年以上負案在逃人員,重點是當時因技術手段和特殊原因無法上網的負案在逃人員中,是否有與李某體貌特征相似人員。
得到協查通報後,山東省招遠市公安局也高度重視,立即組織警力開展工作,發現李某與28年前在山東省招遠市一故意殺人逃犯張某體貌特征極為相似。因當時張某信息不全,所以無法被列為網上逃犯。
聽到這些線索讓王佩友興奮不已,七台河警方立即将犯罪嫌疑人的相片、視頻和生物剪裁等信息立即發送給招遠警方,信息共享。山東招遠警方經過多方走訪,尋找到了當時張某某生活村裡的多位老鄰居,老街坊,進行辨認,确認李某與張某為同一人。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2月19日,正值農曆正月初八,在兩地警方的通力協作下,七台河警方在金沙新區某小區将已經收拾好行李打算再次潛逃的張某成功抓獲。
審訊中,張某依然存在僥幸心理,堅稱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黑龍江人,并用老婆、房子、孩子等事先編造好的大量謊言掩飾自己身份。
刑偵民警憑借審訊經驗以及掌握的大量證據,将其謊言一一戳穿,在民警用了幾句山東招遠的特有方言與其交流後,張某怔了一下,頓時淚流滿面,心理防線被全線攻破,如實供述了其于1993年5月8日在山東省招遠市畢郭鎮嶺上村村西公路故意殺人潛逃至今的犯罪事實。
目前,63歲的山東籍犯罪嫌疑人張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通訊員 楊鑫有
文/王浩雄
來源: 北京頭條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