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一詞,在我們生活中再常見不過了,但細想一下會發現,為什麼表示方向的兩個字“東”和“西”,組合起來的意思就變成了表示物體?比如“買東西”、“這個東西”、“什麼東西”,為什麼是“東西”而不是“南北”呢?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東西”一詞的由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東西”的含義,一是表示方向,比如“東、南、西、北”,二是泛指各種具體的或抽象的物體,比如買東西、寫東西、玩東西。
在古代,“東西”還有别的意思,比如表示旁側、近旁,歐陽修有首詩裡的“東西”便是此義,“念花意厚何以報?唯有醉倒花東西”。
還有一個意思是代指七、八十歲。不知道“老東西”這個詞裡的東西是指人還是指年歲。
其實在大多數溯源學說中,東西一詞的兩個基本意思都是有關聯的。
大家最熟知的應該是“史遺說”,東漢時期,商人大多都集中在洛陽和長安,洛陽為東京、長安為西京,故俗語有“買東”“買西”之說,所以“東西”成為貨物的代稱。我認為這個說法無法把“東西”一詞的意思解釋完整,所以我更偏向于“五行說”。
我國古代把“金、木、水、火、土”稱為“五行”,認為五行是萬物的本源,同時分别代表了五個方位“東、南、西、北、中”,還把“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癸)和“五行”對應起來,組成“五方”,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
從“五方”裡我們就能看出,東和西屬木和金,而南北中屬水、火、土,水、火、土是最常見的,被古人忽視掉了,而木(植物、莊家)和金(金屬、礦物)最受人們重視,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的物質,所以人們就把木和金對應的方向組合起來,用“東西”來代表世界上所有物體。
有個故事便是這個學說的佐證,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朱熹,在路上碰見朋友盛溫如提着籃子上街,朱熹便問道:“你上哪兒?”盛溫如回答說:“上街買東西。”朱熹又問:“難道不能買南北?”盛溫如回答道:“當然不能。”然後根據“五方”解釋道:“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凡屬金木類,籃子裝得了;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水火之類籃子是裝不得的,所以隻能買‘東西’不能買‘南北’。”
“東西”還有種解釋就跟方向不沾邊了,這個學說叫“形聲說”。
據文字學家考據,“東”字本義為“橐”,表示“兩頭開口,需要用繩子系紮的口袋。”
《山海經》橐蜚
“東(橐)以繩系之乃納百物”故“橐系”久而久之流傳為“東系”,音變為“東西”。
橐字讀tuó,但古代東與橐二者發音類似,系與西也存在轉化的基礎,所以這個學說還是很嚴謹的。
每種學說都是經過嚴格的考證得來的,也可能它們都是對的,那麼你更偏向于哪一種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