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父母的婚姻對子女影響多大

父母的婚姻對子女影響多大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30 21:19:32

“女兒啊,我今天去參加了一個相親角,有好幾個家庭的男孩子條件都不錯,要不我把你的微信推給他們,你們先聊聊,如果覺得好......”

“不用了媽,我要自己找!”今年60歲的張阿姨小心翼翼地撥通了女兒的電話,可還沒等話說完,就遭到女兒的拒絕。

“這是被女兒拒絕的第八次了”,張阿姨無奈地表示,周圍同齡人都已經成家立業,二胎都生了,女兒今年31歲,卻遲遲找不到對象,關乎到女兒未來的幸福,張阿姨坐立不安。

眼下這一幕是當代無數家庭的真實寫照,子女是崇尚婚戀自由的一代,超前的婚戀觀與父母一代的傳統觀念截然不同。父母普遍認為,子女到了适婚年齡就應該按部就班結婚、生子。而子女對婚姻卻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近日,百合佳緣集團發布報告《中國式相親之父母篇》(下稱《報告》)統計:有四成單身的父母認為,子女的最佳婚齡在30周歲前;另有四成女生的父母認為,女兒的最佳婚齡應在25歲左右,占比略高于選擇此年齡段的男生父母。

子女對于婚姻的态度,讓年過半百的父母着急,不得不一同參與到相親中。《報告》顯示:有六成單身人士的父母表示曾給子女介紹過相親對象,其中男生父母介紹過的占比超六成;然而在單身人群的心中,希望父母給自己介紹相親對象的占比則不到兩成。

父母的婚姻對子女影響多大(父母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子女的婚姻大事有錯嗎)1

時代變遷,兩代人産生觀念的差異化、矛盾問題在不斷被放大。生于變化的是子女,迎接變化的卻是父母。父母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子女的婚姻大事有錯嗎?面對中國式相親,作為父母也同樣在遭受周圍人的無形壓力。

在外漂泊的子女最讓人牽挂

曾經養兒防老、養女當棉襖是民風習俗。如今,老家的發展空間、機遇不一定能給子女最好的。而父母也有了養老保障政策福利,農村的還有幾畝地。身為父母,也期望子女可以去外面的世界闖出一片天地。

鄧燕便是這樣的一個母親。

出生于農村的鄧燕沒有上過學、讀過書,她深知讀書識字的重要性,更明白文化人、進辦公室是好職業。“吃國口糧的都是能人,我期望我的兒子也能出人頭地。”這是鄧燕對兒子的期盼。

數十年如一日,農閑打工、農忙耕收,鄧燕和丈夫幾乎把所有的積蓄用來支持兒子進城上學。夫妻二人從不覺得辛苦,因為兒子不負衆望地考上了一線城市的名牌大學,畢業後順利被國企錄用。每一次跟街坊鄰居提起兒子,鄧燕臉上總是洋溢着自豪和喜悅。

鄧燕說,兒子在大城市裡開了眼界,學到了不少知識,在不斷成長的道路上有了主見和個性。因此,她也很少過問兒子的事情,即是插不上話,也是不好說多,怕說錯話引起兒子的反感。

隻是這幾年,鄧燕有些沉不住氣了。原因是村裡和兒子同齡的孩子都結婚生娃了,但兒子卻剛畢業不久,還四處奔波勞碌忙于工作。“出門在外靠朋友,但更靠老婆。沒有老婆,累了、苦了、髒了,誰來幫襯?”鄧燕提起兒子的婚事,便犯愁。

父母的婚姻對子女影響多大(父母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子女的婚姻大事有錯嗎)2

鄧燕不是沒有向兒子提過找對象的事,也不是沒有人給介紹,但總是被兒子以工作太忙為由推脫。前幾天,娘家村裡給介紹了一個同樣上大學、在城裡工作的姑娘。鄧燕激動地告訴兒子,卻被兒子拒絕了,理由是兩人異地不合适。

談起迫切希望兒子成家,鄧燕整日長籲短歎。一方面,鄧燕老了,身體一日不日一日,她希望趁着自己還有自理能力時可以幫兒子多帶帶孩子;另一方面,鄧燕總是被鄉裡鄉親孤立,每當她們讨論孫子、孫女教育生活等問題,她插不上話,隻能默默地站在一旁尴尬的面帶微笑,心裡感到孤獨和失落。

子女繞膝的幸福早已難現

李叔的故事與鄧燕卻相反。

李叔一輩子幾乎什麼坎坷都經曆了,從大鍋飯,到工人骨幹,再到下崗創業,有房有車,幾十年努力也算是事業有成。

但這幾年,李叔有點看不明白這個社會了。

七年前,女兒考上大學,妻子卻提出離婚,說以前容忍他的壞脾氣都是為了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除了自己的婚姻,更讓他焦頭爛額的是女兒的婚事。興許是受到父母的影響,女兒對自己的感情很有主見和執着。今年28歲的女兒已經工作三年,平時見不到人,見到時也是經常低頭玩手機。

印象中,李叔對女兒找過幾個對象很模糊,女兒也從未主動提及。但在李叔内心深處是希望與孩子有更多交流時間,了解孩子的感情,跟上孩子的觀念和想法。可很多時候,李叔想張口,又張不開口,怕提起婚事遭到女兒數落。

“這個年紀該成家了,整天一幫男女蹦迪算怎麼回事?”習慣了應酬的李叔,卻不習慣女兒的生活規律。李叔辦過企業知道職場應酬有時難免,但愛玩的女兒總不着家卻讓他心慌。

年近半百,經曆世事滄桑,作為别人眼中的企業家,李叔不知道該怎麼辦。盡管李叔有能力、有意願為女兒的婚嫁主動承擔結婚費用,但物質條件卻仍換不來女兒對婚姻的熱情。

對此,李叔曾和前妻還曾多次去相親角,替女兒物色了不少,但更多的隻是作為參考。“作為父母一定想把最好的都給女兒,不希望女兒受苦,但我們能做的隻有幫她把把關,通過我們的閱曆讓她少走彎路。婚姻是人生大事,女兒的幸福最重要,最終還是要她自己決定。”李叔說。

讓子女更加幸福是作為父母的最終目的

替子女婚姻大事操心,也許比自己結婚更需要門徑。婚戀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包辦婚姻的基石是生産資料傳承的必要約束。自由婚戀的背後是兩代人、戀人雙方經濟獨立,但物質的豐富并不一定帶來子女的人生幸福。

然而,這一代父母仍身處社會大轉型的變化中,傳統觀念與當下觀念共在,父母和子女的想法并存。孰好孰壞,為人父母卻時常摸不到頭腦。

子女總把父母與自己之間的交流,都歸于父母一方的唠叨,甚至認為父母在“逼婚”。

但事實上,父母參與孩子婚戀的想法都很簡單。如《報告》所呈現:父母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孩子生活圓滿、趁自己有能力時多幫孩子、借此與孩子有更多交流時間、了解孩子的感情、跟上孩子的觀念和想法。

父母的婚姻對子女影響多大(父母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子女的婚姻大事有錯嗎)3

此外,《報告》中還提到對于子女的結婚費用,四分之三的家長願意盡最大努力,能承擔多少就承擔多少。近六成家長明确表示,不願意子女婚後和自己一起住;另有三分之一家長認為是否與已婚子女一起住無所謂,願意同住的占比僅占8%。

顯然,作為父母窮盡一生都想給予子女最好的,也努力在适應子女的想法和時代的變化,這無疑是一場為人父母的大考。

快速疊代中,父母也隻能期冀如此。年少時,曾憧憬自由而浪漫的青春,身為甯靜港灣的包容與鼓勵,讓子女更加幸福是作為父母的最終目的。

千言萬語,終究可憐天下父母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