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在電腦上看完《阿凡達》,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那個時候就對自己說:如果以後《阿凡達》重映,一定要去電影院還一張電影票。
所以刷到《阿凡達》重映的消息,立馬和朋友約了IMAX版《阿凡達》,彌補11年前的遺憾。
走出電影院,對朋友說的第一句話:卡梅隆,我永遠的神。
這部科幻大作由詹姆斯·卡梅隆自編自導,包攬三項奧斯卡大獎,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全球電影業的革新,真正開啟了院線電影的3D時代,沖擊了無數觀衆的視聽感官,注定是一部難以逾越的裡程碑作品。
《阿凡達》重映再次斬獲了3.75億票房,加上以前的票房,《阿凡達》的總票房再度超越《複仇者聯盟4》成為全球票房冠軍!
今天洛洛就為大家講述一下這部傳奇電影的幕後冷知識。
01
當人們問卡梅隆:“你的靈感是什麼?是什麼觸發了你?”
卡梅隆回答道:“我的整個生命、整個童年讓我創作出了《阿凡達》。”
卡梅隆在加拿大的鄉間長大,他總是喜歡待在森林裡研究各式各樣的小動物,他還喜歡通過繪畫的方式把他腦中的生物、外星世界記錄下來。
▲卡梅隆的原始素描
《阿凡達》這部電影早已在卡梅隆腦海裡構思多年。
1995年,正在拍攝《泰坦尼克号》的卡梅隆,洋洋灑灑寫下了長達82頁的《阿凡達》初稿。
劇本講述了未來的地球因為核洩漏和科技的過度開采,導緻資源枯竭,這時人類發現一顆有生命迹象的地外星球——潘多拉星,一名殘疾士兵被派遣到這顆星球執行任務。
看完這個劇本的人都被其深深吸引,虛拟藝術總監尤利巴托利甚至表示自己讀完到手的劇本後,都流口水了。因為他看到了設計上的巨大可能性,那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是個能創造出獨特新東西的機會。
▲《阿凡達》設定集
可是因為預算和技術的原因,這個項目一直被擱置了十年。失望之餘的卡梅隆并沒有放棄,而是集合了各行各業最頂尖的一批藝術家突破了技術的革新,在2005年正式開拍《阿凡達》。
《阿凡達》的誕生,提高了IMAX 3D、全CG動态捕捉、虛拟攝影系統等電影技術的使用頻率,大幅度增加了全世界的3D電影院以及銀幕的數量,提升了觀衆的電影審美和視聽體驗。
02
男孩在森林裡遇見了女孩,他們相愛,同時他們需要和彼此的信仰、父母、家鄉的文化進行對抗,他們背後所代表的是兩個世界。古往今來,這樣的故事在不斷的上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風中奇緣》。
不少觀衆覺得這樣的故事情節套路,但正是因為簡單的表層叙事才讓《阿凡達》超出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在全世界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國家都取得非凡的成功。
表層故事之下的是關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們的靈魂性、我們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等等,這些則不是語言層面能表達的。
人類與納威人的大戰更是影射了“印第安人戰争”——一場施恩者與受恩者、主人與客人之間的戰争。
03
雖然電影裡沒有明确說明故事發生的具體年份,但根據男主所錄制的視頻日志裡,左下角的時間所顯示,故事發生于2154年的5月到8月,此時的地球早已成為暗淡荒原。
因為工業污染,地球的空氣中硫化物和有毒氣體嚴重超标,整個天空成為了焦黃色。
由于資源的匮乏,當時的地球上有大量的工廠,專門生産人工合成蛋白棒。
而人類的主食是污水中的螺旋藻,因為發現了潘多拉星,他們考慮引入潘多拉星上一種具有自我複制功能的肥蝦蟲,它是更美味的蛋白質來源。
這個設定在奉俊昊的《雪國列車》也出現過,末日底層人士吃的蛋白棒其實是用小強制作的。
所以如果真的有一天世界末日了,大家都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了吧。
04
阿爾法半人馬星系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系統,它有三個太陽,潘多拉是它的14個衛星之一,擁有生命迹象,在潘多拉星的天空中那個很大很美的懸空星體叫作波呂斐摩斯星。
那些如夢幻般懸浮在空中的大山,被稱為哈裡路亞山,宛如鬼斧神工。
為了尋找靈感,設計團隊曾探訪中國,研究了黃山、桂林、張家界等多個地區的特色地貌。
電影中,RDA的總監帕克把一塊超導體礦石放在永磁體上方,超導體礦石在半空懸浮。
哈裡路亞山周身都是這種超導體礦石,所以山體能夠懸浮在空中。
05
潘多拉星的空氣中含有有毒硫化物,人類在潘多拉星必須帶上一個面具才能呼吸。
潘多拉的生物則适應了這樣的空氣,以至于自身也多少帶點毒性,所以看上去都極端鮮豔、亮麗。
動植物這種豔麗的視覺靈感,來自于卡梅隆常年在海底探索的所見所感(《泰坦尼克号》《重返俾斯麥戰艦》《深淵幽靈》《深海異形》),他把水中的一些植物特性,搬到了陸上世界。
潘多拉的動物如重铠馬、錘頭雷獸、斯塔姆獸、死神獸、蝰蛇狼都是六條腿的,而天上飛的迅雷翼獸、魅影是四個翅膀加上兩條腿。
潘多拉的所有生物設計,卡梅隆都咨詢了生物學家,做到有理有據、符合基本科學邏輯,且蘊含深意。
06
納威人有自己專門的語言系統。
卡梅隆要求這門語言輕松易學,在此要求下,語言學家保羅·弗羅末為潘多拉星球精心設計了全套的語法和近1000個納威語單詞。
納威人的語言比較接近澳大利亞口音,所以來自澳大利亞的男主(薩姆·沃辛頓)能夠更容易學會這門原創語言。
除了專門的語言系統,納威人還有獨特的算術系統:八進制。
這是因為納威人一共有八根手指,而主角團定制的阿凡達,為了照顧宿主的生理習慣,是十根手指的奇形種,這也是女主為什麼能一眼識别男主的人類身份。
07
潘多拉星比地球少20%的重力,這不僅讓納威人體型高大修長、人均三米,還讓他們有很強的跳躍能力。
起初納威人的設計是像兩栖動物以及爬行動物那樣的外形和外星人的結構,有觸角。
但卡梅隆卻意識到:如果納威人不具有美感,就無法吸引觀衆,男女主的愛情故事也不能成立。
最終納威人的外形集合了動物的特征,有貓的耳朵和尾巴,狐狸那樣的大眼睛。
納威人的身體主色調是藍色卻是從始至終都确定的,一方面是因為在傳說的印度宗教裡,神的顔色都是以藍色為主;另一個方面則是因為卡梅隆本人很喜歡藍色,他認為這是非常漂亮的外星人的基本膚色。
08
由于女主角的飾演者佐伊·索爾達娜是一個左撇子,于是卡梅隆在設計納威人拉弓姿勢時,都讓他們右手持弓,左手拉箭,這也成了納威人與衆不同的生理特色。
納威人的鼻子扁平、寬大,而植物學家格蕾絲博士的“阿凡達”體鼻子依然保持了人類的特性,小巧、尖翹。
▲左為博士,右為女主
這其實也暗示了博士和男主的不同結局。
博士雖然是和平主義者,也尊重納威人的文化,但她始終是地球人。
而男主唯一的兄弟去世了,自己的雙腿又殘疾,他對自己人類的身份并沒有很深的執念,所以最後男主選擇成為了真正的納威人。
09
“I see you”這句話的直譯是“我看見你了”,所謂的“我看見你了”并非隻是指眼睛看見,還包括腦海中的一個感受。
這裡就要提到納威人的神經束。
當兩個納威人借助神經束交融到一起的時候,會共享彼此的精神。
整個潘多拉星的生物都有這麼一個端口,它讓潘多拉星的一切生命相連通,去傳遞一個想法和感受。
潘多拉上的每一個生命個體通過艾娃連接成潘多拉這一個整體,而潘多拉星球也作為一個個體和其他無數的星球形成了宇宙這個整體。
10
本片的所有演員都有非常偏執的職業精神。
飾演開直升飛機的女兵的米歇爾·羅德裡格茲接受了一個全方位的軍事訓練,最終成功拿下了直升飛機駕照。
飾演植物學家的西格妮·韋弗成為了真正的植物學家。
飾演殘障人士的薩姆·沃辛頓成為了職業的輪椅籃球選手。
不知道我們内地的流量明星們什麼時候才能有這樣的職業精神。
這種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演員中,幕後工作者更是如此。
卡梅隆總是問他的設計師們:“其中的寓意是什麼?我們通過這些生物的每一塊骨骼和肌腱想要跟觀衆表達什麼?我想要魔鬼鳥成為猛禽,我想要它成為外星的鷹。黑甲巨豹則是整個潘多拉雨林中最大、最壞、罪惡的陸地食肉動物,它是來自地獄的六腿披甲黑豹。”
主要生物設計師奈維爾佩奇表示:“我們想要知道他(卡梅隆)想要什麼,想要看到他所看到的。多數時候,其流程以勾勒粗線條開始,我們畫了成千上萬幅的素描,直到卡梅隆看到感覺差不多的東西。”
在這種工作環境下,僅完成魔鬼鳥的設計就花了近兩年時間,而數百個文藝工作者更是為了一個200頁的劇本,花費了近五年的時間撰寫了一個2000頁的設定資料集。
《阿凡達》的誕生是這一代電影人永遠的驕傲,足以永載史冊。
全世界都翹首期盼《阿凡達》續集的到來,現在《阿凡達2》的檔期定在了2022年的聖誕節前後。
續集的故事在十五年後,傑克和涅提妮有了兩個孩子,一個是青少年,一個更小一點,他們無法避免人類不斷的威脅,他們處于随時備戰的狀态,而觀衆也會跟随着他們一同體驗到潘多拉的海洋風光。
圖片來源網絡
本文由洛語樹電影原創,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