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褲穿錯了會影響生育?
變黃、發硬的内褲還能穿嗎?
到底該怎麼挑選内褲呢?
内褲作為我們的“貼身夥伴”,
你真的了解它嗎?
為此,我們專門采訪了四川省婦幼保健院的婦女保健科主任——梁開如,讓她和大家一起說說“内褲”那些事兒。
發幹、發硬的内褲還能穿嗎?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内褲穿久了,褲裆容易發幹、發硬,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梁醫生告訴我們,平日裡皮膚與褲裆的摩擦,洗滌時用力的揉搓,都可能使褲裆部位的布料受損,導緻發幹、發硬。
另外,洗好的内褲在陽光下暴曬太久,也容易變硬。
梁醫生建議:
洗好的内褲可以放在通風處晾幹,适當地曬曬太陽即可。
不要暴曬,也不要陰幹,因為長時間的潮濕很容易滋生細菌。
那麼,發幹、發硬的内褲還能穿嗎?
梁醫生講到,人的外陰皮膚相對較薄,穿着發幹、發硬的内褲,不僅不舒服,長時間的摩擦還容易讓外陰出現細小的傷口,引發陰道炎。
因此,發幹、發硬的内褲最好還是淘汰掉,不要再穿了。
内褲泛黃是婦科疾病的預兆嗎?
梁醫生告訴我們,尿液殘留、經血沾染和婦科炎症都有可能使内褲泛黃。
尿液殘留
人的尿液一般呈弱酸性,通常為淡黃色,而内褲上難免會有尿液殘留,長此以往,内褲便會泛黃。
經血沾染
月經期間,“大姨媽”一不小心就會側漏到内褲裆上,而殘留的經血要清洗幹淨比較困難,容易留下黃色的印迹。
婦科炎症
有一些婦科炎症會使陰道分泌物增多,根據分泌物的顔色和形狀,可以做初步診斷,比如: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病(黴菌性陰道炎):分泌物呈豆渣樣改變,是最為常見的婦科炎症。
宮頸炎:分泌物增多,可能帶血。
滴蟲性陰道炎:分泌物呈泡沫狀。
細菌性陰道病:分泌物稀薄有異味。
梁醫生提醒,如果出現了上述症狀,建議及時就醫。
另外,女性的陰道口、尿道口和肛門的距離都很近,一旦内褲不潔淨或是有細菌進入,很容易造成泌尿系統感染和生殖系統感染。
因此,泛黃的内褲建議及時丢棄,不要留戀。
經期專用内褲有必要嗎?
梁醫生告訴我們,衛生巾上的粘膠有時候粘在内褲上,老是撕不掉,甚至有的會殘留在内褲檔上,難以洗淨,這都有可能影響到女性的健康。
除此之外,衛生巾的膠帶一般透氣性較差,血液裡本來就容易滋生細菌,如果不透氣,還會增加感染的機會。
梁醫生建議:
經期内褲不僅要專用,還應當選擇比平時更為透氣一些的材質。
另外,為避免感染,月經期間一定要注意清潔。
梁醫生提醒:
月經期間要勤換衛生巾,根據月經量的多少來決定更換時間,一般情況下建議兩小時更換一次,并且月經期間選擇淋浴,不要洗盆浴。
内褲多久換一次?
梁醫生告訴我們,内褲的淘汰時間與使用頻率有關,一般來說,常穿的内褲,建議半年淘汰一次。
另外,考慮到内褲在潮濕的環境中,容易滋生黴菌,建議養成勤換勤洗的習慣,每天都應當換洗内褲。
如何清洗内褲?
梁醫生告訴我們,雖然女性婦科疾病的反複發作,跟陰道内菌群的失調和外源性感染有關系,但如果内褲不潔淨,可能會加重炎症。
因此,擁有一條幹淨、衛生的内褲非常重要。
單獨手洗
梁醫生建議,内褲要單獨手洗,用肥皂清洗就行,不用刻意用洗滌劑,揉搓時注意讓肥皂與内褲充分接觸。
沖洗幹淨
梁醫生提醒,搓洗完畢後,一定要在流動的水中将肥皂沫沖洗幹淨,防止殘留。
每天換洗
梁醫生講到,陰道的分泌物大多為蛋白質,蛋白質是很好的細菌培養基。如果隔夜,很容易滋生出更多的細菌,增加清洗難度。
因此,建議換下的内褲及時清洗。
如何挑選内褲?
梁醫生告訴我們,要挑選健康的内褲,把握住三個原則:寬松、柔軟、透氣。
女性
女性的陰道口、尿道口、肛門靠得較近,太緊的内褲會加大摩擦,容易損傷外陰,增加感染幾率,而純棉内褲吸濕較好,穿起來相對柔軟、舒服。
因此,建議選擇寬松而合身的純棉内褲,少穿丁字褲。
另外,白帶是判斷女性陰道健康的重要标準,在顔色上,建議選擇淺色内褲,這樣對分泌物的判斷有好處。
男性
如果陰囊的溫度過高,會影響男性的精子質量,因此在内褲的選擇上,建議以透氣為主。
另外,從染色劑方面考慮,顔色越深可能使用更多染料,同樣也存在影響觀察分泌物
因此,也建議選擇淺色的純棉内褲。
小孩
梁醫生提醒,如果是年幼的小孩子,建議選擇封裆褲,不要穿開裆褲,避免增加感染風險。
怎麼樣,
現在知道怎樣護理小内褲了吧~
您還知道哪些天天陪伴我們,
卻又容易被忽視的小東西呢?
快在下方留言告訴大家吧!
ID:scmingyi
關注┃成都商報四川名醫
*歡迎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内容合作,請緻電:028-86780845
本文記者:楊亞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本文編輯:楊亞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