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提前學習小學知識違背科學成長規律
王營(特約評論員)2022-01-25 16:58
1月18日,青島市教育局官方網站發布《全市幼兒園辦園行為負面清單》(以下簡稱《負面清單》)。在教育教學管理方面,幼兒園在教育教學或幼小銜接的實施過程中違規使用小學化教育方式,教授小學教育内容,布置小學教育内容的作業,或者組織與小學教育内容有關的考試、測驗等,均被列入負面清單事項。
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幼兒園打着“幼小銜接”的旗号,采用小學化的教學方式,違規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内容。殊不知,如此“幼小銜接”不僅收效甚微,還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青島市将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内容納入負面清單,目的在于引導教師和家長轉變觀念,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
幼兒園為什麼不能提前學習小學知識?針對這一問題,國外早就開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七十年代,德國政府贊助了一項大型研究,在一段時間内,比較了五十所以玩耍為主的幼兒園和五十所以知識教導為主的幼兒園。在初始階段,接受知識教導的孩子成績高于來自以玩耍為主的幼兒園的孩子,但到了四年級,後者的成績則明顯高于前者,在閱讀和數學方面尤其明顯。此外,二者在交友和情感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
美國也進行過類似的研究,取得了大緻相似的結論。莉貝卡•瑪肯負責的一項研究,專門關注來自貧困家庭的兒童,大多是非裔美國人。不出所料,在343個學生的抽樣調查中發現,在學習方面,上過以知識性教學為主的幼兒園的孩子初期比接受玩耍型教學的兒童更有優勢。但到了四年級末,先前的優勢就被扭轉了。
接受不同類型的學前教育為何會有如此明顯的差異?原因或許在于,個體幼年的學校經曆是今後行為的準備和設定。在以玩耍為主的幼兒園裡,兒童學會了自己設計遊戲、和别人共同玩耍、自己解決争執,在責任感和社交等方面培養了終身行為模式,這些經驗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會發揮很好的作用,表現在知識學習方面就是主動性和探索精神的增強。來自以學習知識為主的幼兒園的孩子,則養成了注重成就和競争的終身行為模式,不利于激發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
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認為,教育要适應自然,順應兒童的天性。遊戲可以順應兒童自然發展的需要,是兒童發展重要的生活因素,是兒童發展内在本質的自發表現,因此,幼兒教育要與遊戲結合。讓孩子在幼兒園提前學習小學知識,看上去是對孩子負責,實則是揠苗助長,很可能使孩子的感情和心理受到挫折,學習成績也不見得優秀。
由此可見,學前教育的目标不是讓孩子提前學習知識,而是在有意義的玩耍、遊戲中,讓孩子主動學習,引導孩子學會情感交流和人際交往,完成初步的社會化過程,這是幼兒教育應當遵循的一般規律。
(作者王營,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王賈嘉編輯,張傑審校,邢梅監制。此為蒲公英評論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