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跳跳媽媽談教育
學曆至上的年代,很多人把讀博當成終極目标。
我國高等教育飛速發展,8成學生都有機會參加高考享受高等教育,2021年應屆畢業生人數已經突破900萬大關。
從一方面來看這是件好事,意味着人們的精神文明越來越富足,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卻是一件壞事,學曆價值貶低,如今再想憑借大學本科學曆找一份不錯的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很多大學生把目标定為博士,攀登學曆的頂峰,自然也就能獲得優勢了。
說到“頂峰”就不禁想到,我國最高學曆是博士,但其實并非如此。
我國最高學曆是什麼?
街頭采訪10個年輕大學生,詢問:“我國最高學曆是什麼?”
有人回答是博士,但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博士後,那這個答案究竟對不對呢?
大錯特錯!博士隻是學位,并非學曆,我國最高學曆是研究生。
學位不等于學曆,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都屬于研究生學曆,博士自然也就不是最高學曆,而是最高學位。
博士後就更不能與學曆劃等号了,甚至跟博士都不屬于同一個概念。
“博士後”和“博士”一字之差,概念卻全然不同
“博士後”與博士隻差了一個字,因此所有人都認為,博士後就是博士畢業後繼續深造的學曆,是學曆的終點,其實不然,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兩個名詞的概念全然不同。
博士後是博士研究生畢業後,出去參加工作的經曆,所以博士後并非是一個學曆,也不是一個學位,而是一個職位。
博士是在學校繼續做研究,學校發放相應的工資和生活補貼。
博士後已經不在學校學習了,在高校當講師、在科研所工作,所在單位會給相應的薪酬,所以算得上是社會人了。
今後再碰到“我國最高學曆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千萬别回答博士後了,這個答案太丢人了,畢竟博士後連學位都算不上了,已經是投身社會的崗位人才了。
在學曆價值貶值的今天,讀研、讀博的人越來越多,2022年年全國研究生考試人數突破457萬,競争非常激烈。
2022考研分數線暴漲,學碩和專碩各專業分數線都高于350分,因此很多考生名落孫山,隻有110萬考生最終上岸。
考研的人越來越多,考研也越來越難,考上後還有寫不完的論文和做不前的實驗,因此在讀碩士研究生,都感覺很累很苦,生活好像一樣能看到頭,又看不到光明。
但是這種情況在考博後卻消失不見了,曾經感覺難如登天的論文,現在變得容易很多了,隻是發表頂尖論文還有一定的難度。
這是個人能力的提升,科研強度的提升,科研壓力也随之下降了。
所以很多人讀完碩士研究生,還會攻讀博士研究生,導師也會在研究生畢業後建議攻讀博士。
但是博士不是誰都能讀的,還需根據自身情況去考慮。
什麼樣的人适合攻讀博士?
- 心理素質好的人
目前我國獲得博士學位的人超過100萬,每年應畢業人數在10萬人左右,但實際畢業人數卻隻有6萬,博士延畢成為常态。
很多人延畢一年、兩年心态就炸裂了,甚至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人生一下子走到了盡頭,這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所以讀博的人心理素質一定要好,要懂得學習隻是生活的一部分,考上博士證明你已經很優秀了,在學習強度大的情況下,做内心強大的人。
- 有明确職業規劃的人
博士畢業後大多過了30歲了,過了最佳奮鬥的年齡了,同齡人都成為企業的小領導了,也成家立業,擁有穩定的幸福了,你還剛剛走出校門,為就業發愁。
博士确實有學曆優勢,但是并不代表畢業就能找到好工作,想要年齡不成為就業的劣勢,就要提前做好規劃,比如有目标就要成為高校老師,那考博士就是最佳選擇了。
- 有一個科研夢的人
雖然博士做研究感覺要比碩士的時候簡單,但是每天做實驗做研究,依舊很枯燥乏味,如果不是真心熱愛科研事業,有一科想走科研道路的心,是堅持不下去的,日複一日的做實驗過程中,也會影響心态。
所以考博士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否有一科科研夢,真心喜歡科研事業?
互動話題:
此前,你知道“博士”和“博士後”之前的區别嗎?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