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珍,解放軍306醫院,放療科
品牌質量管理辦公室 編輯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可解除因反複多次穿刺給病人造成的痛苦和心理壓力,同時可長期保留靜脈通路,為緊急情況下病人的救治提供方便,因其操作簡單、安全、留置時間長,适用于化療和靜脈營養支持等治療,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需要指出的是,PICC在臨床使用過程中也存在相關并發症,其中導管異位是PICC置管常見并發症之一,發生率為6%~10%,PICC置管後靜脈血栓是最嚴重的并發症。據文獻報道,PICC導緻靜脈血栓發生率高達2.0%~37.5%。因此,置管後相關靜脈血栓的防治也一直是研究的焦點,而PICC置管過程中發生異位頸内靜脈,經調整正位後留置期間合并對側肢體靜脈血栓的病例卻鮮有報道。
筆者遇1例前列腺癌骨轉移患者PICC後并發對側上肢靜脈血栓的情況,在此作介紹,希望能起到警示作用。
病例介紹:患者,男性,61歲,确診前列腺癌骨轉移5月餘。行前列腺放療,同時給予抑制骨轉移、中藥抗腫瘤及提高免疫力等藥物輔助治療。因患者外周血管條件差,遵醫囑在超聲引導下行PICC置管術,胸片檢查示導管正位成功,末端平胸骨右緣第3前肋上腔靜脈下段。之後每天靜脈液體輸注順利。置管後1個月,患者主訴左側手部小魚際處感覺異常,血管彩超檢查發現左側肱靜脈管腔内可見不均勻低回聲充填,血流信号不連續,提示左側肱靜脈血栓形成。遵醫囑給予那曲肝素鈣抗凝治療,效果良好,一療程後血栓消失。患者順利完成放射治療,拔管出院。
【知識貼士】
1946年,有學者等提出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和血液高凝狀态是造成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本例患者屬腫瘤中晚期,腫瘤本身是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D-二聚體高出正常值5倍左右,血液處于一種高凝狀态。Padua評分6分,屬發生靜脈血栓的極高危人群。國内的文獻中對于血栓性靜脈炎治療方法為:拔除PICC導管.予低分子肝素鈣、華法令、丹參等抗凝祛聚治療。2008年美國胸科醫生協會的實踐指南中指出: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可以在抗凝治療的同時繼續保留并使用導管,不建議拔除功能良好且有使用需求的靜脈導管。
根據指南的建議,筆者采取了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保留導管的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給與抗凝、症狀控制、物理治療、心理護理等方法,患者無其他并發症的發生。此病例提示,腫瘤患者是發生靜脈血栓的高危人群,血栓的發生并不僅限于置管側,也可發生在肢體的其他部位。因此,PICC留置期間要嚴密評估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指導患者正确進行有效的功能鍛煉,進行預見性的護理幹預,減少或避免靜脈血栓的形成,對于已形成血栓患者,及時治療建立積極有效護理措施,能有效控制血栓的進展,促進血栓消失、血管再通,保證患者安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