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少秋年輕時
72歲時
風流倜傥的鄭少秋,可算作美男界的鼻祖。當你覺得自己已經年老色衰,連穿衣打扮都嫌麻煩的時候,72歲的鄭少秋卻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優雅和風度,在這個美好的世界帥到飛起。無論楚留香還是乾隆,風雅的古裝戲,翩翩濁世公子,數十年來無人能出其右。他舉手投足都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範兒:“高高在上。又不失平易近人。如春風拂面般的感覺。”有人說他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最好诠釋,挺拔的站姿、潇灑的氣質,尤為難得的是,在他身上有一種男人的浪漫氣質,少了絲世俗的煙火氣,讓人多了些詩情畫意,馳騁江湖,半個世紀叱咤風雲,不愧為《儒俠》。
“在香港演戲,靠顔值是沒用的”——任達華早年鄭少秋帥到無法無天,一點也不像實力派,以緻終身挂着偶像的包袱。但是能夠打下TVB半壁江山,絕非僅僅靠顔值,他的氣質,天生适合出演大人物,盜帥和皇帝個個角色不同凡響,有俠骨、有柔情,更有貴氣。玉樹臨風,器宇軒昂,宜古宜今,隻要站在那裡,就顯得那麼的與衆不同!
但是氣質太出衆的演員,往往會掩蓋豐富的内涵和精湛的演技。其實,他本系出名門,家學淵源,本身又是話劇演員出身,有戲曲功底,後來拜功夫大師——劉家良為師,為其大弟子,是不折不扣的全能型藝人,而且平日頗下苦功,嚴于律己,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也一直廣受稱道!
早期拍古裝劇的時候是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琢磨苦練出來的,比如《戲說乾隆》裡面耍扇子的鏡頭,沒特效沒替身鏡頭也不想當下這般花俏及講究,但秋官耍起來,就是看起來自然賞心悅目、潇灑無比。
盡管塑造了數不勝數的經典角色,盡管曾經由金庸先生親筆題字“家洛無忌,入人夢中”,盡管在衆多的電視劇中飾演過風流倜傥的乾隆皇帝,但是對于更多的觀衆來說,與鄭少秋這個華語電視劇史上堪稱傳奇的名字淵源最深的,莫過于楚留香了。
楚留香劇照
70年代末TVB明星,最著名的莫過于“一生雙旦”了——鄭少秋、汪明荃、趙雅芝,繼1978年《倚天屠龍記》裡三人以張無忌、趙敏和周芷若的身份登場後,又在一年後,這部無線電視台傾力打造的古龍劇中聯袂登場,當時該劇幾乎囊括了香港最強大的影視制作團隊,其中不乏趙雅芝、汪明荃這樣的當紅明星加盟。在劇中,芝姐成為了香帥著名紅顔知己蘇蓉蓉的扮演者,與此同時,阿姐則飾演楚留香的另一位紅顔知己,名為沈慧珊。除此之外,一批後來名噪一時的無線花旦,也在這部劇中擔綱重要角色,其中包括廖安麗(宋甜兒)、高妙思(李紅袖)、歐陽佩珊(黑珍珠)、陳玉蓮(楊雁)、黃杏秀(宮南燕)以及呂有慧(陰姬)等人。但正如《楚留香傳奇》這部劇的名字那樣,古龍筆下那位有着衆多紅顔知己的香帥,才是這部電視劇的核心。秋官作為當時TVB的頭号當紅小生,出演楚留香這個角色,在這部劇中,秋官真真做到了“拂袖千裡雲外”和“萬花折扇輕煙”,把遊俠楚留香的浪漫氣息和貴族氣質演繹得淋漓盡緻。“秋官之後,世間再無楚留香”,就是對秋官演技最好的褒獎。
1995年,鄭少秋又在《香帥傳奇》中再次出演楚留香。後來在訪談節目中,鄭少秋卻爆料稱,楚留香最初的角色設定本來是詹姆斯邦德那樣的肌肉男,但是……因為自己沒有肌肉,所以就自創了“儒俠”路線:溫文爾雅,風流倜傥。這麼說,楚留香反倒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視劇的主題曲,也是由秋官演唱的。作為粵語歌曲曆史上的優秀歌手,鄭少秋曾經演唱過衆多脍炙人口的電視劇主題曲,比如《書劍恩仇錄》《倚天屠龍記》《笑看風雲》的同名主題曲,包括1996年《新上海灘》的主題曲《能否再遇上》等等,而這首《楚留香》,也稱得上是古龍電視劇史上的經典之作了,足以與羅文演唱的《小李飛刀》相媲美。
當“湖海洗我胸襟,江山飄我影蹤”的詞曲之聲,于耳際冉冉升起的時候,不得不再次讓人佩服黃霑和顧嘉輝兩位粵語詞曲大師,珠聯璧合之後,奉獻給武俠影視又一首傑作。
不過,這部《楚留香》的結局,卻頗為讓人扼腕——楚留香的兩位紅顔知己沈慧珊和蘇蓉蓉,都為了救自己心愛的人香消玉殒。
無論是秋官和阿姐,還是秋官和芝姐,都稱得上是電視劇史上的老牌熒屏情侶了。秋官和芝姐的搭檔可能觀衆們更加熟悉,而秋官和阿姐,從1976版《書劍恩仇錄》的陳家洛和霍青桐,到1978版《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和趙敏,再到這版楚留香的香帥和沈慧珊,可謂演足了對手戲。
這部電視劇在香港上映時,自然成為了街頭巷尾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引為一時之風潮,但是相比它在台灣地區上映時的萬人空巷,那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盡管當時台灣地區的電視台,為了不至于讓楚留香搶走本地制作的風頭,甚至隻是在每周日才播出一集,而且還把原本65集的TVB版本剪輯得斷斷續續。即便如此,觀衆們為了一睹秋官的風采,都給人以太大的震撼。據說,每當該劇上映的時候,街上來往的出租車和行人,都會比平時少了很多。
台灣中視之所以這麼做,實在是因為《楚留香》一劇的大紅大紫,已經要讓台灣本地的演員們考慮吃飯問題了。台灣演員們為了自己的飯碗,群起抗議,甚至一度鬧到法庭上才肯罷休——套用一句當下流行的話,畢竟“要恰飯的嘛”。為了安撫本地演員們的情緒,中視不得已采取了剪輯大法,卻仍舊無法壓住鄭少秋的熱度。
甚至連原著作者古龍先生,對此都隻能感歎一句,台灣人隻知道鄭少秋是楚留香,卻忘記了楚留香的作者是古龍。當然,先生這番話并非出于嫉妒,而是對秋官精湛表演的最大嘉許,因為很快,先生就親自執導,邀請秋官——人們心中的正牌香帥來到台灣,拍攝了《楚留香之大結局》以及《午夜蘭花》這兩部電影。
楚留香大結局
後來,在1985年,台灣台視再次把楚留香的題材拿出來制作電視劇,為了能夠起到引爆收視率的效果,他們再次請出了秋官出演香帥,并且邀請到了大批台灣本地以及香港的明星,為這部劇“衆星拱月”——米雪、黃慧文、沈海蓉、井莉、林秀君、陳玉玫、邱淑宜、鄧美芳等人,紛紛出演這部《楚留香新傳》。當然,值得一提還有官晶華,秋官也就是在這部戲的拍攝過程裡,認識了第二任妻子。
很有意思的是,台視在拍攝《楚留香新傳》時,為了能夠蹭當年這部經典的熱度,甚至有意識地将這部劇拍成了TVB版楚留香的續集。由于鄭少秋和趙雅芝的香蓉之戀,以及蘇蓉蓉在劇中的香消玉殒,令台灣觀衆經久難忘,因此在新傳當中,原著裡非常重要的蘇蓉蓉被删去。台視不僅嘗試在劇情上與無線版進行無縫銜接,甚至在本劇一開始,就播放了香帥為愛妻蘇蓉蓉上香的畫面,而且在整部電視劇的進行當中,不斷地穿插着79版《楚留香》的畫面。
10年之後的1995年,當台灣台視方面再次準備拍攝楚留香題材時,所想到的人選,仍舊是鄭少秋,盡管彼時秋官已經年近半百,但是在許多觀衆的心裡,他仍舊是香帥一角獨一無二的人選。于是,在這部名為《香帥傳奇》的電視劇裡,秋官第三次在楚留香題材的電視劇裡出演主角。
秋官的楚留香,可謂從32歲,一直演到了48歲,在這16年裡,他曾經先後五次出演香帥,三次在電視劇裡,還有兩次在古龍親自執導的電影裡。此種風采,實在令人思之神往,在中國電視劇的曆史上,也堪稱是一段再也難以複制的神話,也令同樣在扮演“楚留香”一角時,已經有上佳表現的狄龍和張智堯,顯得黯然失色了。
1992年,鄭少秋主演的《戲說乾隆》在内地播放。時至今日,隻要主題曲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四爺的那一把折扇和那龍椅上的潇灑轉身。
同樣是在1992年,鄭少秋接拍《大時代》中性格極端的“丁蟹”,精湛的演技,造就此後香港股市及經濟學界的獨特現象,被稱為“秋官效應”。這個角色,與他以往的熒屏形象有很大出入,也一度讓鄭少秋有所顧忌。鄭少秋坦言,對于丁蟹這個角色,自己曾經非常猶豫,擔心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熒屏形象毀于一旦……看來偶像包袱什麼的,咱們秋官也是有的呀!
除此之外,鄭少秋還塑造過許許多多熒屏經典形象。比如《煙雨蒙蒙》中的何書桓,比如《書劍恩仇錄》重點陳家洛、乾隆、福康安,比如《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比如《天地男兒》中的徐永邦……作為一個純正的TVB迷,秋官的這些角色簡直如數家珍。
《天大地大》、《摘下滿天星》和《笑看風雲》……總有一首歌珍藏在你的記憶,是你心中的經典!相比起鄭少秋在影視圈的成就,很多人都忽略他在歌壇的成就,2006年,在第29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鄭少秋榮獲“金針獎”。要知道,金針獎是迄今為止,香港樂壇的最高榮譽大獎。
就在17年,71歲的鄭少秋還在香港紅磡舉辦了《鄭少秋半世紀大時代》演唱會,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他将自己入行五十餘年所有的經典一一奉上,據說那場演唱會開票即售罄,導緻鄭少秋欠下了不少“門票債”。在多年沒有出新歌和新專輯的情況下,演唱會竟然還如此走俏。真是“寶刀未老”,但回顧下“秋官”在樂壇的成績,就不足為奇了:
他是最早出粵語專輯的歌手之一;
多張唱片獲香港“白金唱片獎”或“金唱片獎”;
《倚天屠龍記》、《誓要入刀山》、《楚留香》、《輪流轉》、《做人愛自由》等歌曲入選年度“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發行了超過40張專輯……
經典永存,帥哥不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