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全唐詩》均有收錄。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河東蒲(pú)州(今山西運城)人。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參禅悟理,精通詩、書、畫、音樂等,擅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蘇轼評價其:“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
【創作背景】
鹿柴(zhài),是王維在辋(wǎng)川别業的勝景之一。辋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在此作詩,編為《辋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字詞解釋】
鹿柴:"柴"同"寨"。此為地名。
但:隻,隻是。
聞:聽見。
返景(jǐng):夕陽返照的光。景:陽光,讀“jǐng”。“景”字還有一個意思,在古時同“影”,念“yǐng”,有影子的意思。
照:照耀(着)。
【原文翻譯】
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
隻聽得喧嘩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黃的微光。
【實戰演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用的是什麼表現手法?
答:以動襯靜。空山沒有人,卻聽見有人說話,顯得深林更加安靜,所以是以動襯靜的表現手法。
【詩詞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迹,接着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看上去空無一人,可是有時會突然聽得朗朗笑語。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後兩句寫山林幽深,夕陽返照射入樹林深處,又有一部分光線落到青苔上面。青苔生于陰暗潮濕之處,它的生長,是濃密的樹木遮住日光的結果,而此刻卻映照着夕陽的光芒。這兩個透視點合在一起,互相映發,使詩虛實相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