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唐代詩人李白籍貫所在地

唐代詩人李白籍貫所在地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0 22:38:19

唐代詩人李白籍貫所在地(論唐代詩人李白祖籍是通渭縣)1

通渭人為何供奉李白,難道僅僅是因為李白是太白化生?或者說,李白故裡在通渭?前者也不必再論,這裡僅就故鄉之說漫談二。

随便看看,就會發現,關于“李白故鄉”之争鋪天蓋地:四川江油、重慶奉節、甘肅天水,甚至吉爾吉斯斯坦的“碎葉”都在争搶“李白故鄉”,而且各據其由,各執其辭。再往前看,才發現“李白故鄉”之争,早在唐朝就已開始。突然就想起崔颢的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李白到底故鄉在何處?

溯源正本,知人論世。一個人的身世,沒有比自己更清楚不過了。要了解李白其身世,要先從李白自身說起。作為大詩人,李白的詩作中處處有其身世介紹,我們來看他的詩作的解說,以時間為序,大緻羅列如下。

《與韓荊州書》約作于734年(開元二十二年),是李白初見韓荊州時寫的一封自薦書。韓荊州,即韓朝宗,時任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采訪使。李白在書中自稱:“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

《贈張相鎬二首》其二中寫道:“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将。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苦戰竟不候,當年頗惆怅”此詩題下李白自注是“時逃難在宿松山作”,當在公元757年(唐肅宗至德二年)八九月間。在這首詩裡,李白說自己是隴西成紀人,祖先是李廣,曾經在邊關為将,戰功顯赫卻不能封候。

唐天寶十五年(756)春,李白應溧陽縣令鄭晏之請,寫了《溧陽濑水貞義女碑銘》,題署“前翰林院内供奉學士隴西李白述”。以上,均可說明,李白以本家隴西自居。

再來看看李白同時代人的記述:唐肅宗上元三年(762年)十一月,61歲的李白将一生的詩作托付給時為當塗縣令的文字學家、書法家李陽冰。李陽冰精心将李白詩稿編成《草堂集》10卷,并成為第一個為李白的詩結集并作序的人,他在序文中道:“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九世孫。”

與李白生活在同一時代且有深厚交誼的開元進士魏颢在《李翰林集序》記下了李白的身世以及其生平事迹中重要的軌迹和片段,序中亦雲:“白本隴西,乃放形,因家綿。”

《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是唐元和年的宣、歙、池等州觀察使範傳正依據李白之子伯禽手疏而撰寫的墓碑,文載:“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牒。”“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流離散落,隐姓易名。故自國朝已來,編于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

唐代詩人李白籍貫所在地(論唐代詩人李白祖籍是通渭縣)2

如此說來,李白在當時的人們眼裡,依舊是隴西成紀人。由此,竊以為,“李白故鄉”就在唐朝的“隴西成紀”,而不在其他什麼地方。

那麼,唐朝“隴西成紀”的“成紀”在今天的哪裡?

我們先來看看“隴西”其地。

隴西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之一,是一個中國古代的郡級行政區劃,其範圍曆史上有顯著變化,大緻在今天甘肅省南部和東南部。秦昭襄王35年(公元前272年)始設隴西郡,郡治狄道(今臨洮南)。秦統一後,隴西郡為三十六郡之一,直轄中央。漢武帝時,分16縣置天水郡,隴西郡轄十一縣。東漢靈帝時(公元188年)隴西郡增設南安郡,郡治豲道(今隴西東)。三國曹魏時,将隴西郡治遷到襄武縣(今隴西縣東南)。唐武德元年(616)廢郡改置渭州。天寶元年改渭州又為隴西郡。乾元元年(758年),唐朝最終改隴西郡為渭州,隴西郡之名從此消失,郡治襄武縣保留了隴西之名,成為隴西縣。由此可見,隴西郡早于天水郡,在初唐朝時隴西郡與天水郡平級,地域範圍十分廣泛,包括如今隴西、通渭、甘谷、秦安、靜甯等縣的廣大地區,後時建時廢,最終成為一縣名。

再來看看“成紀”其地。

成紀,相傳是伏羲、女娲誕生地。漢時,成紀縣屬天水郡管。成紀縣置了又廢,廢了又置,成紀古城也就有多處。唐成紀指今秦安以北廣大地區,古城遺址在今葉堡鄉的葉堡川。因河水南浸,于唐開元年間移今葉堡鄉陽兀川的金城裡,與秦州同治。再看看通渭曆史。據載,通渭縣曆史悠久,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置平襄縣,為天水郡治所。西晉時平襄縣屬秦州略陽郡。唐武德元年((618),改隴西郡為渭州,平襄縣地屬渭州長川縣轄。貞觀三年(629),并長川縣入隴城縣,平襄縣地屬隴右道秦州隴城縣轄。由此可見,通渭在唐朝時屬天水郡、隴西郡交替管轄,但主要在隴西郡。宋治平四年(1067)置雞川寨仍屬秦州。宋熙甯(1068)元年,陝西秦鳳路副督總管楊文廣築大甘谷口寨(今甘谷縣楊家城子下村北),朝廷賜名“甘谷城”,又于擦珠谷築一大堡子(今什川鄉李家坪古城遺址),朝廷賜名“通渭堡”,熙甯五年(1072)升通渭堡為通渭寨,崇甯五年(1106)升通渭寨為通渭縣,屬鞏州(治今隴西)。金天會五年,金在通渭境内置通渭、雞川、甘谷三縣,通渭屬臨洮路鞏州轄。

我們再來看看唐代李家故地。李家龍宮遺址位于現隴西縣南安鄉一心村廟兒巷,相傳是李氏家族聚居地。唐朝中葉在這裡建有上、中、下三組雄偉的建築,殿堂林立,建築巍峨,規模宏大,且規格較廟為高,稱為李家龍宮,自古李姓後裔在此祭祀祖先,其中主祭堂懸挂“隴西堂”匾額。唐人尚且在此建宗廟,後人還要把李氏故地搬到天水嗎?

我們再來看看太白廟。走到通渭,就會發現,有關“李白”的文化遺存,如“太白廟”、“太白殿”、“太白祠”等遺迹随處可見,綿延不斷,共有20多處,香火依然十分興盛。箭杆嶺鳳龍山的李太白紀念館,每年六月六日為定期廟會,會期三天,參會人員涉及通渭、甘谷縣、秦安,三縣,人數高達6萬人之多。這或許也能引起一點小小的遐思?

縱觀以上曆史我們發現,通渭平襄在兩漢時,曾是天水郡的郡治所在地,也是隴西郡平襄縣治所在地,後來在魏晉唐宋元之際,因戰争影響,開始東漸,移至今天的天水。所以,通渭亦可稱“成紀”。但今秦安等地,當稱為“天水成紀”,通渭等地,才稱為“隴西成紀”。

附帶說明,李白的先祖曾移居西域,即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但李白自己認為自己與先祖李廣同是“隴西成紀”人。李白同時特别敬崇漢将軍李陵。李陵乃李廣之孫。曾率軍與匈奴作戰,戰敗投降匈奴,漢朝夷其三族,緻使其徹底與漢朝斷絕關系。其一生充滿國仇家恨的矛盾,因而對他的評價一直存在争議。史料記載,李陵被匈奴單于封為右校王後,負責管轄當時被匈奴征服的堅昆一帶地區,而堅昆正好是黠戛斯的古稱。另外,黠戛斯人大多為赤發綠瞳,而自稱是李陵後裔的黠戛斯人則為黑發黑瞳,明顯具有同漢人混血的特征。因此,黠戛斯酋長自稱是李陵的後裔,可信度還是很高的。有言說《李翰林集序》寫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餓虎,或時束帶,風流醞藉”李白在詩文裡常自稱“身不滿七尺,而心雄萬丈”。這些相貌描寫顯見李白與中原人還是頗有不同。李白,或者就是李陵的直系後代?《草堂集序》說李白家族“神龍之始,逃歸于蜀”,又号青蓮居士,李白生于四川江油,還是有一定的信度,當然,這不是本文的重點,也還要有待于進一步考證。

唐代詩人李白籍貫所在地(論唐代詩人李白祖籍是通渭縣)3

以上我們可以總結為兩點意思:一,李白祖籍就在隴西成紀,即今通渭秦安甘谷一帶,或許就在通渭。二,李白并沒有出生在隴西成紀,而是在四川。

最後,告訴大家,我所說,隻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通渭人千萬不敢驕傲。借明代的思想家李贽小結:“蜀人以白為蜀産,隴西人則以白為隴西産,山東人又以為山東産,而修入《一統志》,蓋自唐至今然矣……嗚呼!一個李白,生時無所容入,死而千百餘年,慕而争者無時而已。餘謂李白無時不是其生之年,無處不是其生之地。亦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亦是隴西人,亦是山東人,亦是會稽人,亦是浔陽人,亦是夜郎人。死之處亦榮,生之處亦榮,流之處亦榮,囚之處亦榮,不遊不囚不流不到之處,讀其書,見其人,亦榮亦榮,莫争莫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