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自建立宋朝之後,便進行了多方的改革,其中就包括了對于官職的改革,其中暗含有一定的玄機!
宋代的官職總體上可以用這麼一句話來概括,“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其中三省指的是中書省、樞密院和三司;六部指的是吏、戶、禮、兵、刑、兵。
二十四司指的是隸屬吏部的吏部司、司封、司勳、考功;隸屬戶部的戶部司、度支、金部、倉部;隸屬于禮部的禮部司、祠部、主客、膳部;隸屬于兵部的兵部司、職方、駕部、庫部;隸屬于工部的工部司、屯田、虞部、水部;隸屬于刑部的刑部司、都官、比部、司門。
再來就是地方的政府,如果按級别來分的話,可以大緻分為路、州、縣三級。而在趙匡胤時期,路還沒有叫做路,而是叫做“道”,全國總共分為十三道。
趙匡胤所改革的官職最具玄機的地方就是為什麼要有三省。要知道在唐朝以前是沒有三省的,隻有宰相。我們再來看看這三省之中分别的職權範圍,其中中書省是最高的行政機構、樞密院是最高的軍事機構,三司是最高的财政機構,說白了就是中書省管權、樞密院管兵,三司管财,而權、錢、财三者之前都是歸宰相管的,如今将其一分為三,其直接目的就是為了削弱相權,加強中央集權。
如此趙匡胤還不滿意,他想要進一步去削弱相權,便被中書省的最高長官中書門下平章事給設置了一個副官叫做參知政事,後來沒過幾年後,這個副官就和主官一起平起平坐。還給樞密院的老大樞密使設置副官知樞密院事,還在底下設置了十二房分曹行事,分别為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校閱房、廣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雜房、支馬房、小吏房。
至于三司使的老大,他們所管理的都是一些比較操心煩力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鹽鐵司主要管茶、鹽、工商稅收、河渠等;度支司主要管糧食漕運、财政稅收等,戶部司主要管戶口、賦稅等。
為了更好地監督州、府、縣等地方官員,宋朝還專門設置了“通判”一職,名義上是他們的助手,但實際上負有監督他們的職任,是這些地方官員最為害怕的人。
宋代為了加強多地方官員的控制,還來了一個官、職、差三分離。那時有一種官階叫做寄祿官,這些都是空有官名和待遇而毫無實際職務的人,比如尚書、侍郎、中書舍人等。而掌握實權的叫做差遣,比如:知縣、參知政事、直秘閣。
此外,宋代還有一個隻有榮譽頭銜,而毫無實際作用的官階叫做勳官,一共有12轉,分别為:上柱國、柱國、上護軍、護軍、上輕車都尉、輕車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骁騎尉、飛騎尉、雲騎尉、武騎尉。
最後,宋代負責掌管禁軍的機構叫做三衙,下分殿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這三者的長官被人親切地稱為步帥、馬帥、步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