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智慧,閃耀着中華民族的善良、堅強和浪漫。而背誦是學習古詩文的主要方法,是理解古詩文内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徑。
好東西必須記下來,才會在心裡生根。當涼風乍起,梧葉飄黃,你便會突然知道什麼是“老樹呈秋色”,什麼是“苒苒物華休”。
方法一 ● 理解記憶法
理解是記憶的前提。
要記憶一首古詩詞,一定要理解這首詩詞的内容,了解詩詞的思想,把握内在的邏輯。這樣在用到的時候,就容易還原成詩詞的語言,使我們能夠回憶起來。
例如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這句詩,如果你不理解它的意思,是很難記住的。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别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将,所以稱三秦;而五津,泛指四川。那麼這句詩的意思就是,巍巍長安城,雄踞三秦之地,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着四川。
用“理解記憶法”背詩,不僅記住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還學會了曆史、地理知識。
方法二 ● 圖畫聯想法
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詩的标志。因此,如果我們能在理解詩意的過程中展開豐富的想象,使一首詩所反映的畫面在頭腦中再現出來,記憶就會更加牢靠,背誦時就會流暢自如。這類方法尤其适合背誦景物類詩文。
比如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空山新雨後”,寂靜的,空蕩蕩的,山林裡剛剛下過了雨;“天氣晚來秋”,天氣到了晚秋這個時候。“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情景簡直是一個活的畫面。
方法三 ● 對比誦讀法
相對之美是一種大自然的現象,天對地、日對月、東對西、晝對夜……中國古人把這些現象演化為文字形式來抒發情感、表達意願,可謂一種偉大創舉,其中就有很多對比。我們可以把古詩文中具有對比的部分找出來,記住這個對比的性質、特點、作用,就容易背誦了。
例如《嶽陽樓記》,一段是“淫雨霏霏”,就是陰天下雨,天氣很不好;另外呢,是“春和景明”,這兩個一對比,背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更加鮮明的印象。下雨了怎麼樣?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号,濁浪排空;天晴怎麼樣呢?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多麼美麗祥和。
再比如背《愚公移山》,要比較對話雙方的語氣:智叟的話句句是嘲諷,愚公則先斥後駁。這樣,從比較中折抓住了特點,背得快,記得牢,有效果。
方法四 ● 關鍵詞記憶法
所謂關鍵詞語,一是指需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領頭字詞;二是緊緊抓住容易聯想背誦内容支撐點的關鍵性動詞。
如背誦《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曆數擔當大任的人遭艱難情狀的句子,可抓住“苦”、“勞”、“餓”、“空乏”、“拂亂”等意義、用法獨特和在文中作用顯著的詞語。
背誦時常有這種情況,一些本來記得很熟的詩,突然在某個環節上卡殼。這時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領頭字(或詞),就會很快地接上。這說明每句詩的領頭字,都具有誘發思維、幫助記憶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盡可能将它記牢。
關鍵的字就像是一個漁網,漁網裡面還有繩子打結兒的地方,那些關鍵的點你提起來,所有的其他的點就能體現,這個叫綱舉目張。
方法五 ● 邏輯順序法
任何文章,都有一個線索,都要有一定順序的,例如《桃花源記》,是以行蹤為線索,《扁鵲見蔡恒公》呢,是以疾病為線索,《核舟記》呢,是以描寫船空間為線索,你先把這個線索寫下來,然後接着背。
桃花源記中,順着小溪走,忘了路,然後呢,到了桃花林,再按着走幾步,沒有别的樹,然後來描寫一下這個樹林,然後呢,很驚訝,穿過這個樹林,有水源,有山,有口,有光,舍船,從口入。
你把這幾個重要的詞寫下來,你可能對這一段話就會有印象了,按着文章的順序來那麼你記的時候就會有邏輯,更快,更有效率。
不過方法不應用,都是紙上談兵。
現在,就從“每日一句”開始,聽導讀、做誦讀,把經典古詩文中的名句理解、記下來,真正獲得中華文化的瑰寶!體驗每首詩詞的真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