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我有抑郁和焦慮

為什麼我有抑郁和焦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6 03:51:09

來到北上廣深這種大城市,是我們在選擇生活,還是生活在選擇我們?

大城市和小城市、農村生活相比,會不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除了現實價值以外的好處?

帶着這些問題,精選君開啟了這第27期0時差的素材搜集。然而…… 我用谷歌學術和大學圖書館資料庫試了各種 “心理” 和 “大城市” 的關鍵字組合,看到的 90% 都是在講 “大城市生活給人帶來的壞處”;剩下的 10% 就算是提到了 “好處”,但也都是 “有條件的”。

于是我誕生了新的靈感:生活在大城市,要想獲得好處是 “有條件的”,那些所謂的“壞處”,是否也有條件呢?如果這些條件可以去除,是否壞處也可以轉化為一種無害的存在呢?

讓我們先從一項聲稱「大城市對人的傷害已經侵蝕了大腦」的研究開始。

為什麼我有抑郁和焦慮(北上廣人的焦慮和抑郁)1

  • 壓力之下,大城市居民的『杏仁核(amygdala)』過于活躍(overactive)、小城市居民的杏仁核活躍度較低、農村居民最低

  • 壓力之下,這 50 個志願者的『前扣帶皮層(perigenu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簡稱pACC)』活躍程度和他們當前的居住地無關,而是和他們童年的成長地。在大城市度過童年的人,pACC 最為活躍;而在郊區和農村長大的人,pACC 活躍度最低

  • 壓力之下,大城市居民的杏仁核和 pACC 腦部連接較弱

  • 為什麼我有抑郁和焦慮(北上廣人的焦慮和抑郁)2

    這兩組實驗結果意味着什麼?我們先來認識一下 「杏仁核」與「pACC」這兩個腦部結構:

    • 杏仁核的兩項主要功能是:危險和威脅評估(assessing threats)、恐懼反應(generating fear)。杏仁核的異常運作和焦慮(anxiety)、抑郁(depression)都息息相關

    • pACC 則是杏仁核的管理機制,比如:當杏仁核過于活躍(讓人處于高危恐懼中時),pACC 會盡力讓杏仁核冷靜下來。pACC 同時也幫助我們管理情緒、應對惡劣的外部環境

    看懂了沒,德國的這項研究是在說什麼?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在壓力面前,杏仁核超載運作(可能進一步導緻焦慮和抑郁);而那些在大城市度過童年的人,面對超負荷運轉的杏仁核,雖然 pACC 也拼命運作想要控制住它,但兩者的腦部連接較弱,所以結果就是腦袋快要炸裂但也沒能讓杏仁核冷卻下來。

    這項研究發表之後,媒體炸裂了,紛紛表示:“大城市的人心理疾病多,這下終于有了腦神經研究的有力證據!”

    媒體會這麼說也不無道理。調查研究發現,和郊區/鄉村居民相比,城鎮居民的:[2][3]

    • 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患病率高21%

    • 情緒障礙(mood disorders,包括抑郁症)患病率高39%

    • 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患病率高50%……

    為什麼我有抑郁和焦慮(北上廣人的焦慮和抑郁)3

    英國心理和精神疾病地圖

    按精神分裂、躁郁症和其他疾病的發病率區分

    深藍-低于全國平均;淡藍-全國平均;黃色-高于全國平均

    不難看出,黃色聚集在英國主要大城市區域

    來源:英國公共健康(Public Health England)[4]

    “你們大城市人啊,焦慮和抑郁還有各種心理 精神疾病的人都更多,不過沒事,你們大城市裡這種醫療資源和心理專家也更多、更發達” 一位網友在此類報道的末尾如此評論。

    “還有還有,城裡人可能會反過來嘲笑我們小地方的人說:你們這些小地方,心理疾病統計數據之所以低,是因為我們這裡的心理疾病診斷和統計能力不如他們嗯~” 另一位網友如此回複上一條評論,活生生給我們城裡人補了一刀。

    這哪是北上廣人在嘲笑小地方的人?分明是農村人在嘲笑北上廣啊!!

    北上廣深的各位朋友,你甘心嗎?不甘心的話,我們就一起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究竟是什麼,導緻了這種“城市病”?

    為什麼我有抑郁和焦慮(北上廣人的焦慮和抑郁)4

    - 02 -你的 RP 還夠用嗎?人口密度與社交孤立:「大城市病」的症結所在

    同在德國的臨床醫學博士 Mazda Adli 認為:大城市是『群體孤獨症(loneliness in the crowds)』的溫床。

    在大城市,“周圍人很多”和“孤身一人” 這兩個看似彼此矛盾的狀态,得到了共同存在的機會。

    當這兩者并存又難以平衡的時候,人很難過上一種“理智、合理的生活(a resonable life)”。

    說這話的,是美國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心理學家 Stephen Kaplan。他提出的『合理個人模型(Reasonable Person Model,簡稱“RP模型”』,能夠很好地解釋這個現象,也為大城市裡迷失自己的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建議。[5]

    (艾瑪這 Kaplan 教授的模型,為什麼要叫 “RP模型” 呢?現在終于知道 RP 的分量了……)

    為什麼我有抑郁和焦慮(北上廣人的焦慮和抑郁)5

    合理個人模型(Reasonable Person Model)

    “RP三要素” 圖解(來源:Wikipedia)[6]

    RP理論的核心是:人是圍繞“信息(information)”生存的。我們需要獲取信息、給信息賦予理解和含義、也使用這些信息來給周圍的人事物産生影響。這具體包括三個要素:

    建立模型(model-building):理解圍繞自己的各種信息、基于這些訊息建立知識模型;帶着這個模型去進一步探索身邊的更多信息

    • 效能(being effective):不斷審視和培養自己收集、理解、組織信息的能力;保持清醒和理性判斷的能力

    • 有意義的行動(meaningful action):基于自己收集到信息采取對應的行動,從而對身邊的人事物産生影響、能有效地參與到社交生活中、也能赢得和周圍人的互相尊重

    能有效做到這三點的人,就是一個“合理個人(a Reasonable Person)”。反之就會是一個人無情無理(unreasonable)和非正常(abnormal)的開始 這當然不等同于心理和精神疾病,但的确是偏離了一個人本可以擁有的最佳生活狀态。[7]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大城市的人的 RP 都去哪了?

    問題就出在 Mazda Adli 博士說過的“群體孤獨症”

    當周圍的人事物(信息)超載、你缺少消化和處理這些信息的能力(低效能)、身邊如果還缺少好朋友和家人的人際支持從而導緻自己僅有的信息也沒人聆聽、了解你、為你做些什麼(行動),你的 RP 想不出問題都難啊。

    對比城郊和農村,一說起“鄉村生活”,第一印象就是“簡單”,第二印象就是這種簡單帶來的“美好”。

    因為簡單,所以不用擔心信息過載;

    因為簡單,所以處理信息時建立起來的模型在大多情況和大多人身上都同樣适用;

    因為簡單,所以不用太擔心自己說出的話會被曲解、自己做出的事情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所謂的 “RP爆表”,在生活簡單而美好的地方,就是這種高效建模、強勁效能、意義行動的表現。

    泰戈爾曾經說過:“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獨。”

    我不清楚泰戈爾的這句話,是否是寫給大城市的朋友;我也不清楚,北上廣每天有多少人在狂歡;我想我隻知道,大城市裡有太多太多的人,每日每夜和孤獨做伴。

    然而,對太多人來說,來到北上廣深這種大城市,并非心甘情願的自主選擇,更少有人會在來到大城市之前,做一次 “RP模型測試”,看看自己和大城市的 “契合度”。

    誰不是為了生存和那個所謂的“更好的未來”,摸着石頭過河呢?

    那難道,我們就沒辦法提升自己的 “RP” 了嗎?

    為什麼我有抑郁和焦慮(北上廣人的焦慮和抑郁)6

    - 03 -北上廣人的 “RP提升秘籍”

    許多朋友在初識「合理個人- RP模型」之後,都會有這樣的印象:“嗯,簡單的生活更好,所以郊區和農村才是幸福生活的發祥地,大城市的人注定是不會擁有幸福的。”

    絕對不是。RP模型建立的初衷,就是意識到 “不同人對信息量和刺激的需求是不同的”,有些人生來就愛大城市,還有那些就在大城市出生的人。RP模型,是城市心理學家(Urban Psychologists)送給城市居民的禮物。

    在美國,城市心理學家和政府、地方組織合作并巧妙運用RP模型,改善城鎮規劃和城市設計,盡可能全方位提升城市居民RP的三方面能力。

    (不行了不行了剛才這段話我怎麼寫得像是政府工作報告…………)

    國外大城市的人是怎樣“賺RP”的?舉幾個再簡單不過卻非常有用的栗子:[6]

    美國:道路和路标規劃(traffic landscaping and road signs) 重建市中心的道路規劃,包括平行和穿插道路的設計,輔以更為清晰的城市地圖和路标,讓任何一個初來此地的人都能分分鐘get到自己在哪裡、要去的目的地怎麼走、預估到達目的地的時間長短

    新加坡:公共交通服務能力提升與線路規劃(public transportation improvement and redesign) 在道路複雜的情況下,開車出行是很耗腦子的事情,然而公交狀況又擁擠不堪、地鐵站和自己要去的目的地可能距離又不近,兩邊都不咋地。

    新加坡的城區規劃是全球摩登國際都市的楷模,不僅獲得過聯合國多項城市規劃獎,還設立了“李光耀世界城市獎(Lee Kuan Yew World City Prize)”,每兩年一次,頒發給全世界在城市設計和城市更新工作中表現最突出的一座城市。

    2014年,中國蘇州榮膺此獎項,成為國内獲得這個獎項的第一城,我希望,不是最後一座。

    美國和加拿大:學校和少年宮針對青少年的信息處理能力培養課(information handling and problem solving lessons for the youth)從年輕人開始,培養RP模型中的“建模”和“效能”

    等等,這都是政府的作為,我們自己能做些什麼?

    其實你能做的有很多,但心理學家告訴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在你的身邊,擁有一個懂你的人,ta會勝過全世界。”

    第19期0時差裡,精選君曾經為大家呈現過哈佛大學一項長達 80 年、至今仍在繼續的心理研究:決定幸福的唯一要素,究竟是什麼?

    答案是:人際關系的質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