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關于眩暈

關于眩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2 05:12:58
眩是指視物昏花或眼前發黑;暈是指自感身體或外界景物旋轉擺動,站立不穩。二者常同時發生,故統稱為眩暈。輕度眩暈者閉目即止。重度眩暈者如坐車舟,或伴有惡心嘔吐、心慌出汗、甚至肢體偏斜欲倒等症狀。

中醫在《素問·至真要大論篇》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之說,指出眩暈可因肝風内動而發生。《河間六書》認為是風火為患,有“風火皆陽,陽多兼化,陽主乎動,兩陽相搏,則為之旋轉”的論述。《丹溪心法》有“無痰不作眩”之說。《景嶽全書》有“無虛不作眩”之說,在治療上認為“當以治虛為主”。《醫學正傳》認為“因墜損而眩暈者,胸中有死血迷閉心竅,治宜散其瘀結。”《景嶽全書·婦人規》論述産後血暈時提出:“血暈之證,本由氣虛,……如果形氣脈氣俱有餘,胸腹脹痛上沖,此血逆之證也,宜失笑散。”認為跟肝風内動、氣血虛、痰擾心竅有關。

本病在現代醫學中,如心、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藥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症狀,患者感覺“飄飄蕩蕩”,沒有明确轉動感。以及某些腦部疾患等。

病因病機:

無論中醫學還是現代醫學研究都沒有具體指明或明确眩暈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但跟中醫氣血不足和現代醫學供血不足有關。利用現代醫學儀器檢查,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檢查不出任何病因。

三槐王氏脊柱定位調衡術傳承人王行知老師經過40多年,大量臨床經驗發現:眩暈跟寰樞椎半脫位(紊亂),頸内動脈、椎動脈狹窄,前庭神經損傷會導緻眩暈有關。耳石症除外,耳石症跟前庭蝸半規管内的耳石積液有關。

1、寰樞椎半脫位:(圖1)

寰樞關節的穩定性主要依賴以下幾個結構:寰椎的前弓、橫韌帶及樞椎的齒狀突;還有寰樞之間的側塊關節。上述結構的完整性受到破壞、或者某些原因造成其失用,就可能造成寰樞關節不穩定或脫位。其病因很多,比如外傷造成的陳舊齒狀突骨折、齒狀突的先天畸形、感染或炎症破壞了橫韌帶或側塊關節,甚至結核或腫瘤侵犯寰樞關節,都可以造成寰樞關節不穩或脫位。

寰樞椎半脫位的臨床表現:

關于眩暈(探索眩暈)1

寰樞椎半脫位X光片 圖1

多數患者呈慢性起病,症狀呈間歇性,反複發作并逐漸加重;部分患者在輕微的外傷後明顯加重。典型的臨床症狀包括以下幾部分:

1).頸神經根病的症狀

有頸部疼痛,頸部活動受限、僵直,尤其頭頸部的旋轉活動受限,頭枕部疼痛等;

2).延脊髓交界區受壓造成高位頸脊髓病症狀(圖2)如四肢無力,走路不穩,手不靈活,二便異常等;還包括軀幹、四肢的麻木、針刺感甚至燒灼感等。

關于眩暈(探索眩暈)2

寰樞椎半脫位核磁共振片 圖2

3).呼吸功能障礙

一般出現在嚴重的或晚期的病例。由于延脊髓交界區受壓,出現呼吸功能障礙是一個逐漸加重的過程——寰樞關節脫位的早期,呼吸功能是正常的;後來會表現為體力勞作時呼吸費力;嚴重的患者靜息時即存在呼吸費力、或平靜呼吸次數>30次,咳嗽無力、咳痰費力;終末期的患者出現呼吸衰竭、直至死亡。

4).其他症狀

另外,若合并顱底凹陷、小腦扁桃體下疝或脊髓空洞,影響延髓、腦幹時,還可以出現吞咽困難、構音障礙(口齒不清)、視物不清、眩暈、耳鳴等低位顱神經症狀。

2、前庭神經損傷:(圖3)

關于眩暈(探索眩暈)3

前庭神經(位聽神經)圖3

前庭神經的感覺神經元胞體位于内耳道底的前庭神經節,是雙極神經元,周圍突分布于内耳的球囊斑、橢圓囊斑和壺腹嵴的毛細胞,中樞突聚成前庭神經。止于腦幹的前庭核群及小腦,傳入平衡覺沖動。兩根神經都出内耳門入顱在腦橋小腦三角處,經延髓腦橋溝外側部入腦終止于前庭神經核群和小腦等部,稱為位聽神經,其功能是把與聽覺和平衡覺有關的神經沖動傳入腦。當位聽神經完全損傷時,則表現為傷側耳聾及前庭功能的喪失;部分損傷時,可出現眩暈、眼球震顫和聽力障礙。

3、椎動脈狹窄可在顱外或顱内任何部位發生,為間歇性、發作性神經功能障礙(圖4)

關于眩暈(探索眩暈)4

椎-基底動脈 圖4

1)、顱内椎動脈狹窄(圖5)

關于眩暈(探索眩暈)5

椎-基底動脈 圖5

(1)腦幹症狀主要表現為複視、構音障礙和吞咽困難。

(2)小腦症狀主要表現為眩暈和共濟失調。

(3)枕葉症狀主要表現為雙側黑蒙或同向性偏盲

(4)其他症狀還可有猝倒發作、運動感覺障礙等。

2).顱外椎動脈狹窄 (圖6)

關于眩暈(探索眩暈)6

頸部動脈 圖6

(1)以左側狹窄多見,可産生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表現,常見症狀依次為頭暈、共濟失調、視力障礙和運動感覺改變,頭痛、猝倒發作和智力下降少見。

(2) 顱外椎動脈狹窄的兩個特點:①後循環為孤立的,即雙側後交通動脈都不供血到椎-基底動脈;②頭和頸部的活動可重複産生這些症狀。

3).小腦後下動脈(PICA)

近端或椎動脈閉塞可産生延髓背外側綜合征(Wallenberg綜合征):累及下行交感纖維出現同側Horner綜合征,累及脊丘束和上行的三叉丘系出現同側面部和對側軀幹的痛溫覺改變,累及前庭核出現惡心、嘔吐、眩暈和眼球震顫,累及疑核或第Ⅸ、Ⅹ腦神經出現聲音嘶啞和吞咽困難,少見面肌無力、聽力喪失或眼球運動障礙。

4).小腦前下動脈(AICA)

缺血時出現類似延髓外側綜合征,出現惡心、嘔吐、眩暈、眼球震顫、面部同側和軀幹對側痛溫覺喪失和同側共濟失調,Horner征少見;周圍性面癱、耳聾、耳鳴和側方凝視麻痹等可與PICA(Wallenberg)綜合征鑒别。

5).小腦上動脈(SCA)

閉塞者可引起對側分離性感覺缺失,影響面、臂、軀幹和腿,可有Horner綜合征和上腭肌陣攣,同側或對側聽力喪失,還可有凝視障礙、眩暈、惡心、嘔吐、眼球震顫、同側共濟失調和同側上肢粗大震顫。

6).大腦後動脈(PCA)

大腦腳支閉塞可出現BA頂端綜合征(視和眼球運動異常和意識改變);長回旋動脈閉塞出現垂直凝視受限。

7).椎動脈--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以眩暈為主,可出現頸痛、後枕痛、頸部活動受限。有的伴有脊髓或脊神經根受壓症狀.也可伴有耳鳴、耳聾、頭痛,或有惡心、嘔吐、眩暈的發作與頸部體位改變有關。約半數人出現視力障礙、神經衰弱,也可伴有遇事健忘、失眠及多夢。部分病人出現猝倒。

檢 查:

1.耳科檢查

外耳道檢查、前庭功能檢查、眼震電圖、聽力檢查VEP/BAEP等。

2.神經系統檢查

檢查與前庭系統相關的部分、星迹試驗、偏指試驗、視力和眼底檢查。

3.内科其他疾患引起的眩暈檢查

更應盡可能做全面體檢,如血壓、脈搏的測試等。

4.影像與電生理相關檢查

頭顱CT、CTA,腦MRI、DSA、TCD,心電圖,EE

臨床表現:

1.周圍性眩暈 由内耳迷路或前庭部分、前庭神經顱外段(在内聽道内)病變引起的眩暈為周圍性眩暈,包括急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其特點為: ①眩暈為劇烈旋轉性,持續時間短,頭位或體位改變可使眩暈加重明顯。②眼球震顫:眼震與眩暈發作同時存在,多為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轉性眼震。通常無垂直性眼震,振幅可以改變,數小時或數日後眼震可減退或消失,向健側注視時眼震更明顯。頭位誘發眼震多為疲勞性,溫度誘發眼震多見于半規管麻痹。③平衡障礙:多為旋轉性或上下左右搖擺性運動感,站立不穩,自發傾倒,靜态直立試驗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傾倒。④自主神經症狀:如惡心、嘔吐、出汗及面色蒼白等。⑤常伴耳鳴、聽覺障礙,而無腦功能損害。

2.中樞性眩暈

是指前庭神經核、腦幹、小腦和大腦颞葉病變引起的眩暈。特點:①眩暈程度相對地輕些,持續時間長,為旋轉性或向一側運動感,閉目後可減輕,與頭部或體位改變無關。②眼球震顫粗大,可以為單一的垂直眼震和(或)水平、旋轉型,可以長期存在而強度不變。眼震方向和病竈側别不一緻,自發傾倒和靜态直立試驗傾倒方向不一緻。③平衡障礙:表現為旋轉性或向一側運動感,站立不穩,多數眩暈和平衡障礙程度不一緻。④自主神經症狀不如周圍性明顯。⑤無半規管麻痹、聽覺障礙等。⑥可伴腦功能損害,如腦神經損害、眼外肌麻痹、面舌癱、球麻痹、肢體癱瘓、高顱壓等。

常見的眩暈症:

1.耳石症

在臨床上最為常見,多就診于耳鼻咽喉科。表現眩暈與頭位有關,起病突然,開始為持續性眩暈,數天後緩解,轉為發作性眩暈。但當頭處于某一位置時即出現眩暈,可持續數十秒,轉向或反向頭位時眩暈可減輕或消失。可見顯著眼震,其眩暈持續時間差别很大,發病後多數在幾小時或數日内自行緩解或消失。

2.梅尼埃病

臨床表現是眩暈呈間歇性反複發作,間歇數天、數月、數年不等。常突然發生,開始時眩暈即達到最嚴重程度,頭部活動及睜眼時加劇,多伴有傾倒,因劇烈旋轉感、運動感而呈驚恐狀态,伴有耳鳴、耳聾、惡心、嘔吐、面色蒼白、脈搏緩慢、血壓下降和眼球震顫。每次持續時間數分鐘至幾小時不等,個别呈持續狀态,連續數日。每次發作過後疲乏、思睡。間歇期平衡與聽力恢複正常。多次發作後眩暈随患側耳聾的加重反而減輕,發展到完全耳聾時眩暈也消失。

3.椎基底動脈VBA系統缺血性病變

有眼球震顫而不伴神經系統其他症狀和體征。按臨床表現分為:

①短暫缺血發作型 發作無定時,可一日内數次或數日1次,一般數分鐘至半小時緩解或消失。輕者僅有眩暈、不穩,重者頻繁發作進展為完全性迷路卒中。

②進展性卒中型 發病後眩暈、耳鳴、耳聾持續進展加重,數日後達高峰。

③完全性卒中型 發病後數小時眩暈、不穩、耳鳴、耳聾達高峰,明顯眼震。數周後症狀可逐漸減輕。常遺有聽力障礙頭暈。

還有其他病變也可導緻眩暈,都屬于眩暈症的範疇,如:小腦出血、頸部病變、顱内腫瘤、顱腦外傷、藥物或毒物中毒、炎性脫髓鞘疾病等。

眩暈綜合征

引起眩暈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感冒、休息不好抵抗力下降。

分 類:

1、是前庭性眩暈,這種眩暈發病很突然,一般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表現為旋轉感(運動感),常常會有耳蝸不适的症狀,但沒有意識障礙。如梅尼埃病、良性外周性位置性眩暈、突聾性眩暈等。

2、是前庭中樞性眩暈,如椎基地動脈供血不足、腦供血障礙、腦膜炎、腦瘤等。

3、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如:起床時動作過大,就會導緻腦供血不足,人體就會突然摔倒或暈厥。

眩暈和頭暈有一定的區别,一般來說頭暈并沒有外界環境或者自身旋轉的運動感覺。

治 療:

1、整脊(運用三槐王氏脊柱定位調衡術矯正椎體錯位與紊亂關系,骨正筋柔,氣血自流)

2、針灸(調動氣血、疏通經絡)

3、牽引(拉開椎體間隙,保持氣血暢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