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經曆過半生風雨,看過太多人情世故,經曆過人情冷暖後,會從内心覺得親情最珍貴。
人到老年,尤其是父母離世後,會覺得最親莫過于兄弟姐妹間血脈親情,可是兄弟姐妹再親都有了自己的獨立家庭,所以,遇到以下三件事要學會裝糊塗。
人到老年,兄弟姊妹間的經濟條件會發生貧富分化。
有的人因為前半生機緣巧合,有着很好工作或者是有豐厚的經濟儲蓄;有的人因為能力或工作的原因,一生勞碌奔波、經濟上捉襟見肘。
劉大媽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弟弟從小就得到了父母的寵愛,但越是受寵的孩子越不成器。
劉大媽和兩個妹妹年輕時努力能吃苦,收入水平和生活條件一直都比小弟弟好,尤其是劉大媽的老公大明做生意,大明做生意講究誠信、眼光又精準,所以,經濟基礎一直很好。
劉大媽又一直掌握着家裡的經濟大權,所以,劉大媽覺得自己是家裡的長女就應該補貼和照顧娘家,尤其是小弟弟一家。
父母賣了老房子置換電梯房時,差50萬就讓女兒們出錢。妹妹們都說沒錢,每家隻給了父母1萬塊錢,劉大媽卻給了30萬。
後來小弟結婚時,定親買房辦婚禮,父母又讓3個女兒幫忙,兩個妹妹都各種哭窮,每個人給弟弟6000塊錢,說就算是結婚随禮了;
劉大媽覺得唯一的弟弟結婚,自己這個做大姐的不能讓父母為難,又給了弟弟15萬。
後來父母生病住院,劉大媽又要大包大攬承擔父母的所有費用,老公卻勸她說,父母生病需要所有的兄弟姐妹一起盡孝,如果姊妹們不知道盡孝将來也不會感恩她的付出。
劉大媽不以為然,認為平日裡姊妹對她很客氣,自己有這個能力就要承擔家庭責任。
後來,經濟形勢不好,老公的生意一落千丈。公司倒閉後家裡收入銳減,母親病重需要大筆治療費,劉大媽隻好召集姊妹商量,大家分擔母親的治療費。
結果最先翻臉的就是小弟弟,說她摳門有錢不給母親治病,任憑劉大媽如何解釋,姊妹都不相信,還陰陽怪氣地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母親也罵她不孝沒良心,看着自己的母親生病不肯出錢。
劉大媽無意間得知,父母早已把房子過戶給了弟弟,當初買房子時父母就以弟弟的名義貸款辦理了房産證,房貸都是父母幫着還的。
母親臨終前把金首飾分給了兩個妹妹,存款給了弟弟,但是囑咐父親以後養老就跟着劉大媽,因為劉大媽是經濟條件最好的,弟弟妹妹們都生活緊張。
劉大媽欲哭無淚,自己的經濟條件雖然好一些,但也是自己老公拼命賺來的,為了幫扶娘家,老公對自己意見很大,如今母親竟然一點不念自己對家裡的付出,不但分文沒給自己,還要獨自一人承擔父親的養老。
人到老年,兄弟姐妹間經常會湊到一起叙叙舊、說說以前的事情。
有的回憶是美好的,但是生活中總會有矛盾,即使是親姊妹之間也不能免俗,如何處理矛盾就需要智慧和情商。
劉婵有兩個弟弟,大弟弟一直在家種地、照顧父母,小弟弟大學畢業後留在城裡。
為了給小兒子結婚,父母把所有存款都給了小弟弟,為了安撫大兒子,就口頭表示把家裡的老房子留給大兒子,劉婵嫁出去的閨女就不分啥了。
本來相安無事,父母去世時,大弟弟在老家為父母一手操辦了後事。
沒過多久,家裡的老房子拆遷,分了一大筆賠償款。
小弟弟兩口自己就不幹了,回家鬧着要分錢,結果被哥哥嫂子趕出了家門,說父母生前早都把房子給了自己家,父母後事也是他們一家操辦的,這筆錢都是他們的小弟弟一分也沒有。
弟兄倆争執不下,就找劉婵這個大姐來評理。
劉婵隻好兩頭勸,結果大弟弟說她不明事理,嫁出去的閨女回家瞎摻和事;小弟弟說她不念姐弟情分,不說公道話。
最終,劉婵在兩個弟弟那裡都落下一身的不是,兩個弟媳對她更是冷眼相對,逢人就說劉婵是個挑事的大姑姐。
劉婵一番好心,想要調和兩個弟弟的矛盾,希望家和萬事興可以理解;可是在利益面前,又怎麼是她一個姐姐能平衡好的?
三、兒女的事,學會裝糊塗,不攀比、不評論人到老年,兄弟姊妹之間聚會,難免會聊到兒女、孫輩的問題,有的老人出于對晚輩的關心,經常會對子侄外甥的婚事和工作指點一番,卻在無意中傷了感情。
張晨姐姐家的女兒小葉33歲了還沒有成家,每次聚會姐姐和姐夫都唉聲歎氣,一直讓家裡的姊妹幫忙留意給女兒介紹男朋友。
看着姐姐愁眉不展的樣子,張晨就讓自己的兒子給小葉介紹男朋友,兒媳婦勸她慎重,說小葉好像有個男朋友,隻是因為她母親不同意才一直拖着。
張晨問姐姐才知道果真是因為小葉認識了一個比她大7歲的離異男人,那個男人有一個12歲的女兒,跟着爺爺奶奶生活,所以姐姐才不同意。
張晨勸姐姐不要幹涉小葉的婚事,還勸她畢竟女兒跟着爺爺奶奶生活,将來女孩結婚也不用買房子,結婚後不影響小葉夫妻感情。
在她的不斷勸說下,姐姐同意了小葉的婚事。
小葉婚後男人經常接女兒回家住,女兒對小葉非常反感,經常借故在男人面前告狀,男人就勸小葉不要和小孩子一般見識,小葉有苦說不出。
後來小葉有了孩子,結果被小姑娘假裝無意推下了樓梯,導緻失去了做母親的權利,沒過幾年,小葉和男人分手了。
姐姐因此對張晨特别有意見,埋怨說都是因為她當年勸自己,自己才心軟同意的,結果傷害了自己的女兒。
婚姻這事,外人無法說清對錯,其實都是當事人自己的選擇,但是出了問題時,人的本能就是找個人替自己承擔選擇的代價。
結語:
清官難斷家務事,很多事情如果結局美好就會皆大歡喜,如果是結果達不到自己預期的美好,人們本能的就會想到“甩鍋”。
每個人的經曆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認知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
所以,有很多事情牽涉到感情、利益的時候,切記替别人做出選擇。
人到老年,不要自以為閱曆豐富,就對别人的生活指手畫腳,所處的位置不同做出的選擇就會不同,建議這事說一次就行,說多了就是執念了。
執念,是生活中最要不得的情緒,況且還是管别人的閑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