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一條新聞引爆全網:
鄧倫因偷稅逃稅被處罰,并追繳1.06億元!
官方蓋章、鐵證如山,又一個明星倒在了偷逃稅的問題上。
這條新聞引得媒體和網友一片嘩然。
大部分網友對鄧倫口誅筆伐,一如既往地痛恨偷稅逃稅,
并再一次對明星的高收入感到咋舌和不平。
也有小部分粉絲力挺鄧倫,表示隻要認罰,知錯就改,就依然是她們的“好哥哥”。
還有部分調皮的網友戲谑道:鄧倫還是有貢獻的,他在無意間救了潘長江一次。
事實上,潘長江當天也被爆出了“醜聞”。
而且這條“醜聞”對“3•15”這天來說更應景一些——涉嫌虛假宣傳賣酒!
有媒體聲稱,潘長江在直播間内推出過一款茅台生肖酒。
對于這款酒,潘長江說他和茅台公司董事長是十幾年的老交情。
他特意把茅台公司的董事長灌醉,
然後為直播間的網友拿到了低于市場價的茅台酒:4799元一瓶。
但據網友考證,這酒在店裡才賣4500一瓶。
雖然流量高、粉絲多的鄧倫吸引了“主要火力”,
但潘長江的這條新聞一度也沖上熱搜榜第四。
無數網友在新聞下留下針對潘長江的惡評。
輿論洶湧,潘長江當晚不得不做出回應。
他堅稱,自己絕對沒有虛假宣傳。
也絕對沒有在直播間說過“灌醉茅台公司董事長,拿到定價權”的話。
事件發生的第二天,不少回過味兒來的網友發現:
當初最早發布“潘長江虛假宣傳賣酒”新聞的媒體已悄然将該新聞删除。
目前網上還流傳着的關于這條新聞的視頻也并不是潘長江的原聲,
而是潘長江直播畫面配上字幕。
這下子,新聞的真僞一時無法判定了。
于是,有個别網友站出來說,或許潘長江他老人家是被造謠了。
但比起前一日對潘長江的“聲讨”,這些替潘長江辯白的聲音很快就被淹沒,根本沒人關注。
在這樁“烏龍”事件中,無良媒體随意發布“加工”後的新聞自然敗好感,應該被譴責。
但潘長江如此容易就被媒體的一波節奏“帶走”,似乎也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
畢竟,作為群衆基礎深厚的“老藝術家”,能把路人緣敗得如此光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天下第一瘸
潘長江,1957年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他的父母都是非常優秀的評劇演員,在當地頗有名氣。
在父母的熏陶下,潘長江打小就喜歡戲曲,而且有強烈的表演欲望。
一次,劇團在演出,潘長江的父親出場一亮相便引發衆人哄笑。
潘長江父親心裡直打鼓,仔細回憶了一下,自己上台前檢查過,裝扮整齊,沒什麼問題。
于是,他便繼續往下演,但觀衆們的笑聲反而更熱鬧了。
他覺着不對,四下一看,才發現三歲半的潘長江不知什麼時候偷偷上了舞台,
正舉着爐鈎子,有模有樣地學着戲劇裡“趟馬”的動作在舞台上晃悠呢。
沒辦法,潘長江的父親隻能硬着頭皮繞着潘長江轉了一圈。
然而,用戲腔沖着後台說:“來個人把他抱下去。”
不怵舞台,又有父母的傳授,潘長江本應在戲劇表演上順利起步。
但一場意外卻差點過早地中斷潘長江的學藝之路,甚至是斷送他正常生活的能力。
四、五歲時,潘長江随父母坐火車去大爺家探親。
火車開了20多個小時,一路上人又特别多,于是小小的潘長江一口水都沒喝上。
到了大爺家,渴極了的潘長江連喝了好幾瓢水。
而且,從此就有了喝水量大且頻繁的毛病。
帶去醫院,醫生診斷為消渴症。
有大醫院的醫生勸潘長江父母:孩子想喝就讓他喝,反正也活不過25歲。
雖然,潘長江并沒有像醫生預言的那樣,生命終止在25歲之前。
但這病卻将他的身高定格在了不足1米6的地方,而且也成了潘長江父母的一塊大心病。
兒子身體弱,當爹媽的說什麼也不舍得讓他學戲和練功。
于是,潘長江就自己偷着練。
為了練甩腰,潘長江的十個手指頭全都磨得血肉模糊。
父親偶然發現潘長江包着紗布的手,理解了兒子想要學戲的迫切和決心。
也就松了口,開始支持潘長江學戲。
經過刻苦的練習,22歲的潘長江如願進入戲劇團,成為了一名評劇演員。
年紀輕輕就能上舞台唱戲,潘長江自然想讓自己帥一點。
但潘長江的父親點撥他說:你這個身高連小生的戲服都撐不起來,你還是唱“小花臉”吧。
“小花臉”是評劇中的醜角,除了會唱會跳,還得會點兒“功夫”,在台上能摸爬滾打。
潘長江功底紮實,演“小花臉”沒問題。
但他迫切地想讓觀衆在舞台上看到他的存在,最好還能搶搶風頭。
一次,潘長江故意沒系腰帶,隻把寬松的褲腰挽了挽。
等戲正演到緊要處,潘長江伸手把褲腰散開,
褲子一下子掉了下來,露出了他特意穿的大紅褲衩。
觀衆哄笑,潘長江得意。
雖然下來被領導和父親一頓好罵,但潘長江覺得值得,因為他被觀衆注意到了。
為了能在舞台上吸引更多關注,潘長江決定拜評劇藝術大師劉立明為師。
拜師前,潘長江錄了一盒磁帶托人捎過去,劉老師對潘長江的嗓音條件非常滿意。
但等到真要去拜師的路上,潘長江卻擔心了起來。
他怕劉老師對他的外形不滿意。
思來想去,潘長江想到了主意。
到了劉老師家,門一開,他立刻撲通一下跪了下去,喊了一聲“師傅好”。
然後,“哐哐哐”,磕了三個結結實實的響頭。
這師就這麼讓潘長江給拜成了。
拜師後,劉立明老師傾囊相授,潘長江的技藝大有精進。
但還沒等到潘長江在評劇舞台上大展拳腳,他們劇團卻先黃了,沒戲唱了。
改制中,潘長江被留了下來,但想要繼續唱戲,就得改唱二人轉。
潘長江不樂意。
在他看來,“小花臉”就夠醜了,現在卻還要去演更“醜”的二人轉。
但不情願歸不情願,潘長江還是靜下心來,調整了自己的藝術軌道與表演方式。
用了三年,成了二人轉表演的“名角”。
并且和劇團裡的另一位“名角”趙本山開始了搭檔,
二人一起出演滑稽戲《大觀燈》。
潘長江與趙本山在戲裡,一個演瘸子,一個演瞎子。
配合默契,舞台效果極佳。
憑着觀衆的口口相傳,這部戲在東北火得一塌糊塗。
沒有巡演,光是在一個劇場内就演了五百多場。
潘長江和趙本山一天連演五六場,累得在後台幹嘔。
而二人的辛苦也得到觀衆的極大認可。
他倆在舞台上拼命演,觀衆在台下拼命笑。
有的笑得手術後的傷口開裂,有的孕婦笑到流産。
也正是憑着這部戲,潘長江火遍了東三省,還得了個“天下第一瘸”的名号。
同時,他的二人轉表演也愈加成熟。
1989年,潘長江憑借《豬八戒拱地》在國際青年戲劇節上拿下了個人表演的金獎。
拿了如此有分量的大獎,潘長江自然會被更多專業領域的人關注。
而潘長江也借此走出東北,走向全國。
百花獎影帝
與很多小品演員一樣,潘長江走向全國的途徑也是春晚。
作為火遍東北的二人轉演員,潘長江先上了遼甯春晚。
他與鞏漢林搭檔,演了一個小品,名為《對縫》。
他在其中扮演一個結巴, “啊……就……啊……就……”說不了一句囫囵話。
這個小品讓潘長江更火了一些,甚至一度讓他的名字變成了“阿舅”。
而多年來積攢下的名氣也讓央視春晚注意到了潘長江。
邀請他帶着作品《對縫》參加春晚彩排。
潘長江信心滿滿,彩排效果也不錯,但節目最終被“斃”。
1996年,潘長江再戰春晚,與搭檔合演了一檔小品,名為《過河》。
小品以載歌載舞的形式,講述了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形式和内容都頗為新穎。
但這個節目最初卻并未得到導演組的青睐。
他們認為小品脫離現實,生活中,哪有1米7的美女會看上身高不足1米6的男人。
但小品彩排時的效果實在太好,潘長江的表演讓現場觀衆捧腹不止。
于是,導演組最終保留了《過河》。
也讓潘長江乘着“哥哥面前一條彎彎的河”的歌聲,迅速成為全國觀衆知曉的小品演員。
一年後,潘長江的事業再上一層樓,他考取了解放軍二炮政治部文工團。
軍銜為大校,正師級,肩上扛起了“兩毛四”。
事業上的這些轉變,讓潘長江有機會把妻子和女兒接到北京,住上大房子,過上好日子。
同時,也讓他對前景有了更多的期待。
潘長江曾說,他雖然個子小,但開車、住房都喜歡大的。
一次,潘長江在長安街上開着大越野,被一個交警攔下。
交警一看車上的潘長江就樂了,他說:
“上一個路口的同事讓我把你這車攔住,
說就看見方向盤上有頂帽子,沒見着人,以為無人駕駛呢。”
喜歡大物件在生活中招笑,但事業上追求大版圖卻讓潘長江受益無窮。
徹底火了的潘長江已不滿足止步于小品舞台,他開始投身影視表演。
1999年,潘長江出演了農村題材的電影《明天我愛你》。
靠着這部戲,潘長江一舉拿下大衆電影百花獎的最佳男演員獎。
從小品演員變身為百花獎影帝。
此後,潘長江在影視道路上更加自信,偶爾還發個單曲,演藝事業多點開花。
由于外形受限,潘長江演不了俊男靓女式的都市劇。
所以他将主攻方向确定為喜劇與農村題材劇,而觀衆也很買賬。
2003年6月,潘長江與郭達聯袂主演了戰争喜劇《舉起手來》。
潘長江在電影裡飾演日本鬼子,沒名字,隻有一個“羅圈腿”的代号。
依然是要扮醜,潘長江信手拈來。
将一個對眼、羅圈腿的“倒黴蛋”扮演得活靈活現。
從這部戲之後,潘長江喜劇電影之路走得十分順暢。
雖然再無獲獎,但在娛樂圈内混個長期“臉熟”還是不成問題。
而事業上的穩步發展,也讓潘長江有能力給妻女提供更加優渥的生活。
好好彌補一下長久以來對她們的虧欠。
潘長江的妻子楊雲也是一位演員,年輕時相貌出衆。
在潘長江的追求下,楊雲嫁給了當時一無所有的潘長江。
心甘情願地與潘長江過起了苦日子,并且生下了可愛的女兒潘陽。
潘長江一直對妻子和女兒心懷愧疚,尤其是女兒。
因為女兒潘陽人生最初的13年,是與爸媽在苦日子裡捱過來的。
住着公廁改成的小房子,想吃根香蕉都得從市場上處理的那堆裡挑。
所以當潘長江有了能力之後,他傾盡所有地寵愛着他的獨生女兒,可以說有求必應。
但唯獨一件事例外,那就是:堅決不同意女兒進入娛樂圈。
潘長江深知,雖然女兒長得漂亮,唱歌也好,但放到娛樂圈裡絕不算突出。
于是,他苦口婆心地勸女兒:
爸掙下的這些家底足夠你過得不錯,你出國學個金融,回來開個超市,衣食無憂,多好。
潘陽同意了,并在爸爸的安排下去了加拿大。
但她悄悄改了專業,沒學金融,而是學了鄉村音樂。
這事兒,潘長江一年以後才知道,他暴跳如雷,但也拿女兒沒辦法。
思來想去,潘長江告訴女兒,同意你學音樂,但要學就回來學。
在老爸的建議下,潘陽回國考入了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
畢業後,進入二炮文工團,和老爸成了同事。
自己闖蕩,加上老爸鋪路,不缺機會的潘陽卻一直沒闖出什麼大名堂。
事業不溫不火,沒迎來大的轉機時,好姻緣先一步到來。
2012年,潘陽與年輕帥氣的企業家石磊步入婚姻殿堂。
因丈夫家底雄厚,潘陽也在婚後有了一個響亮的綽号——“潘十億”。
潘嘎之交
自己事業有成、地位穩固;女兒嫁得漂亮、過得美滿。
潘長江可以說是人生圓滿了。
但本該含饴弄孫的潘長江卻閑不下來。
他說自己的個子雖然不高,但卻是潘家的參天大樹;
肩膀雖然不夠寬厚,但卻要扛起照顧雙親和四個兄弟姐妹的責任。
所以,潘長江歇不下來。
年過花甲之後,潘長江依然是拍電影、演電視、錄綜藝、上春晚一個不落。
一出場還是能赢得滿場掌聲。
如果就這樣繼續往下走,潘長江必然能頂着“老藝術家”的頭銜功成身退。
但人老心不老的潘長江卻在此時迷上了直播,一路從“老當益壯”跑偏到“晚節不保”。
談起潘長江的直播帶貨,必然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那就是“潘嘎之交”。
2021年4月,演員嘎子(本名謝孟偉,曾在《小兵張嘎》中飾演“嘎子”),
在他自己的直播間痛哭,哭的原因是疑似賣假酒,被網友罵了。
正哭着,潘長江連線進入了嘎子的直播間。
他以一個長輩的姿态,苦口婆心又語重心長地對嘎子一通勸,概括起來就是:
網絡虛拟難把握,帶貨水深莫輕試。
直播絕不為掙錢,開心快樂最重要。
這一勸完,嘎子不哭了,直播間的網友也“服了”,
紛紛表示到底是老前輩,看問題就是透徹。
但沒成想,過了沒多久,潘長江自己卻開始帶貨了,而且賣的也是酒。
這一反轉讓網友們很是沸騰了一陣子。
“潘嘎之交”瞬間成為網絡熱詞和百度百科裡的詞條。
網友們煞有介事又一本正經地給這個詞編輯了“釋義”和“引申義”,
并附上“媒體評價”和“社會影響”。
有才網友據此做的鬼畜視頻更是精彩到不行。
而在這一過程中,潘長江在江湖上的稱号也從潘老師變成了“潘叔”或是“潘子”。
這場網絡熱潮讓潘長江的帶貨之旅暫停了一陣。
但沒多久,“潘子”便卷土重來,而且拉開架勢大展拳腳。
他賣茅台飛天酒,直播間裡奮力吆喝:隻要999元一瓶。
但網友拿到手才發現,“潘子”賣的是43度飛天酒,而不是千元難求的53度飛天。
這43度的茅台飛天酒不光滿大街都是,而且很可能價格更低。
這事,要說潘長江賣假酒那是冤枉,
但你說“潘子”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實誠也确實難符其實。
之後,潘長江一直沉浸在賣酒中難以自拔,而且屢次“翻車”。
他推薦一款酒,介紹産品時順手摸了瓶身幾把。
然後就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在直播間的強效美顔下,潘長江的手掌還是肉眼可見地變紅了。
瓶身如此質量,瓶内酒的質量自然也讓人心裡打鼓。
随着粉絲數的不斷上漲、帶貨量的不斷攀升。
“潘子”的帶貨技巧愈加醇熟,底線愈加模糊,忽悠功力爐火純青。
一次,潘長江推銷一款高檔酒,把酒瓶誇了個天花亂墜。
先不說瓶身金光燦燦的那些都是24K金,就光瓶蓋上那顆鑽石就價值百萬。
而就是這麼價值連城的酒,在潘叔直播間不要99萬,也不要9萬9,隻需1萬9就能拿到手。
這一通忽悠吓得旁邊工作人員都不得不出面制止,小聲告訴他,這就是顆普通水鑽。
雖然惡評如潮,但賺得卻是真金白銀。
潘長江直播間動辄上千萬的銷量自然讓他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就算他多年建立起的群衆基礎和口碑迅速瓦解,他也毫不在意。
越來越看不慣潘長江的網友湧入他的直播間留下質疑的聲音,但他從不回應。
反詐警官想與他連線,網友提醒的留言刷了幾百條,他也裝看不見。
至于網友說從潘長江直播間買到三無産品,
贈送的酒杯一捏就碎這樣的評論,他更是不理會。
這次曝出“虛假宣傳賣酒”,潘長江倒是難得地回應了。
或許是因為新聞曝出的時間是“3•15”,太過敏感;
又或許這次潘長江确實被編排了,他才敢站出來說要追究媒體責任。
不管原因是什麼,潘長江第一次直面了“潘嘎之交”之後的種種争議。
他說自己是想跟上時代才直播,勸嘎子隻是出于善意,但被人惡意加工和傳播。
他還說自己年紀大了,不容易,網絡暴力很傷人,求網友放過。
雖然潘長江說得情真意切,動情處還眼眶微紅。
但這一番“找補”卻并沒有多少人買賬。
因為,名氣不是一天攢起來的,而口碑也絕不是一天就崩壞殆盡的。
潘老師給自己帶貨找了很多好聽的理由,但最根本的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
其實,這個年代,隻要幹淨、合法,把掙錢擺在台面上說絕不丢人。
而且,無論潘長江老師是想德高望重地掙,還是世俗庸俗地掙,
這都是他的權力,任誰也不能幹涉。
但同樣,網友也有讨厭潘長江的權力。
潘長江帶貨中有失德行為,網友更有抨擊的權力。
畢竟,當初對于那些沖着潘長江名氣、出于對潘長江信任才下單的網友,
“潘子”可是一個都沒放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