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騎青牛出關圖
老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據太史公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春秋時期楚國苦縣,即今河南省鹿邑厲鄉曲仁裡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an),在周朝做過管理藏書的史官。
老子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時,即以博學而聞名,孔子曾入周向老子問禮。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棄官歸隐,騎青牛西行。到靈寶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
馬王堆出土《道德經》殘片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是中國古代先秦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為諸子百家所共仰。
《道德經》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演變,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觀點。認為“道”是“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的,所以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解釋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有着“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絕對的本體的意義。
《道德經》中包含着樸素辯證法,提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面的對立性;并意識到對立面互相轉化,如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認為一切事物的生成變化都是有和無的統一,并強調無是最基本的。故曰:“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老子的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個人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
《道德經》原文分上下兩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并分為81章。
老子的《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曆史名人之一。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
2、馬文作主編《二十四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