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esg涵蓋哪三個範疇

esg涵蓋哪三個範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17:00:46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劉彥華

ESG披露是整個資本市場投資和資源配置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而ESG評價是ESG建設的關鍵環節、是衡量企業ESG 績效的工具。

esg涵蓋哪三個範疇(風潮正起ESG兩大關鍵環節)1

話語權當下,建立一套接軌國際同時符合我國實際的ESG評價體系迫在眉睫。圖源/hellorf

近年來,在國家可持續發展政策引領下和“雙碳”戰略持續推出後,社會對清潔能源、綠色低碳經濟的關注度急劇上升,ESG評級不僅日漸成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更是資本市場對企業價值評估的核心參考标準。

于是,ESG披露、ESG評估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強制性信息披露正在走來

ESG信息披露,即企業按照一定的披露标準和要求進行實質性信息披露。通過了解企業披露的ESG信息,那些具有長期發展潛力及符合可持續發展、“雙碳”戰略或者綠色發展的企業和項目就會獲得投資者的青睐,從而引導市場資源向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有利于“雙碳”戰略和綠色發展戰略實施的方向進行配置。因此,ESG披露是整個資本市場投資和資源配置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通常來說,信息披露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強制披露,二是自願披露。強制披露一般是政府行政或者監管部門要求企業向社會公衆披露信息。當前,國際上主流的ESG披露标準主要有GRI、ISO 26000、SASB、TCFD。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參與成立的全球報告倡議(GRI)所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及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GRI标準是全球使用範圍最廣的ESG報告框架。GRI标準因其模塊化結構,可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要求拆分使用,也可組合使用,可量化程度較高。GRI2020年度報告顯示,約52個國家的近3500家各行業的領先企業使用這一報告框架,約占全球領先企業的2/3。據悉,近期發布的GRI标準(2021版)新增行業标準闆塊,将于2023年1月1日起生效。

ISO26000是國際标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縮寫為ISO)制定的編号為26000的社會責任指南标準。該标準體系列出了七個社會責任核心議題,分别是組織治理、人權、勞工實踐、環境、公平運營實踐、消費者問題、社會參與和發展,七大項下設有37個核心議題和217個細化指标。

SASB是指可持續會計标準,采用行業分類法,為不同的行業制定行業相關的ESG議題的披露準則。從針對性來看,SASB更加精準,目的是通過非财務信息來幫助企業提高在決策和執行方面的效益。其标準包含六個元素,即标準應用指南、行業描述、可持續性主題、可持續性會計準則、技術守則、活動度量标準。

TCFD标準由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SB)于2015年設立的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氣候相關财務信息披露工作組)發布,基于組織運營核心的四項元素建立報告架構,即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标和目标,并制定了針對所有行業通用的具體建議披露事項,旨在為市場參與者提供建議,以解決氣候變化對其業務的财務影響。其一大特色是,針對氣候相關風險,TCFD将其分為與氣候變化影響直接相關的實體風險和與低碳經濟轉型相關的轉型風險兩大類。

目前,就政策法規而言,我國企業尚未形成統一的ESG信息披露框架,企業ESG披露以自願為主,強制披露僅限特定行業的部分信息。

不過,ESG信息披露正在走向規範化。2020年9月深交所發布《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辦法(2020年修訂)》增加了第十六條“履行社會責任的披露情況”,首次提及了ESG披露,并将其加入考核。同月上交所也制定并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闆上市公司自律監管規則适用指引第2号——自願信息披露》,明确指出企業在自願披露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和公司治理一般信息的基礎上,應根據企業所在行業、業務特點、治理結構,進一步披露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個性化信息。

就披露規模而言,我國發布ESG相關報告的企業數量逐年增多,從2019年的946家增長至2021年的1130家。但中小型企業和民營企業披露率顯著低于大型企業與國有企業。兩組數據可以佐證。一是滬深300上市公司中有266家發布報告,占比達88.67%,遠高于中小型企業的披露率。二是2021年國有企業ESG相關報告披露率為48.67%,遠高于民營企業18.07%的披露率。

從國内企業所用的ESG披露标準看,最普遍采用的是交易所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指引,即上交所CSR指引和深交所CSR指引。

深交所于2006年發布《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上交所2008年發布《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承擔工作的通知》,兩所規則均要求上市公司充分關注包括公司員工、債權人、客戶、消費者及社區在内的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利益,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CSR與ESG有諸多共同之處,但ESG對披露的細節,如透明度、實質性議題、參照标準、單位績效等有更多要求。随着A股納入明晟(MSCI)等國際指數、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深化,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對上市公司強化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今年,上交所和深交所修訂了上市的規則,在規則中明确提出,必須把ESG納入到公司治理體系中去。其中,新規包括一些特殊情況出現時要進行相應的信息披露,以及如果發生一些惡性的事件,可能直接導緻企業退市。

與此同時,随着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的成立,一套綜合性的高質量可持續信息披露基準性标準将會被制定,多位專家預計,ESG信息披露的強制性将越來越強。

建立中國标準,争取更多話語權

ESG評價是ESG建設的關鍵環節,是衡量企業ESG 績效的工具。通過開展ESG 評價,有利于“以評促改”,明确企業在ESG 實務中需要着重改進和加強的薄弱環節,推動企業持續深化ESG實踐,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利于将綠色可持續發展由單向傳遞升級為雙向傳導,促進更多的市場主體積極參與ESG建設,推動ESG理念在我國良好健康發展;有利于為政府出台相關政策提供支持,從而充分發揮其作用;同時,可以幫助相關投資機構更科學更理性地對企業進行ESG投資。

目前,全球ESG評級機構數量有600多家。其中比較著名的國際評級機構有KLD 研究分析公司、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Sustainalytics、湯森路透、富時羅素、标普道瓊斯和Vigeo Eiris等;國内較為著名的評級機構有商道融綠、社會價值投資聯盟、嘉實基金、中央财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上海華證指數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協會等。

不同的評級機構有着不同的指标體系,以及打分和量化的方法論。比如MSCI在E、S、G三個維度上有10項一級指标、37項二級指标,采用AAA、AA、A、BBB、BB、B、CCC 7個等級。富時羅素在E、S、G三個維度上有14項一級指标和300多項二級指标,采用打分法,總分5分,高于3.3分的公司才可以納入其指數産品中。

但是,總體來看,在國際上,西方國家掌握着ESG話語權,我國企業踐行ESG方面面臨巨大挑戰,從而影響了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國際評級機構對我國企業進行的ESG評級普遍較低,例如2021年四季度MSCI A股央企上市公司ESG評級結果中,領先級為0家,平均級A、BBB、BB級分别占3.96%、11.39%、20.79%,而在落後級B、CCC級的分别為36.63%、27.23%。

中國社科院教授、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秘書長鐘宏武分析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重要原因是,境外評級機構看不到我國國有企業創造的社會價值,也不理解國有企業的企業治理。例如近幾年我國國有企業積極推進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但這些在西方ESG評級機構看來卻屬于政府該做的事,企業做這些影響利潤,是浪費股東的錢,屬扣分項。因此,建立一套接軌國際同時符合我國實際的ESG評價體系迫在眉睫。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9月下旬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