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杭州91歲的退休教師王坤森火遍全網。
今年已經是他深夜拾荒的第十個年頭了,也是他資助學生的第二十五個年頭。
他的所作所為時常引起大家的關注,總有人問他為什麼年事已高卻不頤養天年,而要外出撿垃圾,他總是笑笑不說話。
每當這時,鄰居總會替他回答:“大爺撿垃圾是為了幫助貧困學生呢!”
王坤森為什麼會走上深夜拾荒的這條路?這其中到底有着一個怎樣的故事?
接下來,筆者将用第一人稱為大家講述這個故事。
我叫王坤森,1931年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裡。我們一家五口人,我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
我的家境貧寒,小時候我從來沒有穿過新衣服,總是穿哥哥的舊衣服,上邊打滿了補丁,鞋子上也長滿了“眼睛”。
至于飯菜,那更是饑一頓飽一頓,整日吃苞米面。餐桌上野菜是常态,肉是一年難見一次的。
五六歲時,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上學,我很羨慕,總是鬧着爸爸,讓爸爸帶我去學校上學。但一家人連飯都吃不上,更别提拿錢送我去學校了。
我的哥哥姐姐也沒有上過學,他們一直都跟着爸爸媽媽在地裡幹活,或者是去打零工賺錢。
這樣的生活不富裕,但好歹一家人在一起,還算幸福。
但這簡單的“幸福”也沒有維持很久。
我7歲的時候,媽媽去世了。媽媽去世後,我們的家境更加緊張了,哥哥姐姐也都相繼離開了家外出打工。
圖源網絡
7歲的我隻得跟着爸爸,爸爸沒有正經工作,為了賺錢,他便帶着我去撿煙蒂。
煙蒂裡有别人抽煙剩下來的一些煙絲,我跟爸爸就把這些煙絲放在一起,重新找紙卷起來,把這些“新”的煙再拿去賣錢。
這樣的生活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重複着。終于在我11歲的時候,爸爸攢夠了錢,送我去了學校。
雖然我11歲了,但還是隻能從小學一年級讀起,班裡都是比我小五六歲的小朋友。他們經常嘲笑我,說我不知羞,這麼大了還在上小學一年級。
圖源網絡
但是我從來不跟他們争吵,因為我知道上學的機會難得,我不想把時間花費在吵架上。
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總是早早到校,提前預習功課。放學了也舍不得走,總希望能夠多學一些,學好一些,這樣才不辜負爸爸對我的期望。
老師們對我也十分關照,知道我的家庭情況後,總是主動幫助我,還給我講題。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的成績也突飛猛進,考試時總能名列前茅。
這六年的時光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認識了很多字,明白了很多道理。
圖源網絡
同時我也知道,要想有更好的未來,就得繼續努力,上初中、高中,甚至考大學。
但我知道,我這樣的家境,想要繼續學業是十分困難的。沒有錢,是沒有學校肯讓我上學的。
轉機發生在我上初一那一年。
圖源網絡
1949年,杭州解放了,上初一的我算是趕上了好時候。
在老師的推薦下,我有了去部隊的機會。在部隊中,我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在這裡,我每天都能吃飽飯,有新衣服穿,更重要的是,可以免費學習不用交錢!
最初我在機要大隊學習,後來在部隊的推薦下,我又去了上海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射炮兵學校學習。
我很感激部隊給我的機會,便更加努力。在上海的炮兵學校,我度過了最充實的兩年。
後排左一
兩年後的1954年,我畢業了,畢業後我被分配到了長春當教員。
1978年,在部隊呆了29年後,我轉業回到杭州,在杭州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當老師。
在這裡當老師可跟在部隊當教員不一樣,在學校裡,我主要是組織學生們軍訓,給他們上國防軍事課。
課上,我總是一遍遍地講述着我所知道的知識,希望他們能把我的知識都學會,以後報效國家。
看着這花兒一般的學生們,我的心情别提有多高興了。他們這大好的年紀,有學上,有人教,我真替他們開心。
右下角穿白衣服的
但與同學們接觸的時間久了,我發現有些面孔慢慢見不到了,人數也減少了。
帶着疑問,我詢問了一些同事和學生。問了才知道,他們遇上了和我小時候一樣的情況,家裡沒錢了,所以隻得退學。
而聽着學生們的交談,我才知道,班上有許多同學都是貧困戶,家人為了送他們上學傾盡了全力。
看着他們,我想起了年幼的自己,那時的我不就是現在的他們嗎。他們雖然有着求知進取的心,但因為經濟原因隻能失學回家。
于是,我下定決心要幫助他們,我不忍心讓這些有着美好未來的孩子們因為交不起學雜費而失學。
“我想拿出一些工資幫助幾個交不起學雜費的同學,你看怎麼樣?”
有了這個想法後,我詢問了妻子的意見,而妻子對我的想法表示贊同,也願意我去幫助别人。
從這個時候開始,我便走上了拿工資幫助貧困學生的道路。
我沒有什麼偉大的想法,我是受過國家幫助的,沒有國家就沒有現在的我。而這些孩子們都是國家的未來,他們都是國家需要的人才。我幫助了他們,也就是幫助了國家。
1993年,我退休了。
在杭州醫科大學,我工作了15年。這15年之中,我帶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也資助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
這些學生們總是對我表示感謝,還說要報答我。這有什麼,對我來說隻是舉手之勞而已,隻要他們有學上,我就開心了。
我讓這些學生們好好學習,畢業後能造福社會、報效祖國就夠了。
至于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老師,不足挂齒。
退休後,孩子們叫我頤養天年,像其他的老人一樣,每天溜溜鳥啊,下下棋啊,多自在。
聽了孩子的話,我也嘗試過了一段時間這樣的生活,但我覺得毫無滋味。
我甚至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廢人,對社會對國家沒有任何貢獻,這樣的日子沒有意義。
我嘗試尋找人生的新方向,但一無所獲。畢竟我老了,沒有哪個單位會聘請一個六七十歲的人來工作。
2012年那一天,我在報紙上偶然看到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就像是一根導火索,點燃了我的心。
圖源網絡
報紙上的那張照片名字叫做“我要讀書”。照片内容很簡單,沒有豔麗的色彩以及美麗的風景,有的隻是一個小女孩兒而已。
小女孩兒趴在簡陋的書桌上,手裡握着一支鉛筆,穿着一身樸素的衣服,頂着亂蓬蓬的頭發。最抓人心的則是她那明亮的大眼睛,其中的渴望顯而易見。
她渴望讀書,渴望獲取更多的知識,渴望美好的未來。
看着這個小女孩兒,就仿佛看到了小時候的我,那時的我也是如此渴望讀書。我的心不由得顫動起來,我回憶起自己童年的時光,想到了自己無學可上的痛苦。
圖源網絡
借着報紙及其他資料,我明白了報紙上刊登這張照片的意義,第一次了解到了“希望工程”。
我這才知道,即使如今的條件要比之前好了許多,但依然還有許多身處貧困之中的孩子。他們身處大山之中,在搖搖欲墜的課桌上學習着,在随時都會坍塌的教室中努力着。
而能夠上學的他們已經算是幸運兒了,又有多少孩子一輩子都無法上學,無法接受教育,無法走出大山。
“希望工程是為了幫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的一項公益事業。”當我看到對于希望工程的介紹時,我明白了我要做什麼。
圖源網絡
國家可以幫助貧困兒童,我也可以幫助。當時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資助那些上不起學的貧困兒童!
但這個時候,一個新的問題擺在我的面前,我想幫貧困學生,但是我找不到。
這時,我又看到了報紙上的那個新聞。是啊,我可以給報社打電話,他們肯定有相關的人員進行聯系的。
我立即打電話給報社,問他們那邊有沒有認識的需要幫助的學生。
沒過幾天,報社就有人聯系我了,說是找到了合适的被資助對象。
圖源網絡
這個孩子的名字叫做玲玲,她是衢州一個小城裡的高三生。今年高考考了六百多分,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
但玲玲家裡很困難,她的爸爸因為小兒麻痹導緻殘疾,現在基本沒有勞動能力。雖然有低保,但要顧及一家三口的開銷以及玲玲上學的費用,也是十分困難的。
玲玲的媽媽是踩三輪車拉客的,工作一天也隻能賺到三四十元錢。而玲玲上學則需要5000元,這得玲玲的媽媽踩167天三輪車才能賺到。
玲玲的家可以說是家徒四壁,但是有一個箱子卻是全家人最寶貴的東西。
箱子裡裝的不是金銀珠寶,而是玲玲的學習資料,滿滿一大箱子。這是玲玲最寶貴的東西,是她擁有的最大“财富”。
因為家境貧困,玲玲吃不上什麼好的飯菜,每周一次的炒雞蛋就是她補身體的最好的菜了。
在這樣的家庭中生活,玲玲沒有怨言,反而經常幫父母做家務,甚至想要外出打工賺錢。
聽完報社人員對于玲玲的介紹,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助這個可憐的孩子上學!
我當即給報社的工作人員要來了玲玲的家庭住址和彙款賬号,希望能夠盡快幫上玲玲的忙。
其實我很想去玲玲家看看她,去跟她道賀,祝賀她考上大學,再親手将錢遞給她。
可我年齡太大了,長途跋涉很不方便,最終我還是決定彙款給玲玲。
我先給玲玲彙了1000元錢,還給她寫了一封信,希望她好好上學,錢的事由我來想辦法,我告訴她我以後會每個月都給她彙錢。
我的退休工資不少,有6000左右,足夠我生活了,但我不想用這個錢來資助那些貧困學生。
我覺得這些錢是國家和社會給我養老的,是國家的錢,不是我的錢。我要自己賺錢給玲玲,憑自己的真本事去資助她。
可是要做什麼才能賺錢呢?我走路都顫顫巍巍的,看大門都沒人要我。我年事已高,已經很難找到工作了。
我一直思考着這個問題,直到那天我出門,看到了垃圾桶。
垃圾桶旁邊有人扔掉的紙箱,還有一些水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賺錢的方法,我可以賣廢品賺錢呀!
隻要到處看看垃圾桶,撿一些水瓶或者易拉罐之類的東西,我不就可以賣這些東西賺錢了嗎?
說幹就幹,當天我就在家裡拿了一個大袋子到處轉悠,看别人有喝完的水瓶都要過來放在袋子裡,垃圾桶旁邊的紙闆我也都拿走了。
傍晚,我帶着這些“寶貝”回了家。妻子看到我手裡的東西,還有些不高興。
但我告訴她,我是為了賺錢資助學生,她便也很支持了。她還說會幫我留意,有紙闆幫我帶回家。
我帶着大包小包來到收購站,瓶瓶罐罐加上紙闆,竟然賣了十幾塊錢。
我高興極了,我可找到了一個賺錢的方法。為了更好地做這項“事業”,我還買了一個小三輪車,出去拾荒時騎着,會輕松很多。
後來的幾天,我在拾荒時,遇到了幾個同樣來拾荒的人。通過跟他們交談,我知道了原來這些人都是有難言之隐的。他們大都家庭貧困,需要拾荒賺點錢。
那我這樣做不就搶了他們的“生意”了嗎?我是為了資助學生,家境并不差,不能搶了他們的“飯碗”。
萬般思索下,我決定晚上出來拾荒,不跟那些人搶。
妻子覺得我很辛苦,心疼我,還叫我不要幹了。但我甘之如饴,我靠自己的本事掙錢,我掙的錢給了需要幫助的學生,這不丢人。
每到晚上九點,我便騎着三輪車準時出門拾荒。
九點多鐘,小區裡有許多人在散步。也有很多人能看到我彎腰在垃圾桶旁撿着瓶子,總會有好心人來問我是不是家境貧寒,是不是需要幫助。
“我以前是大學教師,家裡不窮,就是拾荒賺點錢資助學生!”
每當遇到好心人來詢問,我總是會這麼回答。久而久之,大家也都知道小區裡有這麼一個拾荒資助學生的老師了。
我一直覺得世界上還是好人多,而事實也正是如此,我遇到的人都是好人。
知道我拾荒是為了資助貧困學生,小區附近的店家都會把紙闆或者易拉罐之類的東西給我留着,當我來時會主動給我,免去了我彎腰撿拾的辛苦。
還會有好心人專門來給我錢,讓我幫忙郵寄給貧困學生。
社會上有很多好心人,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給我1000元讓我幫忙捐贈的人。
那天晚上,我在撿紙闆的時候,看到了地上有一個包。包裡鼓鼓囊囊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拾金不昧我是知道的,我就站在那裡等着失主,可是等了很久都沒有等到。
淩晨三四點的時候,我想失主今晚一定不會來拿了,就帶着這個包回家了,想着明天再來這裡等失主。
第二天早上,包裡的手機響了。
包裡有手機,那就好聯系失主了。這樣想着,我就打開了包拿出手機給手機通訊錄裡的人打電話,叫他通知失主來我這裡拿包。
失主來了以後非常激動,說要感謝我。這有什麼呢,不過是舉手之勞,我也沒有做什麼事情。
當他得知我拾荒是為了資助貧困學生時,立即拿出1000元,叫我幫忙寄給貧困學生。
失主也是一個好心人,世界上還是好心人多啊。
你們别看我年齡大,其實我的記性還是很不錯的!而且我還有一個專門記錄捐贈人及捐贈金額的小本子,誰什麼時候捐了多少錢,我都知道。
這些錢我一分都沒要,都捐給需要幫助的孩子們了。
2016年,玲玲大學畢業了,我對她的資助也就結束了。
但我并沒有覺得輕松,而是準備再資助下一個學生了。2017年,浙江省青少年基金會詢問我想要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學生。
我并不在乎學生的性别年齡,隻要他(她)需要幫助,我就會幫助他(她)。
但巧合的是,後來決定資助的這個女孩子也是常山縣一中的,跟玲玲一個學校。
再後來,我又資助了另一個貧困學生。到現在為止,我一共資助了7個學生了,有些學生已經大學畢業了,有些學生還在上大學。
前兩年我生病了,動了場大手術,大家都叫我不要再去拾荒了。但我覺得我沒問題,不過動了手術後身體情況确實差了。
現在,我都是晚上10點出門,十二點半左右回來。我想,隻要我還有能力,我就會一直幫助有需要貧困學生。
總有人問我,你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還要出門拾荒啊?老了就享享福,還出門撿垃圾,多累啊!
撿垃圾并不是很辛苦,主要是我心裡開心。我實在是沒有辦法把那些像我一樣的孩子們放下,我想多幫幫他們,因為看到他們,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的我。
我記得一首歌有這麼一句歌詞“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将變成美好的人間。”
我始終很感恩,我受到了太多人的幫助,得到了太多溫暖,我要将這份溫暖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溫暖。
有些人不理解我的行為,覺得我是在給自己找罪受,他們哪裡知道幫助人的快樂呀!
我資助的學生們逢年過節就會給我打電話,給我寫信,關心我。
玲玲畢業了還經常給我打電話呢,她還給我發了她的畢業照片,穿着學士服的照片。我都沒有穿過學士服,玲玲完成了我的夢想。
玲玲畢業後當了鄉村教師,她把我給她的愛傳遞了下去。
“我會學,做好事,幫助他人。”玲玲對我說的話她做到了。
她會主動關心那些家庭不好的同學,給她們買文具,買衣服,單獨開小竈。
其實,我不圖這些孩子們能夠回報我,我隻希望她們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把這份愛傳遞下去,這樣我就開心了。
今年我已經91歲了,不知道還能再“忙碌”多久。
但我知道,我的一生都是國家和人民培養出來的,我理應做點小事回報國家。隻要我沒有停止呼吸,我就會一直做下去!
“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總想為别人撐傘。”這句話用在王坤森老人身上,再合适不過了。
因為自己窮過苦過,感受過無學可上的滋味,所以才會盡力幫助他人,不讓這些學生再吃同樣的苦。
王坤森老人拾荒賺錢,不為吃不為穿,隻為幫助貧困學生。他數十年如一日,讓我們看到了“善”這個字的真正含義。
作為老師,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應該如何做,他是我們的榜樣。
對于王坤森老人拾荒幫助貧困學生這件事,您是怎麼看的呢?請在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