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好才是真正的好?“一會兒吃什麼呢?” “這個好香但幹不幹淨?”你是否每天也有這樣類似的困惑?中國,這個舌尖上的國家,單憑美食就可以講述五千年的曆史;北京,這個海納百川的城市,藏着各個地方獨特的味道生在北京、在美國讀書的我,對國内家的“滋味”更加珍惜自豪于中華美食文化的同時,我也關心着食品的安全性這個夏天,我作為志願者很幸運地參與了中國2019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國政府全面加強食品安全治理的決心和成果忘不了北京市花市小學的孩子們在開幕式上朗誦食品安全“三字經”的場景:小朋友們燦爛美好的笑臉,使全場人的嘴角跟着他們不自覺的上揚,稚嫩可愛的聲音充斥着諾大的會場伴随着全場最熱烈的掌聲,我更加認識到“食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學會“吃”才是對健康最大的保障,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食材好才是真正的好?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一會兒吃什麼呢?” “這個好香但幹不幹淨?”你是否每天也有這樣類似的困惑?中國,這個舌尖上的國家,單憑美食就可以講述五千年的曆史;北京,這個海納百川的城市,藏着各個地方獨特的味道。生在北京、在美國讀書的我,對國内家的“滋味”更加珍惜。自豪于中華美食文化的同時,我也關心着食品的安全性。這個夏天,我作為志願者很幸運地參與了中國2019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國政府全面加強食品安全治理的決心和成果。忘不了北京市花市小學的孩子們在開幕式上朗誦食品安全“三字經”的場景:小朋友們燦爛美好的笑臉,使全場人的嘴角跟着他們不自覺的上揚,稚嫩可愛的聲音充斥着諾大的會場。伴随着全場最熱烈的掌聲,我更加認識到“食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學會“吃”才是對健康最大的保障。
中國目前的食育還處在初始探索階段,在國外學習生活過程中,我了解到國外的“食育”做法有很好的借鑒意義。以美國為例,1999年9月,美國在初、高中實施了“可食校園計劃”,由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USDA(美國農業部有機認證)和NSTA(美國國家科學教師協會)共同開發針對中學生的食品科學補充課程和教材,重點傳授“從農田到餐桌”以及“從食品加工到消費”各環節中的食品安全科學知識,并教會學生種植、辨别、烹饪食物,了解細菌在食源性疾病發生中的作用,并掌握預防食源性疾病和降低有害因素對健康影響的方法等。
日本是“食育”一詞發源地,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有關飲食教育的《食育基本法》,并指出食育的對象是兒童,需通過多種途徑,使接受食育的人獲得有關“食”的知識和選擇“食”的能力,培育有關“食”的思維方式,以實現健全的飲食生活。日本的食育主要包括:通過食育改善家庭、人際關系;通過學校教育,引導兒童參與食物生産,幫助樹立正确的食物觀、生命觀、世界觀;不同教育階段食育内容循序漸進,等等。美日食育的共同點就是:食育要從孩子抓起,認識、感知、選擇食物是重要的學習生活能力,也是智育、德育和體育發展基礎,正所謂識“食物”者為俊傑。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随着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肥胖症、高血壓等健康問題也随之而來,“吃什麼、怎麼吃”成為最大的困擾,食育顯得尤為重要。宣傳周期間,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與阿裡巴巴生态系統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合作,開展“答答星球”食品安全科普知識互動答題,在不到30天的時間,答題人數就超過2000萬,總答題數達到24.6億人次。結果顯示,中國公衆在食品安全基本知識上還存在着大量認知誤區和盲點,說明中國公衆識“食物”的能力還不足,也提示中國食育刻不容緩。
借鑒國外食育的經驗做法,我認為中國的食育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食育的目的是引導、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就像那首早已爛熟于心的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食物既是大自然的恩惠,也是生産者勞動的結晶。食育既是知識教育、常識教育,也是生命教育、勞動教育,通過食育讓孩子認識食物、選擇食物,掌握食品的基本知識的同時,更加切身體會動植物生命及勞動的可貴。二是食育的内容是文化的傳承。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代表性食物,端午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春節吃餃子等等,就如同美國複活節吃火腿、感恩節吃火雞一樣。食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将傳統文化“吃在嘴裡,内化心中”,食育才能成為文化傳承的載體。三是食育的作用是維系增進感情,民以食為天,中國人講究吃“團圓飯”,無論是家庭成員共同進餐,還是學校一起吃飯,都是加強交流、增強凝聚力的良好途徑。四是食育的實現路徑是循序漸進。食育從孩子抓起毋庸置疑,但食育具體内容要根據年齡、區域等不同因素分類施策,例如日本幼兒園、小學階段的食育注重防止偏食、珍惜食物、掌握吃飯禮節等。日本中學生則要學習食品的特征,掌握健康飲食知識,都值得我們借鑒。
《禮記?禮運》指出,“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禮儀始于人們飲食行為的規範。今天就讓我們從食育開始,沿着腦子裡的美食地圖,學會吃得開心和健康吧!(王嘉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