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份社情民意一段百年鄉愁

一份社情民意一段百年鄉愁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9 20:34:06

一份社情民意一段百年鄉愁(一盤永遠的鄉情歲月)1

山路旁松蔭下,幾位老者正圍着一石桌弈棋,很有“弈仙何處石枰空,細細松陰婉婉風”的意韻(明·王履《石棋局》)。走近觀看,眼前更是一亮:這是當下年輕人很少認識的田間地頭棋——“三斜”。

蜀田百裡無陂池,山頭隴畝如畫棋”(宋·袁說友《禱祈喜以甲子日得晴》)。弈棋在我們民族有悠久的曆史。從達官貴人、江湖隐士到山野農夫無不樂之。“山中閑日月,隻許爛柯知”(明·胡奎《棋》)。“看他終一局,白卻少年頭”(唐·高辇《棋》)。但像這種下一局鏽蝕了斧頭、白了少年頭的圍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少有這閑暇。幹活累了,忙中偷閑,抽一鍋旱煙,倆人随手下一盤勝負隻需幾分鐘的“地頭棋”,輸赢一笑,開心解乏。

“地頭棋”的棋盤、棋子都是就地取材。用尖利的錐形石塊或一截硬樹枝在地頭樹蔭下劃出棋盤;坷垃頭、小石子、小碎瓦片,或折成寸把長的細木棍均可當棋子。萬物為棋子,透着民間的質樸和大氣;且沒有段位、地位之别,不分長幼,均可對弈。下棋者或屈膝而蹲,或盤腿而坐,雖不講究,倒也盡興。“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鈎”(唐·杜甫《江村》)。私意裡總覺得杜甫與妻子下的就是這種“地頭棋”。

小時鄉下的孩子們沒有多少娛樂活動,最喜歡下“跳井”、“鑽牛角”、“打鬼子”這幾種棋。

一份社情民意一段百年鄉愁(一盤永遠的鄉情歲月)2

“跳井”又叫“憋死牛”。先在地上畫一個開口向下的大“區”字作為棋盤,再在開口向下的“區”字兩個角之間畫一個圓圈作為“井”。“鑽牛角”也叫“趕牛”。先畫牛角狀的棋盤輪廓,然後在牛角裡畫出與底線平行的4條線段,而後用斜線将這些線段在“牛角”裡連接起來。“打鬼子”又叫“大炮打小兵”,由橫豎6條直線組成正方形的棋盤。“大炮”是2枚大石子,“小兵”是18枚小石子。“跳井”和“鑽牛角”及“大炮打小兵”裡的“小兵”,都不為“吃子”,而是将對方“憋住”。“跳井”和“鑽牛角”因棋路簡單,行棋不允許思考,要行子如飛,在眼花缭亂間定輸赢。

地頭棋就是草根棋,沒有圍棋、象棋般高雅,卻有野趣。試想:村頭巷口一群孩子咬一口卷着大蔥的煎餅,為赢一盤棋争執嬉鬧,好不快活;或山坡河邊,拾草的頑童,撿幾粒石子,玩瘋了“跳井”。不覺意間,紅日西墜,方想起“錯向山中立着棋,家人日暮待薪炊”(明·高啟《觀弈圖》);才匆匆起身去忙活。或是山嶺曠野,山風清爽、山泉潺潺,山花飄香。幾個放牛的孩子來了興緻,青石闆上“鑽牛角”或“打鬼子”,殺得天昏地暗。好在有吃飽飲足的牛兒歡叫哞哞,催促孩子們好回家了。大有“心遊萬裡不知遠,身與一山相對閑”的情趣(宋·黃庭堅《觀叔祖少卿奕棋》)!

一份社情民意一段百年鄉愁(一盤永遠的鄉情歲月)3

“地頭棋”最有技術含量的當屬“三斜”。“三斜棋”的名稱有多種叫法:如“四斜”、“五周”、“五通”等。棋盤是由橫豎5排的直線組成的正方形,布滿盤是25顆子。布棋或行棋時,盡最大可能讓己方的棋形成能吃子的“三斜、“四斜”、“通天”、“五周”(或叫“”)、“”等;還要“堵”住對方形成“三斜”、“棍”等棋形。先手棋是13顆子,後手少一顆子。先布子,滿盤後,後手者先行棋。鄉下方言裡落子叫“擱”,吃子叫“掐”,不讓對方形成棋形叫“堵”,形成可以吃子的棋形如“三斜”等叫“上”。

田間休息時,倆人擱棋, 邊上很快就會圍着一圈觀棋的。觀看地頭棋,沒有“觀棋不語真君子”的講究。這些圍觀者個個都是“高手”,自覺不自覺間分成兩夥,七嘴八舌,指指點點。真真是“彼此抽先局勢平,傍人道死的還生”(唐·王建《看棋》)。大夥兒盯着棋盤,嘈嘈嚷嚷,唾沫橫飛。“看來總是争閑氣,笑殺傍觀袖手人”(明·郭登《棋》)。無論誰輸誰赢,看棋者都是一種享受。觀棋的歡聲笑語彌漫在莊稼地上空,傳遞着農家生活的快樂!

一份社情民意一段百年鄉愁(一盤永遠的鄉情歲月)4

中學時期,有一次數學老師帶隊到生産隊幫助秋收。他第一次見識到“三斜棋”就被迷住了。老師用數學的思維解析地頭棋,他說“三斜棋”是由‘數’和‘形’組成的。‘方’是正四邊形,‘三斜’、‘四斜’是由點展開的一條射線,‘通天’是正方形的對角線,‘中棍’則是正方形的中間線。布局“連己斷敵”,有圍棋的缜密,走動“暗藏殺機”,勝象棋的搏殺。這是古老的數學知識與民間智慧的結晶,很值得我們驕傲。

地頭棋裡有數學智慧,更有悠悠鄉情。有一盤地頭棋我至今還記得。

一年麥收,生産隊收割最後一塊田裡的麥子。當婦女隊長送來一擔茶水時,隊長說就剩這點麥子了,抽袋煙、喝碗水,好好歇一陣。

鄰居二哥就對住一個巷子的三叔說:“三叔,咱爺倆擱一盤?”

“你小子是臭棋簍子,赢過幾回?”

“三叔,你那兩下子俺早就領教了,也就那樣了。我輸的那幾回,全怨你耍心眼,催我快擱,快擱。你卻慢慢悠悠地咂吧(慢慢想)。不行咱賭一賭,一盤定輸赢,敢不敢?”

休息的人們聽倆人要打賭,興奮起來,直撺掇三叔應戰。

“好來,二侄子輸了可不許耍賴!”

“耍賴不是人!你是長輩,你先說賭什麼。”

“我輸了就弄二斤豬頭肉,咱爺倆喝盅酒。”

“我沒錢喝酒,可有力氣。要是輸了,大叔(生産隊長),你看這樣行不?這塊沒割完的麥子還有一畝吧。我全包了,工分不多記,大家的工分也不少,割了半個多月的麥子也累了,今晌午全回家歇着去。”隊長二話沒說就同意了。

一份社情民意一段百年鄉愁(一盤永遠的鄉情歲月)5

讀過書的三爺爺借此來了一段談古論今,“‘他時谒帝銅龍水,便賭宣城太守無’(唐·溫庭筠《觀棋》);‘金門若召羊玄保,賭取江東太守歸’(唐·陸龜蒙《送棋客》)。這兩句詩裡說的是同一件事。南北朝時期的羊玄保很會棋下。宋武帝劉裕與他下棋時打賭,如果他赢了,就給個大官做。羊玄保果然赢了,武帝就讓他去做了宣城太守。“幾局賭山果,一先饒海僧”;唐人鄭谷詩裡說的是下棋賭瓜果吃。還沒見賭割麥子的,稀罕,稀罕!你倆賭棋,我當保人。落子不悔,看棋的不許多嘴!”

倆人平常下棋輸赢頂多幾分鐘,這次都很謹慎,急性子的二哥每向棋盤上擱一個小石子,都是考慮再三。看棋的人密密圍着,伸長脖子,睜大眼睛靜靜觀看,生怕漏掉每一步棋。擱棋的倆人“相對終無語,争先各有心”(唐·李從謙《觀棋》)。

在兩人擱棋的空隙,我把數學老師解析“三斜”的話告訴三爺爺。三爺爺說:“老師講的‘數’呀‘形’呀我不懂。咱莊戶人這‘三斜棋’是很玄妙。”三爺爺指着正對弈的棋盤說“你看:‘三斜’代表‘日月星’三星”;四個點連成‘方’,合四方之數;五個斜點連成一線叫‘通天’,是‘貫通天地’的意思;‘中棍’占着中央,‘踞中原,馭四方’,對方不能再上三斜、四斜,很難赢,這就是‘逐鹿中原’……”說話間棋盤上變化很大,三叔憑着“邊棍”、“三斜”與“方”組成的“搗子”,讓二哥吃盡了苦頭。“覆雨翻雲着一争,分明死地要求生。如何自有轉身路,苦向人間險處行”(宋·錢時《夜觀汝溪二侄象棋四首》)。最後二哥絞盡腦汁,左突右沖,終是回天無力,隻好認輸。

一份社情民意一段百年鄉愁(一盤永遠的鄉情歲月)6

“兄弟爺們,這棋我認輸!你們都回家歇着。大叔,吃過晌午飯,你派人手把麥個子(麥捆)運到場裡,耽誤不了。”二哥說着,端起黑瓷碗,揚起脖子,“咕咚咚”灌上兩碗茶水,一步跨進地裡,鐮刀一揮,“唰啦啦”割起麥子。

“二侄子,擱棋就圖個樂子,開玩笑嘛。累死了,你大大(父親)讓賠兒子,我去哪兒找。”三叔邊說邊割起麥子。隊長也喊起來,“歇夠了,熱鬧也看了,還真讓‘二傻子’一個人割呀。”大家哄笑着紛紛拿起鐮刀。

“大叔,三叔,老少爺們,‘吐口唾沫砸個窩窩’。誰見過潑出的水能收回來。心意我領了,活得我幹!”

“誰還不開玩笑。”“玩笑話當真還了得。”“讓你爺倆一盤棋擱得渾身爛癢癢,得割麥子撓撓。”不管衆人如何勸,二哥就是不同意衆人幫他割麥子。

“大叔,三叔,你們要是不喊大家回家,我就給老叔下跪。”隊長見二哥認了真,隻好招呼衆人回家。三爺爺丢下鐮刀,雙手按了按二哥的肩膀說:“小子,古人說‘莫将戲事擾真情,且可随緣道我赢’(宋·王安石《棋》);你把‘戲事’當真,是個‘漢子’!”

三叔回家後沒買到豬頭肉,就宰了一隻大公雞,讓三嬸炖在鍋裡。他蹲在巷子口等到一身疲憊的二哥割完麥子,硬生生拽到家裡喝了個痛快。再後來,三嬸娘家的俊侄女就成了二哥的媳婦。

一枰子玉敲雲碎,幾度午窗驚夢殘”(宋·黃庚《棋聲》)。歲月流逝,“三斜”等鄉間的地頭棋日漸式微。其實,這土掉渣的地頭棋,既有古老的數學知識,還有厚重的鄉間文化智慧。在青山綠水之間擱一盤有着鄉村時代印記的地頭棋,那久遠的鄉情便清晰地浮現眼前,難以忘懷!

注釋:幾種“地頭棋”的着法:

一、“跳井”(又叫“憋死牛”)棋的着法:

下棋前,一方将2個棋子擺在開口向下的“區”字左側的兩端,另一方2個棋子則擺在右側的兩端,隻留出“區”字中間的交叉點作為走棋的空當。用“包袱剪子錘”分出先後手。每人每次隻能沿着“區”字裡面或橫或豎或斜的線段挪動一個位置。“跳井”棋是以“憋住”對方為赢,但先手者不能第一步就将對手“憋住”。兩人在輪流走棋過程中,什麼時候一方的棋子被全部堵住了去路,就算輸了。隻要你不讓自己的兩頭“牛”同時走到豎線的兩個端點上,對方就永遠不能逼你“跳井”。

一份社情民意一段百年鄉愁(一盤永遠的鄉情歲月)7

二、“鑽牛角”(又叫“趕牛”)棋的着法:

一方持2子,俗稱“趕牛的”,棋子布在下端兩個角;一方持1子,俗稱“牛”,棋子放在“牛角”頂尖上。“趕牛”的先走,隻能進不能退;“牛”可進可退。“趕牛”要将“牛”向牛角尖上趕。如“牛”被趕至牛角尖後再無路可走,“牛”方輸。如“牛”沖出堵截,到達“牛角”底部任意一角,則“趕牛”方輸。

一份社情民意一段百年鄉愁(一盤永遠的鄉情歲月)8

三、“大炮打小兵”(又叫:“打鬼子”)棋的着法:

1、由橫豎6條直線組成正方形的棋盤。“大炮”是2枚大石子,“小兵”是18枚小石子。遊戲開始前,“大炮”一方把子放在靠近自己的邊行中間兩個點上,“小兵”一方把子布滿靠近自己的三行。

2、行棋:“大炮”先行,“小兵”後行,雙方交替行棋;雙方均可在前後左右相鄰的空點移動一個位置行棋(“大炮”吃子時除外)。

3、吃子:“大炮”可吃子,“小兵”不能吃子。“大炮”和“小兵”在一條直線上且之間隻隔一點且為空點時,“大炮”可以把“小兵”吃掉,也可放棄吃子改走其他空點。“小兵”把其中一個“大炮”周邊緊鄰的交叉點全部占領,這個“大炮”即不能行走,但另一個“大炮”可以救它突圍。

勝負:“大炮”把小兵全部消滅則勝;“小兵”把兩個“大炮”全部圍困使其無法行動則勝。雙方均不能勝時則“和”。

一份社情民意一段百年鄉愁(一盤永遠的鄉情歲月)9

四、“三斜”棋的着法:

(1)“三斜棋”的術語:

方:一方相鄰的4顆子組成一個“口”字形。

三斜:一邊到臨邊一方的3顆子形成斜線。

四斜:一邊到臨邊一方的4顆子形成斜線。

通天:或叫“五通”,棋盤一角到對角一方的5顆子形成斜線。

五周:或叫“棍”,棋盤上一方的5顆子在橫線或豎線上呈直線。

搗子:循環移動一塊子,都能形成掐子的“上”;對方“上”後,己方的“搗子”無閑子可掐,這樣的“搗子”叫“鐵搗子”。

拉開:走動己方“上”的棋形。

(2)“三斜棋”的行棋方法:

下“三斜”棋,雙方輪流擱子,擱在線段交叉點上。不管誰先“擱”,隻要“上”棋,就掐掉對方的子。布局時掐子,“上”棋的拿一顆自己的棋子壓到被掐的棋上。布局結束,再把被掐的子從棋盤上拿掉,就開始走棋。如果沒有掐子,就各拔對方一顆棋子,然後開始走棋。走棋時“上”棋,就直接掐對方的子。“掐”子還有一個規矩,隻能掐“閑子”,不能掐對方成了形的棋(如“三斜”、“方”等),要是無閑子可掐,被掐方必須指子,指哪顆就掐哪顆。

(3)掐子規則由雙方約定。

一般“三斜”、“方”掐一子,“四斜”、“棍”掐二子,“通天”掐三子等。也有不管“上”何種棋形,均掐一子的規則。

(4)行棋以一方最先掐完對方的棋子取勝而結局。雙方均無力掐完對方的子則“和棋”。

一份社情民意一段百年鄉愁(一盤永遠的鄉情歲月)10

(注:憑記憶整理,表述可能有不準确的地方。又因鄉村“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地頭棋的擱法規則也略有不同。)

-作者-

朱少華,莒南縣人,中學高級教師。喜歡寫作。教學論文、散文随筆、詩歌、剪紙等作品,散見多家報刊及網絡平台。在征文及網絡文學作品大賽中多次獲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