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50個成語及典故

50個成語及典故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21:13:58

50個成語及典故?1、守株待兔  解析:這個成語違背了物質是運動、變化的觀點,想問題、辦事物沒有從客觀實際出發,把事物的個别現象當成了一般規律,把事物之間的偶然聯系當成了必然聯系,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50個成語及典故?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50個成語及典故(馬哲常考的50個成語及解析)1

50個成語及典故

1、守株待兔

  解析:這個成語違背了物質是運動、變化的觀點,想問題、辦事物沒有從客觀實際出發,把事物的個别現象當成了一般規律,把事物之間的偶然聯系當成了必然聯系。

  2、田忌賽馬

  解析:這個成語說明了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變化,也能夠引起質變。

  3、刻舟求劍

  解析:這個成語反映了一種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的形而上學觀點,違背了物質是運動、變化的。

  4、揠苗助長

  解析:這個成語說明生物成長過程是遵循一定規律的,試圖用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律性,必然要收到懲罰。又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産”,“人的理性為自然力法”等亦屬此類。

  5、按圖索骥

  解析:這個成語反映了一種違背一切從實際出發的主觀主義觀點,犯了本本主義的錯誤。

  6、智子疑鄰

  解析:這個成語說明了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受主觀因素制約,人們立足點不同對客觀事物反映結果也不同。

  7、審時度勢

  解析:這個成語說明了看問題、做事情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結合起來。

  8、對症下藥

  解析:這個成語體現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們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體裁衣”、“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指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等都包含了這一原理。

  9、對牛彈琴

  解析:這個成語比喻不分對象,用同一方式對待不同的事物,違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張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屬此類。

  10、畫龍點睛

  解析:這個成語是說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點,抓關鍵。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賊先擒王”、“牽牛要牽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屬此理。

  11、本末倒置

  解析:這是違背了矛盾主次方面關系的原理,不分主流與支流,主次颠倒。又如,“喧賓奪主”、“得不償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屬此類。

  12、唇亡齒寒

  解析:體現了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同唇齒相依。又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幹”、“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同屬此理。

  13、竭澤而漁

  解析:這個成語體現的是一種違背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它看不到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隻顧眼前利益,忽視了事物前後相繼發展過程的長遠利益。又如,“殺雞取蛋”、“毀林種田”等,同屬此類。

  14、看相知名

  解析:這個成語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把兩種互不相幹的事情強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種“聯系”。又如,“稀缺報喜,烏鴉報喪”、“彗星,不祥之兆”等,同屬此類。

  15、固步自封

  解析:這個成語是形而上學的觀點,它看不到事物的變化、發展,而是用靜止的觀點對待事物。又如,“因循守舊”、“墨守成規”都屬此義。

  16、水滴石穿

  解析:這個成語體現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即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的變化。又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同屬一理。

  17、适可而止

  解析:這個成語體現了适度的原則。由于隻有在一定的範圍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質,所以,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時,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這就是掌握尺寸,堅持适度。又如,“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等都是這個道理。

  18、盲人摸象

  解析:這個成語反映了隻認識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現象,而未認識事物的本質。它告誡我們①看事物要堅持全面觀點,克服片面性;②要獲得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占有感性材料必須全面完整;③要透過現象去認識事物的本質。

  19、杞人憂天

  解析:這個成語的錯誤在于否認物質運動的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0、聲東擊西

  解析:事物的現象有真假之别,“聲動”是假象,“擊西”是真象,其本質是迷惑敵人,保存自己。又如,“欲擒故縱”、“圍魏救趙”、“項莊舞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等,同屬此理。

  21、買椟還珠

  解析:這個成語說的是古時候有一人,看到裝珍珠的盒子精美,于是出高價買了盒子,而把寶貴的珍珠還給了賣者。比喻隻看現象,不看本質。

  22、邯鄲學步

  解析: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向别人學習之前,先要搞清楚别人的經驗是不是真的好,是不是适合自己,能不能學得來。如果生搬硬套,機械模仿,隻會适得其反,弄巧成拙,贻害無窮。又如,“東施效颦”、“囫囵吞棗”等同屬此類。

  23、諱疾忌醫

  解析:這個成語的意思是隐瞞疾病,不願醫治。它的錯誤在于否認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學認識的首要前提。

  24、吹毛求疵

  解析: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吹開皮上的毛來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點,尋找差錯。它的錯誤在于混淆了矛盾的主次方面,看問題抓不住主流。

  25、趨利避害

  解析:這個成語說明了矛盾是客觀和普遍存在的,我們不能忽視其存在的客觀、普遍性,故而我們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掌握矛盾的客觀規律,以便積極地緩和矛盾,使得事物的發展朝着人們所向往的有利方面發展。“揚長避短”也是這個道理。

  26、怨天尤人

  解析:這個成語的錯誤在于割裂内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

  27、釜底抽薪

  解析:這個成語告訴我們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關鍵。

  28、防微杜漸

  解析:①量變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②矛盾次要方面影響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

  29、胸有成竹

  解析:體現了意識是對客觀事物能動的反映。

  30、依葫蘆畫瓢

  解析:這個成語的錯誤在于:①否認了矛盾的特殊性;②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③違背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

  31、掩耳盜鈴

  解析:違背了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試圖以主觀願望代替客觀現實。“畫餅充饑”、“望梅止渴”等都屬此意。

  32、欲速則不達

  解析:①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沒有量變作準備,就不會有質變發生。因此要重視量的積累;②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

  33、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解析:說明了人的能動作用受客觀條件制約。

  34、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解析: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兩點論、兩分法。

  35、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解析:違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種片面觀點看問題,搞一點論,否定兩分法。

  36、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解析:說明同一事物,由于個人的知識結構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37、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解析:說明物質和運動是密不可分。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離不開運動;物質是運動的載體,運動也離不開物質。

  38、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解析:體現的哲理是:①矛盾雙方在相互鬥争中獲得發展;②矛盾雙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發展。

  39、九層之台,起于壘土

  解析:體現了質量互變規律。

  40、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解析:說明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4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解析:強調了任何事物都處在因果聯系之中,要求我們自覺樹立因果觀念,增強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42、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于淮北則為枳

  解析:蘊含的哲理是:①事物是普遍聯系的;②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③矛盾雙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43、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解析: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

  4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解析:說明外部環境對事物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即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

  45、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解析:這句話認為“謀事在人”,即承認人的能動作用,這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認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敗完全由客觀必然性或某種超自然力量所決定,有宿命論和唯心史觀的色彩。人們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客觀條件和客觀規律,來實現自己的目的,獲得成功。

  46、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解析:表明了人們要想獲得新的知識,必須掌握歸納與演繹的推理思維方法,這樣才能掌握事物的規律性,從而使人的知識不斷地擴展和深化。

  47、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解析:體現的哲學寓意有:①内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②事物的運單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③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這個成語屬于本質聯系;④事物内部特殊矛盾規定其特殊本質。

  48、入山問樵,入水問漁

  解析:說明人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解析:比喻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50、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解析:說明①在量變和質變的關系中,要分清是非,辨别善惡,權衡利害。有益的事,應持之以恒,促使它的質變。有害的事,應防微杜漸,阻止它的轉化;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