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把經典童話《海的女兒》批判到體無完膚的媽媽上了熱搜,寶媽們也馬上加入網上讨論,這位媽媽吐槽安徒生是個直男癌,搞不清他為啥讓一個海底的公主因為看過一眼的男人就可以付出生命。她告訴姑娘,沒有任何人值得你付出生命。并且表示,任何童話故事完美大結局,都不适合女孩看。
《海的女兒》絕對是個大IP,好萊塢的熟臉兒,丹麥旅遊局的标志性景點。甚至小美人魚還榮登矮大緊老師美人排行榜第一名,賺取年輕的高曉松好多眼淚。怎麼就被解讀成了這樣一個“少女不宜”的故事了呢?網友們紛紛激烈讨論。有人說就是好萊塢早就把經典童話都改了個遍,要與時俱進,有的說樓主你就是太過“女權”。
所以《海的女兒》三觀還待在中世紀,那麼,能不能給娃看?當然能看,和粑粑麻麻一起看。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擔心孩子會被“毀三觀”的故事帶跑偏是多餘的。堅持親子閱讀,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自己的一套評價體系,自己去理解和消化看到的故事。
這樣輕松進行高效的親子閱讀,老故事也能讀出新三觀1、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在學前階段,寶媽們和孩子一起讀書,并不是學什麼“幹貨”知識。目的是讓孩子把讀書當做一件快樂的事情,當做重要的生活習慣。另外就是讓寶媽寶爸和寶寶進行高質量的親子互動。所以在讀什麼的問題上,我們要聽娃的。娃主導,我們配合。我們每次和二寶說開始讀書的時候,他就興奮的啪嗒啪嗒跑到書架前,找出一本他今天想看的給我們,有時候每天都不一樣,有時候一個月都一樣,看心情。
2、盡情表演
對于小一點的寶寶,爹媽放下偶像包袱,給娃盡情表演,娃一定會印象深刻,興趣大增。如果寶媽實在沒辦法,可以媽媽講爸爸演,把讀繪本變成全家的項目。模仿書中動物的形态,叫聲。表演的次數多了,在關鍵的故事點,娃也就能參與進來了。不要小看這個進步,這是故事内化的标志。
3、關注狀态,聊聊感受
如果孩子還小,我們帶着他們讀繪本,要時不時看看他的表情,是放空的?還是跟着情節有情緒表達。為了讓小寶寶好理解,可以适當篡改故事,把那個主人公改成他。或者插播一些他生活的情節來引起注意力。就像講到小貓釣魚,我們就會問,你今天有沒有吃魚啊?把兩個魚聯系起來。
3、換一種方式重複講述故事
大一點的娃會複述自己聽過的故事,如果有什麼不對的,也不要忙着糾正。爸媽可以引導孩子用别的方式來重新表達一遍這個故事,比如手偶啊、表演啊或者畫出來也是極好的。創作周邊除了激發興趣,還是一種“通感練習”。
5、讨論情節,鼓勵獨立思考
當孩子可以理解故事中,小美人魚是因為愛上人類王子,才收頭發賣嗓子最後變成泡泡的,就可以試着和她讨論一下,她到底值不值?要是你是美人魚你咋想,你是王子你咋想。這裡重要的是多角度多元化的讨論,不做評價。為了告訴娃,沒啥權威是你不能質疑的。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提出自己觀點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4、創造力展開
在和娃閱讀的過程中,我們爹媽永遠是一個指路人的角色。孩子特别喜歡的人物或者故事,可以鼓勵他們進行想象,改編,甚至重新創造。大寶就很不喜歡三隻小豬和狼的結局,總覺得狼也餓的夠慘,他親自改編了結尾,狼答應不吃小豬,小豬就邀請他一起進門吃飯。老母親為這個大圓滿結局鼓掌。好的親子閱讀,應該從興趣開始,從獲得創造力和想象力收尾。
枕邊育兒寄語:
其實這個吐槽媽媽的擔心也是一件好事兒,畢竟這屆父母已經開始思考孩子閱讀中的三觀問題了,更能獨立的判斷故事是不是符合現在的時代。不過好在她女兒不會隻看《海的女兒》一個童話。畢竟有公主夢,也不是壞事兒。父母與其強行灌輸核心觀點,不如在親子共讀中,讓價值觀潤物無聲的傳遞下去。
高級育嬰師,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一位西南大學兒童心理學專業的媽媽,專注育兒、孕期、新生兒護理知識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