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京劇張派唱段大全

京劇張派唱段大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4 15:11:55

京劇張派唱段大全(京劇小生的身法訓練)1

每個行當不同的表演身法是京劇表演體系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 性格必不可少的藝術手段。作為一名京劇小生演員,必須通過嚴格的形體訓練,掌握行當必備的身 法技巧和規律,才能勝任創造不同角色的基本要求。

一、京劇小生的選材标準

京劇小生是京劇行當中非常具有特色的類别,主要扮演青年書生、秀才、官員、将軍或元帥的人物形象,要同時具有陽剛之氣和儒雅之風;而在唱念上又是真假嗓結合,要表現出青年人的清秀。所以,這個行當的人才很難挑選,成材率也很低。如果挑選不準确,輕則是耽誤一個學生的前途,重則是影響這個小生藝術行當的正常發展。

那麼,我們在選拔學習小生行當的大學生人才時尤其要注意從以下方面來考察:

第一種:條件比較優秀

扮相清秀、身材勻稱。氣質儒雅、陽剛,腰腿功紮實,形體協調能力強,圓場及把子功好,嗓子寬亮,高音能在F調中遊刃有餘,同時,音色圓潤、富有金屬音,音準節奏好;此外,大小嗓結合較好;曾學習過較多小生基礎劇目,可塑性強,了解文武小生的表演區别。

第二種:條件良好

扮相比較清秀,身材基本勻稱,氣質較儒雅、不媚氣,腰腿功紮實,形體協調能力中等,圓場及把子功較好,嗓子稍窄(E調以上),音色較圓潤,大小嗓結合中等,音準節奏較好,學習過一定的小生基礎劇目,基本了解文小生或武小生的表演區别,有一定的可塑性。

第三種:條件一般

扮相一般,身材胖或過瘦,氣質稍顯媚氣或粗犷,腰腿功一般,嗓子窄(E調),形體協調能力較弱,圓場及把子功較差,音色幹澀,音準不穩定,嗓音幹癟,發悶,唱念基礎較差,學過小生基礎劇目較少,不了解小生行當表演的區别,表演能力較差。

第四種:條件太差

扮相差,身材不勻稱,氣質表現非常女氣或粗俗,腰腿功很差,音準非常差、荒腔走闆,圓場及把子功非常差,嗓音不穩定,唱念基礎非常差,形體協調能力差,沒有學過小生基礎劇目,不了解小生表演的特點,不具備表演能力。

以上四種分類,前兩者具備學習學習京劇小生表演的條件,是具有培養潛力的演員,而後兩者是不适合學習京劇小生表演的條件。我們在選拔過程中一定要細心和謹慎,要對學生和事業負責。

二、京劇小生的身法

京劇小生演員具備了一定自然條件,還必須加強行當特色的身段訓練,從而更加符合劇中人物的要求。

因此,我們在評判一個小生人物形象時,主要看重演員的表演要秀氣而不媚氣,英氣而不匠氣。為了達到這個目标,就必須注意以下方面的訓練。

1.緊襯的身段

小生身段雖千變萬化,總離不開一個“緊”字,在緊中見穩,緊中見帥。偏離了這個方向,一切的訓練就不是為小生行當做準備了。

“緊”字主要體現在手腕向内扣的尺寸、形體造型的尺寸和動作幅度的尺寸,手齊眉、眼打圈,身頂天,步成線,法多變,這種“緊”字涵了小生在舞台上所有的表演,并融化在唱、念、做、打等各種藝術手段中。著名戲曲教育家茹富蘭先生曾說,小生要想“緊”。手與腳必須是“手掌對乳齊,踝骨奔髁膝,手帶足擡如線提”,而形體的互動關系就是“未曾動左先動右、未曾動右先動左”,很顯然,這是一種規範的、形象的、行之有效的表演方法,它強調身段的規格、尺寸,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隻要形體做到位,人物的“形”自然就能出來,并通過内在的“緊”領神,達到内外結合,神形合一。

小生的“緊”與戲曲形體表演的“十欲”、“三節六合”自始至終是保持一緻的,即“欲左必右;欲上必下;欲進必退;欲放必收;欲響必輕;欲快必慢;欲直必彎;欲正必先斜;欲高必矮;欲沉必浮”。”三節六合法”是以腰為軸,肩與胯為根節,肘與膝為中節,手與腳為梢節,其中肩、胯、腳為大三節,手、肘、肩為小三節,六個部位動作協調,同時,要做到”心與口合,口與手合,手與眼合,眼與臉合,臉與身合,身與氣合”,達到英姿灑脫,神形兼備。這些内容既是京劇表演中的形體規律,也是京劇小生必須掌握的表演方法,但在用到每個具體人物身上時則有所區别。比如《群英會》周瑜是“内緊外松”,自始至終保持一種威嚴、帥氣,在形體幅度上強調“緊襯”,表現出不怒自威之态。而《西廂記》的張珙則是一種秀氣的“緊”,通過水袖、扇子、指法的收縮幅度散發出一種隽秀文雅的美。

2.獨特的站姿

在京劇小生站姿中有一種最常用的站法,有人叫“小生腳”,全身重量放在一腳,另一腳腳尖跷起。腳跟着地,腿挺直,收小腹,稍颔胸,褶子或帔的前擺正好蓋在腳尖上,形成一種流線美和雕塑美。這種造型主要是在表現劇中人特殊情緒或與對手交流時所用,尤其必須是身段相對的穩定和凝固時才能采用這種腳法,并與唱、念、做、舞融成一體,展現出年輕書生的秀氣、文氣和骨立。這種造型一般在表現文小生的人物形象時使用,如張珙、趙寵、王金龍、梁山伯等,武小生很少使用。

3.規範的坐法

京劇小生的坐法一般是根據劇中所穿服裝而決定的。在舞台上,京劇小生行當根據劇中人的身 份要求,一般是穿蟒、官衣、褶子、帔、富貴衣、大靠、箭衣等。

“穿蟒”的坐法是兩腿成八字,一隻腳稍撇,一隻腳大撇,成“子午式”,如《群英會》周瑜和《呂布與貂蟬》呂布的坐法;“穿靠”則比“穿蟒”更誇張一些,如《借趙雲》的趙雲的坐法;

“穿官衣”和“穿褶子”則按照“穿蟒”的方法幅度依次遞減,如《奇雙會》趙寵和《柳蔭記》梁山伯的坐法;唯有“穿帔”較為特殊,因“帔”中間、左右都開叉,如果雙腿八字撇度太大,兩腿将露在外面,不太雅觀,所以,雙腿八字的幅度就較小一些,如《玉堂春》王金龍坐場的坐法;“穿富貴衣”比“穿帔”收縮一些,以表現落魄之寒酸和自卑,如《紅鸾喜》莫稽和《評雪辨蹤》呂蒙正的坐法等。

  “穿大靠”者一般是将軍或元帥,所以在坐法上一般是臀部貼在椅子邊,立腰,顯示出人物的挺拔和威武。有的時候也可以不坐着,站在椅子前表演,表現出劇中人的英姿。如《龍鳳呈祥》中周瑜、《借趙雲》中趙雲等。“穿箭衣”的坐法比“穿大靠”幅度稍小一些,畢竟箭衣的前面是開叉,不同于大靠有靠肚子擋着。如《雅觀樓》中李存孝、《八大錘》中陸文龍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